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期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基础施工这类关键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需要根据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在偏远地区或者是水流比较大的区域,但这些区域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以专业的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撑,并对施工效果和施工目标进行检测和控制。在施工前做好所有突发问题的对应解决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施工效果。

  • 标签: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难点 施工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水利工程行业竞争仍旧激烈,建设管理水平与技术要点成为了主要关注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资源就是水资源,工程的质量往往直接与其生产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个别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生态效果。如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现代化技术层出不穷,水利工程行业若想在这种背景下更加突出自身的优势,使建设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更加符合现代化需求,就需要不断尝试突破自我,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新型技术作为优势体现,才能够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合理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将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提升上去,从而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保障。

  • 标签: 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问题 适用措施核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TDM)对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拟行伏立康唑治疗的真菌感染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的方法将患者按其主管医疗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临床药师参与提供全程伏立康唑TDM药学服务,对照组无临床药师参与。比较2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率(目标范围:1.5~5.5 mg/L)、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治愈率,并比较2组主管医师药物相互作用医嘱处置及时(24 h内)率和血药谷浓度检测次数。结果共纳入303例患者,干预组166例,对照组137例。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肝功能指标、真菌病类型、主要合并疾病、伏立康唑治疗前使用存在相互作用药物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应用伏立康唑后首次血药谷浓度检测达标率与对照组相近[55%(91/166)比50%(69/137),P=0.440],末次血药谷浓度检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166)比47%(65/137),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药浓度检测总频次分别为403和244次,干预组血药谷浓度达标次数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63%(254/403)比44%(107/244),P<0.001],超标次数(>5.5 mg/L)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19%(63/403)比22%(54/244),P=0.037]。干预组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23/166)比23%(31/137),2%(4/166)比8%(11/137),均P<0.05],肝损伤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国际医学组织理事会标准:8%(13/166)比15%(21/137),P<0.05;国际药物性肝炎专家组标准:2%(4/166)比7%(10/137),P<0.05],临床治愈率与对照组相近[86%(142/166)比81%(111/137),P=0.291]。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患者在开始应用伏立康唑时正在使用与伏立康唑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医嘱处置及时率分别为71%(17/24)和18%(3/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人均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检测频次(2.4次)多于对照组(1.8次),血药谷浓度检测≥3次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38%(63/166)比23%(32/137),P=0.006]。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伏立康唑TDM可提高患者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和药物相互作用医嘱处置及时率,降低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水平。

  • 标签: 伏立康唑 药物监测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肾癌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案,药物都必不可少。根据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专家组提出的处方审核"六步法"(合法性审核,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预处理审核,非常规处方复核),参考近年来国内外肾癌诊疗指南和相关药品说明书,本共识针对国内目前常用的9种靶向药物、4种免疫治疗药物,就患者基本情况评估审核、治疗方案审核以及器官功能和实验室指标审核的审核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临床一线药师审核肾癌患者的抗肿瘤药物处方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癌,肾细胞 药物处方 诊疗准则
  • 简介:摘要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伴肝脏、淋巴结转移,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50 mg口服、2次/d,第1~14天;间歇1周,21 d为1个周期。共行9个周期化疗。患者诉第1~5、7~9个周期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后约15 h(次日凌晨1:00左右)出现阴茎异常勃起,约2 h后该症状自行消失。均未予特殊处理。此后因疾病进展改用免疫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考虑患者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有关。

  • 标签: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阴茎异常勃起
  • 简介:摘要1例37岁男性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先后4次行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化疗,化疗期间除出现骨髓抑制、呕吐等不良反应外,无皮疹或皮肤损伤表现。第5次静脉滴注伊达比星(20 mg、1次/d,第1天)和阿糖胞苷(1 900 mg、1次/12 h,第1~4天)第4天,患者出现四肢皮肤轻微瘙痒,未行特殊处理。化疗结束后第2天,患者双侧面颊部出现明显的深褐色色素沉着,双侧腰部及背部出现红色丘疹。考虑与阿糖胞苷和伊达比星有关。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口服、1次/12 h,20%维生素C注射液5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1次/24 h。7 d后,患者腰背部红色丘疹消失;24 d后,面部色素沉着基本消失。

  • 标签: 阿糖胞苷 伊达比星 药疹 皮肤色素沉着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给予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莫西沙星)400 mg静脉滴注、1次/d。第2天心电图示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从治疗前的455 ms延长至490 ms。第3天凌晨因心房颤动给予注射用盐酸胺碘酮(胺碘酮)150 mg缓慢静脉注射,中午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持续泵入。第4天下午再次给予胺碘酮300 mg,以30 mg/h速度持续泵入。泵入约20 min患者QTc延长至607 ms。第5天未再使用胺碘酮,但患者QTc继续延长,最高达到674 ms。第6天停用莫西沙星后其QTc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内。考虑患者QT间期延长与莫西沙星和胺碘酮有关。

  • 标签: 莫西沙星 胺碘酮 长QT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