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宏基第二测序在神经型布鲁菌病病原诊断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神经型布鲁菌病的患者,将7例行脑脊液宏基第二测序检查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其临床、脑脊液、血清及病原检查等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1~49[38(24,47)]岁,3例有牛羊接触史,发病至诊断时间2~30[12(5,18)]个月。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有头痛(7例)、听力下降(3例)、肢体无力(4例)以及尿便障碍(4例)。血液相关检查结果:虎红试验阳性3/7例,血清凝集试验阳性4/6例,血培养阳性0/4例。脑脊液相关检查结果:虎红试验阳性1/5例,血清凝集试验阳性2/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2/5例,脑脊液宏基第二测序检出布鲁菌DNA序列5/7例。结论脑脊液宏基第二测序对神经型布鲁菌病的诊断较脑脊液布鲁菌血清检测和脑脊液培养更为敏感,对临床疑似神经型布鲁菌或不能确定病原体的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行脑脊液宏基第二测序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布鲁菌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 宏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DA大鼠作为供体,Lewis大鼠作为受体,构建部分肝移植肝再生模型。按照部分肝移植不同时间点分为6(每组6对),分别为灌注前、劈裂肝完成灌注后、门静脉开放后、关腹前、术后第3、7天。采用C57小鼠构建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模型,根据肝切除不同时间点分为6(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1 d、2 d、3 d、4 d和5 d。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的肝再生数据分析和肝再生动物标本找到肝再生的关键基因。通过转染干扰RNA构建DNAJB6低表达的人源肝细胞。通过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实验研究DNAJB6与肝再生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核蛋白和经典细胞增殖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研究DNAJB6调节部分肝移植肝再生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部分肝切除残余肝再生结果显示,DNAJ家族基因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差异表达,其中DNAJB6在再生肝基因芯片中低表达。与此同时,DNAJB6在部分肝移植和部分肝切的再生肝组织中低表达。DNAJB6沉默后,细胞PCNA表达水平升高且增殖速率加快。然而,细胞核提取没有检测到β-catenin胞核/质间改变,且Wnt4蛋白水平也未发生变化。虽然,Ras/MAPK下游的p38和JNK2活化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但ERK活化水平升高。结论在再生肝组织中,肝细胞可能通过降低DNAJB6的表达水平抑制Ras/MEK/ERK信号通路以促进肝再生。

  • 标签: 肝移植 再生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本文在阐述压板远程监视系统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分析了次压板远程监视系统的原理及其各项功能,并探析了这一系统的具体应用实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 标签: 二次压板 远程监视系统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丁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橡胶、丁醇等有机化学产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频率。伴随我国乙烯工业的高速发展,裂解中产生的C4馏分有所增加,是提高炼化企业资源运用率的关键,可在C4分离或合成的作用下,通过萃取精馏塔工艺的使用,完成丁烯产品生产的任务。鉴于此,本文围绕丁烯萃取精馏工艺技术,简述了对塔设备选择的两个方面,以C4分离法配合乙腈作为萃取溶剂为例,详细分析了丁烯萃取精馏塔的主要生产方法和具体工艺流程。

  • 标签: 丁二烯 萃取精馏塔 工艺 分析 设备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M)吸烟人群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1 subunit,AMPKα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纳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73名T2DM吸烟患者(其中冠心病126例,无冠心病47例)和231名无吸烟患者(其中冠心病134人,无冠心病97人)作为对照。HapMapCHB数据库选取AMPKα1基因共5个单体型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tag-SNPs)(rs249428,rs837103,rs133671707,rs3805489和rs3805486)。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检测AMPKα1基因tag-SNPs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析T2DM吸烟人群AMPKα1基因多态性与CAD的关系。结果①吸烟患者中冠心病和非冠心病AMPKα1等位基因频率比较:rs249428,rs837103,rs133671707,rs3805489和rs3805486等位基因频率之比分别为54%比57.4%,69.0%比68.1%,22.2%比29.8%,63.5%比36.2%,50.8%比55.3%。rs3805489基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5)。且rs3805489等位基因C携带者较A携带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下降(OR值为0.450,95%CI为0.271~0.749,P=0.003),且其基因型频率在两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5),在校正其他已知的冠心病风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意义(P′=0.032)。C/C或A/C基因型携带者与A/A者相比,冠心病风险下降(OR值为0.360,95%CI′-为0.167~0.774,P′-=0.009)。②在非吸烟患者中,AMPKα1各SNPs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冠心病和非冠心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T2DM吸烟患者中,rs3805489基因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提示AMPKα1基因变异可能是中国吸烟T2DM患者冠心病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

  • 标签: AMPKα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在初中数学之中,函数属于一项重要内容,一直贯穿在中学数学当中。在初中阶段,函数内容主要含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次函数。在这之中,次函数属于初高中当中函数内容的一个衔接点。所以,把次函数有关的初中高时期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做好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对初中高时期数学衔接方面次函数有关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初中 高中 二次函数
  • 简介:摘要:统计是高职院校不少专业的重要课程,统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统计学理论与操作均有一定难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了几点统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教学改进思路,以期提高统计教学效率,提升统计教学效果。

  • 标签: 统计学教学 SPSS统计软件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果糖磷酸钠(FDP)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分别为10、8例,其中,甲组以常规方法治疗,乙在甲组的基础上,施以果糖磷酸钠治疗,对比甲组与乙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甲组的住院时间及疗效显著较乙差,且两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甲组与乙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FDP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住院时间,还能够缓解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 标签: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应用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肿瘤结局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国内6家医疗中心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1、Ⅰb2、Ⅱa1、Ⅱa2期,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腺鳞癌,有定期随访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包括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手术(完全腹腔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总生存率(OS)、5年无瘤生存率(DFS)等肿瘤结局指标。结果共有674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腹腔镜377例、完全腹腔镜297例。(1)两5年OS 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0%,改良腹腔镜显著高于完全腹腔镜(P=0.010)。进一步对临床分期(包括Ⅰb1、Ⅱa1期)、病理类型(鳞癌、腺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①临床分期:Ⅰb1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8.6%、93.6%,两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2);Ⅱa1期患者的5年OS,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3.6%、77.6%,两比较,差异也有统计意义(P=0.007)。②病理类型: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鳞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6.1%、92.3%,两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6);腺癌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1.0%、88.6%,两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230)。③淋巴结转移: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无淋巴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8.6%、96.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9.3%、80.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156,P=0.093)。(2)两5年DFS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94.1%、90.9%,两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220)。进一步对临床分期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Ⅰb1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和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97.0%、92.8%,两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39);Ⅱa1期患者的5年DFS,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腔镜组分别为88.2%、75.8%,两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74)。结论不同腹腔镜手术方式可影响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结局,改良经阴道辅助腹腔镜手术患者的5年OS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且其中Ⅰb1期患者的5年DFS也高于完全腹腔镜手术患者。提示,基于无瘤原则的改良经阴道腹腔镜手术仍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选择。

  • 标签: 宫颈肿瘤 腹腔镜手术 治疗结果 存活率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