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表面张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是一种作用于液体表面,并能够使液体体积缩小的力,而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本文通过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与形成原因进行阐述,分析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几种常见的液体表面张力现象进行讨论。

  • 标签: 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外科治疗策略)、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复发率低,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腹壁巨大切口疝患者应用外科治疗策略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 标签: 腹壁巨大切口疝 外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胖合并腹壁疝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肥胖合并腹壁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外科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且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肥胖合并腹壁疝患者应用外科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肥胖 腹壁疝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复杂的神经血管疾病,其高患病率和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虽然国内外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案在不断改进,但现有的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并且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找到新的合适的治疗方案,将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率和临床管理质量。本文就偏头痛的预防性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对偏头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复杂性腹壁疝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复杂性腹壁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各6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低(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复杂性腹壁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复杂性腹壁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治疗中明显增加。由于Siewert Ⅱ型AEG解剖的特殊性和生物学特性,目前其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尚未达成共识,也是胃肠外科与胸外科争议的核心。腹腔镜微创技术可能更有利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后AEG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安全、可行,机器人手术可能是未来微创外科发展方向。笔者重点探讨Siewert Ⅱ型AEG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也期待更多针对Siewert Ⅱ型AEG外科临床研究指导手术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治疗 外科手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当归饮子方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皮肤科门诊80例门诊就诊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0例,口服中药汤剂当归饮子方加减 ;对照组 40例 ,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 ,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 4周 ,于治疗结束 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记录不良事件,评估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缓解 37例 ,占比 92.50%; 对照组疾病缓解 23例 ,占比 57.50%两组缓解率统计有区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治疗血虚风燥证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过程中采用当归饮子方加减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随着新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及临床证据、实验数据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缺氧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缺氧可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诱发偏头痛发作,同时缺氧本身也是一种应激状态,可促进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发生,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等。

  • 标签: 偏头痛 缺氧 氧化性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中心数据研究近端型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国内15家儿童临床中心首诊治疗且随访数据完整的近端型尿道下裂5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矫正阴茎下弯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近端196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32例、阴囊147例、会阴74例。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TIP术式占9.5%(52/549)、Onlay术式占4.7%(26/549)、Duckett术式占59.2%(325/549)、Duckett+Duplay术式占5.5%(30/549)、Koyanagi术式占9.7%(53/549)、分期术式占11.5%(63/549)。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阴茎长度平均3.68 cm;阴茎头长度平均10.5 mm;阴茎头宽度平均10.5 mm;尿道缺损长度平均3.52 cm。阴茎下弯平均57.5°。尿道缺损长度及阴茎下弯度数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P术式组中88.5%的尿道板弹性良好。尿道板弹性及平整度各术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49例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3.7%(240/549),其中TIP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8%(16/52),On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8.5%(10/26),Duckett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2.9%(172/325),Duckett+Duplay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40%(12/30),Koyanagi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30.2%(16/53),分期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22.2%(14/63)。6组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近端型尿道下裂治疗难度大,一期术式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30.2%~52.9%。需根据阴茎的具体条件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当尿道板平整度及弹性差或合并重度阴茎下弯时,不能应用TIP术式,需选择横断尿道板的术式,当尿道缺损长且阴茎下弯严重时,可选用分期术式。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板 阴茎下弯
  • 简介:摘要:根据《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的理解,结合皮肤病临床病症的湿、肿、瘙痒表现 ,探讨“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对湿疮、唇风、面游风的脏腑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从而丰富皮肤病从脾而治的脏腑证治内容。 

  • 标签: 黄帝内经 病机十九条 中医
  • 简介:摘要:消化道肿瘤(digestive tract tumor,DT)的治疗措施已由过去单一的治疗方式走向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的内涵之一是不仅注重消灭肿瘤,而且重视病人全身情况和远期疗效,注重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保护患者内环境的平衡,提高免疫力,维持机体正气的理念相同。此外免疫营养治疗可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以及调控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过程、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并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从而提高免疫力。本文分析了免疫营养和传统中医药在DT综合治疗中的辅助作用以及应用前景。

  • 标签: 免疫营养 中医药治疗  消化道肿瘤 综合治疗 辅助作用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阿帕替尼作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获得阳性结果,提示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时间前移,可能会让这部分患者获益更多。因此,本研究探讨对于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帕替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且含有至少一种不可切除因素的Ⅳ期胃癌,不可切除因素包括肝转移、腹膜转移、卵巢转移、cN3伴广泛融合、第16组淋巴结转移以及累犯周围脏器。排除标准:Her2阳性患者以及因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化疗者。根据上述标准,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腹膜/卵巢转移(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紫杉醇+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进行转化治疗(紫杉醇50 mg/m2静脉注射,20 mg/m2腹腔注射,第1、第8天,3周1疗程;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另外34例非腹膜/卵巢转移(非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转化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2,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经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评估为可根治手术的患者,停用1个疗程阿帕替尼同时追加1个疗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化疗效果、手术情况及生存情况,包括化疗后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和客观缓解率(ORR)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率以及R0手术切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OS)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6(4~9)个周期,非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5(3~7)个周期。经转化治疗后,68例患者中PR 42例,SD 7例,PD 19例,ORR为72.1%(49/68)。46例患者转化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转化率67.6%(46/68)。R0手术切除率93.5%(43/46),术中清扫淋巴结(56.0±14.8)枚,手术时间(227.0±42.5)min,术中出血(162±44)ml,术后住院时间(13.0±2.9)d。手术组1年OS为97.8%,未手术组1年OS为5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取联合阿帕替尼的转化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胃肿瘤 转化治疗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