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阶段,电站电力仪表应用过程中其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仪表可靠,需要对当前电力自动化仪表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力自动化仪表可靠,提升仪表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为电力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电力自动化仪表 可靠性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现阶段,电站电力仪表应用过程中其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仪表可靠,需要对当前电力自动化仪表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要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力自动化仪表可靠,提升仪表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为电力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电力自动化仪表 可靠性 发展趋势
  • 简介:结构减税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我国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和着重点。就其本身而言,结构减税属于一种“有增有减、有保有压、结构调整”的税制改革方案,它乃是政府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调控目标,基于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采取的一种阶段税收政策调整或持续税收制度安排。

  • 标签: 结构性减税 税收政策调整 积极财政政策 税制改革方案 经济社会发展 结构性调整
  • 简介:摘要为防治和减轻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临床医生往往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做预防回肠造口手术。学界对预防造口手术的争议颇多,包括造口适应证、造口并发症、造口还纳时机和还纳方式以及还纳技巧等。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及自身经验,从预防造口的还纳时机、还纳方式和还纳相关并发症三个方面对还纳技巧进行详细探讨,以提高我们对预防回肠造口还纳手术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还纳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回肠造口还纳术 手术技巧 并发症
  • 简介: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重任。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实践中。以“强化一个德育目标、优化两个实现途径、深化三项专题研究、细化四项特色活动”为重要载体,从德育研究的认知层面、制度层面、操作层面出发,开展德育科研,以全面提高德育的实效

  • 标签: 德育实效性 学校教育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工作者 德育实践 德育目标
  • 简介:摘要:在通信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通信工程建设活动所涉及的一系列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包含通信工程的行政部门、建设主体、生产活动,也包括主体的安全生产。而建设主体则又分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之相对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分为很多个部分。采用创新的安全管理办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工程的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全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工程的生产效果。

  • 标签: 通信工程 创新性 安全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采用绿激光选择前列腺汽化术、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治疗安全。方法:在本医院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治疗的患者中实施病例选择,共计选取70例入组,采用数字随机法分组,均分35例,研析组实施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参照组采取绿激光选择前列腺汽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析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对比,研析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加理想,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并发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绿激光选择性前列腺汽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1 5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实施ERAS,分为ERAS组(906例)与常规组(6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常规组比较,ERAS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7%(124/906)比19.3%(121/626),χ2=8.773,P=0.003],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6.3±1.3)d比(8.8±1.9)d,t=3.582,P=0.009],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2±1.8)d比(10.4±2.1)d,t=3.348,P=0.007],住院花费较少[(7.8±1.2)万元比(8.9±1.7)万元,t=2.582,P=0.014],患者满意度较高[(9.7±0.8)分比(8.3±0.6)分,t=2.418,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ERAS可降低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肿瘤,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脊柱-骨盆冠状位序列的变化规律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冠状位脊柱-骨盆序列的影响。方法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的DDH患者48例,男6例、女42例;年龄(42.81±10.42)岁(范围22~61岁)。双侧髋发育不良11例,单侧髋发育不良37例,共59髋。Crowe分型Ⅰ型13髋、Ⅱ型7髋、Ⅲ型4髋、Ⅳ型35髋。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测量脊柱-骨盆冠状位参数:Cobb角、冠状位平衡、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L5倾斜角、下肢长度。分析冠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评估数据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随访时间(10.31±2.62)个月(范围3~18个月)。DDH患者术前髂骨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髋关节倾斜角和L5倾斜角的观察者内复测信度分别为0.965、0.875、0.912和0.934,观察者间信度分别为0.887、0.889、0.892和0.907。33例DDH患者存在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为69%(33/48);28例患者伴有脊柱侧凸,发生率为58%(28/48);发生髋关节脱位43例,其中37例股骨头相对位置较高一侧(即脱位侧)的骨盆位置更低,发生率86%(37/43);发生骨盆倾斜46例,发生率为96%(46/4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髂骨倾斜角由术前6.71°±4.62°降低至3.52°±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01);骶骨倾斜角由术前6.38°±5.48°降低至3.72°±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P<0.001);术前髋关节倾斜角为5.32°±5.83°、术后为3.71°±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71);L5倾斜角由术前6.12°±5.46°降低至4.3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7);Cobb角由术前11.05°±10.76°降低至6.82°±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01);术前冠状位平衡为(14.22±10.64)mm、术后为(13.73±1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821)。Cobb角与骶骨倾斜角、髂骨倾斜角均呈正相关(r=0.61,P<0.001;r=0.57,P<0.001)。结论DDH患者出现骨盆冠状位倾斜的原因包括双下肢不等长与髋关节脱位。冠状位骨盆倾斜导致代偿脊柱侧凸,使整体冠状位脊柱-骨盆序列发生改变,但仍能保持冠状位平衡。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改善DDH患者冠状位骨盆倾斜以及代偿侧凸的程度。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脊柱 骨盆 脊柱侧凸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为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城市中土木工程日益增多。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和居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在目前绿色环保理念下开展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不仅能够保证生态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对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以及创新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重要性 创新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微创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内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中选取60例进行分析,为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法分组,考察组、一般组均数相等,考察组利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一般组采取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一般组较低,存在显著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相比一般组有对比优势,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降低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临床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 住院时间 腹腔镜 经皮肾镜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肺部感染患者实施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的价值。方法:遵循药物差异分组,择我院2018.6-2019.11内的72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7例,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安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97.2%vs80.0%),P<0.05。用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4%vs22.8%),用药安全较高,P<0.05。结论:对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建议以常规药物治疗为基准,而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 肺部感染 临床疗效 用药安全性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后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方法前瞻入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充分了解本研究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75岁;(3)肿瘤临床分期为cT3~4N+M0期;(4)体力状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5)预计生存期≥6个月,具有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R0切除术的可能;(6)入组前7 d内患者有充足器官和骨髓功能;(7)完成胃癌D2根治术。排除标准:(1)抗PD-1或PD-L1抗体治疗、化疗史;(2)治疗前14 d内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间质肺病活动期;(4)其他恶性肿瘤病史;(5)治疗前28 d内有外科手术史;(6)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前SOX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免疫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1个月后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与生存情况。本研究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术前治疗情况及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3)术后情况及病理结果。评价标准:(1)手术标本按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2)肿瘤退缩分级(TRG)参考AJCC标准评估;(3)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5.0版进行评估;(4)治疗前后CT采用RECIST V1.1标准评估肿瘤反应;(5)术后采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并发症评估。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中位年龄60.5(35.0~74.0)岁;初诊肿瘤位置位于食管胃结合部12例、胃上部8例、胃中部7例、胃下部3例;治疗前30例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Ⅲ期。30例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过程中,2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例 CTCAE 3~4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及胸主动脉血栓形成。所有不良反应经过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减轻或者消失。3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其完成新辅助治疗至手术中位时间为28(23~49)d,其中10例全腔镜下胃癌根治术,20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合并脾脏切除1例,合并胆囊切除1例。手术时间(239.9±67.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84(10~400)ml,中位手术切口长度7(3~12)cm。术后病理证实30例均完成R0切除。肿瘤低分化18例,中分化12例,神经浸润11例,脉管浸润6例,清扫淋巴结30(17~58)枚,30例患者完成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2~6)d、3(2~13)d、5(3~12)d、10(7~27)d。2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以上并发症7例,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顺利出院,1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贫血、双肺感染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术后27 d死亡。余29例患者出院30 d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30例患者TRG 0、1、2、3级分别为8、9、4、9例,术后病理分期0、Ⅰ、Ⅱ、Ⅲ分别为8、7、8、7例,8例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可达到根治切除目的,但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关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相关并发症十分重要。

  • 标签: 胃癌,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化疗 免疫治疗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分析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30例术后未行HIPEC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静脉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IPEC治疗会增加骨髓抑制(P=0.029),而且骨髓抑制的发生与进行HIPEC的次数相关(P=0.03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既使接受根治手术,预后依然欠佳且易发生腹膜转移。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有效地清除或杀灭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或微小病灶,但当前预防HIPEC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仍缺乏安全评价。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D2根治术联合HIPEC在预防局部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安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130例行标准胃癌D2根治术+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腺癌;(2)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3)根治切除;(4)至少接受1次HIPEC治疗。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临床病理资料不全;(2)术中发现肿瘤转移;(3)伴发其他肿瘤。HIPEC治疗方法:所有患者D2根治术后均立即行首次HIPEC治疗,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第2次及第3次HIPEC则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耐受程度开展,每2次HIPEC治疗间隔为48 h。本研究观察指标:(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2)治疗情况;(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采用美国卫生及公共卫生部公布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记录患者治疗观察期间出现的2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低白蛋白血症、骨髓细胞减少、创口并发症、腹腔感染、肺感染、胃肌软瘫、贫血、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胸腔积液、腹胀、肝功能受损,最终由一名高级职称主任医师对上述不良事件进行审核,并对患者做出安全评价;(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性79例(60.8%),中位年龄59(54,66)岁,体质指数(23.9±7.4)kg/m2,肿瘤大小为(5.4 ± 3.0)cm,100例(76.9%)患者神经受侵犯。(2)治疗情况:130例患者均行根治术+HIPEC治疗,125例(96.2%)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345.6±52.3)min,术中失血量为(82.0 ± 36.5)ml。行1次HIPEC者54例(41.5%)、2次HIPEC者57例(43.8%)、3次HIPEC者19例(14.6%)。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1 ± 7.5)d。(3)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情况:共有57例(43.8%)患者在HIPEC治疗后发生71例次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以术后低白蛋白血症(29/130,22.3%)、中度及以上贫血(20/130,15.4%)为主,其余包括肺部感染5例(3.8%)、骨髓细胞减少4例(3.1%)、腹腔感染3例(2.3%)、肝功能受损3例(2.3%)、创口并发症2例(1.5%)、腹胀2例(1.5%)、吻合口漏1例(0.8%)、胃肌软瘫1例(0.8%)、肠道梗阻1例(0.8%),无术后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缓解。(4)HIPEC治疗次数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关系:接受1次、2次和3次HIPEC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围手术期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346,95%CI:1.069~5.150,P=0.034)及神经侵犯(OR:2.992,95%CI:1.050~8.523,P=0.040)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HIPEC治疗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2根治术+HIPEC的治疗策略并不会显著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年龄>60岁和神经受侵犯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给予重视。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预防 胃癌 进展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再行根治手术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收集2011年9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既往诊断早期结直肠癌行内镜切除而后再行根治手术患者8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85例患者中,有78例(91.7%)内镜治疗后患者有高危因素(比如内镜下切缘无法评价、切缘阳性、黏膜下浸润深度大于1 000 μm,分化差,伴脉管瘤栓及神经侵犯等)。根治术后有66例(74.2%)患者既无肿瘤残留也无淋巴结转移。有1例患者(1.2%)既有肿瘤残留又有淋巴结转移;有9例患者(10.6%)病理提示肿瘤残留;另有11例患者(12.9%)病理显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镜下病理伴脉管浸润易发生淋巴结转移(χ2=5.057,P=0.039)。中位随访时间24.0(P25-P75:12.0~41.1)个月。随访患者中有2例失访,余83例均无复发及转移,均生存。结论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后伴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治疗需慎重考虑。伴脉管浸润可能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追加外科根治手术安全可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根治性手术 疗效评价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程序死亡[蛋白]-1(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经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情况。(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每3周随访1次,了解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肿瘤复发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入组患者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57±16)岁;术前原发肿瘤分期cT3期、cT4期分别为22、8例;术前淋巴结转移分期cN0期、cN1期、cN2期分别为4、16、10例;术前患者临床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4、26例。30例患者中,术前影像学评估环周切缘阳性21例、直肠壁外血管侵犯12例。30例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7(1.9~9.0)cm,肿瘤长径为5.4(2.1~10.0)cm。30例患者中,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完整28例、错配修复缺陷1例,1例因治疗前未成功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缺失肿瘤组织错配修复资料。(2)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及不良反应情况。30例患者术前均完成短程放疗,其中3例未行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4例完成2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3例完成1个疗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27例患者放疗结束至开始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时间为12(4~18)d。30例患者行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期间发生白细胞减少、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放射直肠炎、贫血、外周神经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分别为24、22、21、20、18、16、16、13、10、9、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术前评估与手术完成情况。30例患者经术前多学科评估,7例达到临床完全缓解,23例未达到临床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2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例未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患者未行手术治疗。27例患者完成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至行手术时间为14(5~141)d,术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0、1分分别为13、14例,手术方式采用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分别为24、3例,手术时间为(182±36)min,术中出血量为30(10~150)mL。27例患者中,16例行保护回肠造口,24例保留肛门。(4)术后情况及病理学检查结果。27例完成手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4)d、3(2~5)d、8(7~16)d。27例患者中,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均为Ⅰ~Ⅱ级,其中2例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切口出血、左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7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为48.1%(13/27),肿瘤退缩分级0、1、2、3级分别为13、5、7、2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0期、Tis期、T2期、T3期分别为13、1、5、8例,肿瘤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分别为19、6、2例,肿瘤病理学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为14、0、5、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3~29)枚,环周切缘阳性1例,R0切除26例,无二次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5)术后辅助化疗及随访情况。27例完成手术患者中,21例行术后辅助化疗,疗程为4(1~6)个周期。2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20(20~29)个月。随访期间,14例未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患者中,3例发生肿瘤复发,无患者死亡。27例患者无病生存率为88.9%。结论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抗PD-1抗体治疗后腹腔镜手术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