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前急救非常重要,通过及时对急危和重症患者急救,可有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G技术在医疗体系中应用,不但能加快医疗智慧化转型脚步,还能促进前急救体系可得到优化与完善。本篇文章从5G技术应用出发,对于前急救体系建构进行探讨,以供医疗领域参考。

  • 标签: 院前急救体系 5G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5G技术的应用,其所对应的高效率、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特点促进了行业的高速增长。本文主要总结了当前中国云制造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制约因素,并根据当前5G的技术标准,系统分析研究了在5G时代下,我国云制造业的发展。

  • 标签: 云制造 5G 智能制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设计项目汝州妇幼保健项目规划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医院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即总体布局及流线设计。

  • 标签: 设计整体性 医院流线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急救反应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我急救中心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救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故性总结和分析,分别对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大于15分钟两组患者入院48小时内早期预后状况进行对比,采用X2检验两组间存在的差异,以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急救反应时间6—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6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2例、好转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5.1%,前急救反应时间大于15分钟组发生心力衰竭12例、心律失常15例、死亡6例、好转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3.3%。对比两组不同前急救反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常见的急、危重病症,及时的早期干预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键,实施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能够有效缩短ACS全程救治时间,缩短前急救反应时间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预后。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是评价前急救质量的两大指标,应均衡规划建设急救站、点,尽可能合理划分急救范围,规范的调度和合理的派车系统,高效的应急反应保障制度,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可以缩短前急救反应时间,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预后 区域化协同急救网络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激活脊髓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mGluR4)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及其与抑制性G蛋白α(Gαi)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 g,取鞘内置管术成功的大鼠41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假手术+mGluR4正性变构调节剂VU0155041组(Sham+V组,n=8)、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n=8)和神经病理性痛+VU0155041组(NP+V组,n=17)。采用脊神经根结扎(SNL)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SNL后第7天,Sham+V组和NP+V组鞘内注射VU0155041 500 nmol,10 μl,2次/d,连续7 d;Sham组和N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SNL前、SNL后第7天、每次鞘内注射前后30 min、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测定50%缩足反应阈(PWT)。NP+V组于SNL前、SNL后第7天和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mGluR4、Gαi1、Gαi2、Gαi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和NP+V组SNL后第7天和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降低(P<0.05);与NP组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升高(P<0.05)。与SNL后第7天时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PWT升高(P<0.05),N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给药前比较,NP+V组每次鞘内给药后PWT均升高(P<0.01)。与SNL前比较,NP+V组SNL后第7天脊髓mGluR4和Gαi3表达下调(P<0.05);与SNL后第7天时比较,NP+V组末次鞘内注射后24 h时脊髓mGluR4和Gαi3表达上调(P<0.05)。结论持续激活脊髓mGluR4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已形成的痛觉过敏,机制可能与Gαi3有关。

  • 标签: 受体,谷氨酸 神经痛 脊髓 Gα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