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叉头盒"P1蛋白(FOXP1)在肝内胆管癌(I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选ICC患者4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59.1±10.1)岁,年龄范围42~83岁。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分期等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P1在I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8例ICC患者对应取得40例癌旁组织。FOXP1在IC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54.2%(26/48)比92.5%(3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6,P<0.05)。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器官侵犯和TNM分期与FOXP1表达情况相关(P<0.05)。共42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1.5(7.75,19.25)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周围器官侵犯、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Ⅲ期)和FOXP1阴性表达是影响IC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FOXP1阳性I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为17.5个月,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5.5个月,均高于FOXP1阴性者的总体生存时间14.0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11.1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1阴性表达与I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相关;FOXP1可能成为ICC诊断或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胆管上皮癌 免疫组织化学 "叉头盒"P1蛋白 预后
  • 作者: 苏敬博 张景玮 陈晨 邱应和 吴泓 宋天强 何宇 毛先海 翟文龙 程张军 李敬东 司书宾 蔡志强 耿智敏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西安710061,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西安710072,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上海20043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与肝脏移植中心,成都610041,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天津300060,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38,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41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郑州45005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外科,南京210009,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充637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及获益人群。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10家三甲医院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术的685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355例,女性330例;年龄[M(IQR)]59(14)岁(范围:22~83岁)。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辅助化疗组)及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未辅助化疗组)的组间差异进行均衡,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以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14个月)为目标变量构建贝叶斯网络无复发生存预测模型,依据多态Birnbaum重要度计算对预后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排序,进一步建立生存概率预测表,分析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结果685例患者中,接受辅助化疗214例,未接受辅助化疗47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筛选出124对患者,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均优于未辅助化疗组(总体生存时间:32.2个月比18.0个月,P=0.003;无复发生存时间:18.0个月比10.0个月,P=0.001)。贝叶斯网络无复发生存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4。预后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依次为脉管侵犯(0.158 2)、神经浸润(0.158 2)、N分期(0.155 8)、T分期(0.120 9)、肝包膜侵犯(0.090 3)、辅助化疗(0.072 1)、肿瘤位置(0.057 5)、年龄(0.042 3)、肿瘤分化程度(0.034 0)、性别(0.029 3)、甲胎蛋白水平(0.028 9)和术前黄疸(0.008 5)。基于重要度大于0.1的变量(脉管侵犯、神经浸润、N分期、T分期)与辅助化疗建立生存概率预测表,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可从辅助化疗获益(无复发生存时间≥14个月概率增幅2.21%~7.68%),早期患者行辅助化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14个月的概率提升更为明显。结论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早期患者从辅助化疗中的获益可能更大。

  • 标签: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肝内胆管癌 预后 辅助化疗 生存预测模型 贝叶斯网络
  • 简介:摘要胆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往往已失去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机会。转化治疗可使初始无法切除患者有机会达到R0切除。但由于胆道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与复杂免疫微环境的存在,其转化治疗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靶免联合治疗作为新兴转化治疗方式,对提高转化率具有重大意义。深入发掘靶免联合治疗的机制以及改进免疫微环境,极有希望成为未来胆道恶性肿瘤转化治疗的方向。

  • 标签: 胆道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靶免联合治疗 转化治疗
  • 作者: 沈泽锋 陈晨 耿智敏 毛先海 李敬东 宋天强 孙传东 吴泓 程张军 林瑞新 何宇 翟文龙 汤地 汤朝晖 梁霄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杭州 31000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西安 710061,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长沙410005,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充63700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天津30006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青岛2660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成都 61004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外科,南京210009,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长春130021,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重庆40003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郑州450052,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普外科,深圳 51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肝内胆管癌(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生存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连续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351例I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61例,年龄[M(IQR)]61(14)岁(范围:23~93岁)。将总队列随机分为训练集(264例)和验证集(87例)。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基于训练集数据,利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通过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获益。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远期生存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CA19-9、CA125、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训练集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基于上述筛选得到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生存列线图。ROC曲线提示,训练集患者术后的1、3、5年总体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794(95%CI:0.721~0.867)、0.728(95%CI:0.618~0.839)、0.799(95%CI:0.670~0.928),验证集患者术后的1、3、5年AUC分别为0.787(95%CI:0.660~0.915)、0.831(95%CI:0.678~0.983)、0.810(95%CI:0.639~0.982)。内部和外部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CA19-9、CA125、腹腔镜术中中转开腹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等I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生存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多中心回顾性 生存列线图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式。胆管损伤是其严重并发症,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质量,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LC胆管损伤至关重要。笔者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LC胆管损伤的风险因素,分享术中及时发现、诊断、规范处理经验,为肝胆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胆道疾病 胆石症 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风险因素 防治 措施 腹腔镜检查
  • 作者: 陈晨 吴予涵 张景玮 邱应和 吴泓 李起 宋天强 何宇 毛先海 翟文龙 程张军 李敬东 司书宾 蔡志强 耿智敏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4-09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西安 710072,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上海 20043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与肝脏移植中心,成都 61004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 300060,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重庆 400038,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 45005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外科,南京 210009,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充 637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肝内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10家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意向性根治切除治疗的516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66例,女性250例,年龄[M(QR)]58(14)岁;116例(22.5%)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43例(27.7%)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根据不同变量特征分别采用树增益朴素贝叶斯网络(TAN)及朴素贝叶斯网络算法,应用BayesiaLab软件建立以12个月为目标节点的生存预测模型。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的优劣。结果516例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5.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6%、37.9%、2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有无黄疸、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脉管侵犯、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切缘、有无结石、癌胚抗原水平、CA19-9水平是患者的预后因素(χ2=5.858~54.974,P值均<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肝包膜侵犯、T分期、N分期、有无结石及CA19-9水平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依据19个临床病理学因素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5%,依据单因素分析得到的12个预后因素所建立的TAN模型的AUC为74.0%,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的AUC为79.5%,依据多因素分析得到的7个独立预后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的AUC为78.8%,C-index为0.73。结论基于贝叶斯网络建立的肝内胆管癌根治术后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列线图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胆道肿瘤 预后 肝内胆管癌 生存预测模型 贝叶斯网络 列线图
  • 简介:摘要胆道恶性肿瘤被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转化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肿瘤降期,从而有可能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胆道恶性肿瘤在临床特点、细胞起源、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各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性,致使其缺乏特异性高、有效性好的转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型并选择个体化转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对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未来转化治疗无疑将朝着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 标签: 胆道恶性肿瘤 转化治疗 异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3期胆囊癌(GBC)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7家肝胆中心接受区域性根治术和扩大性根治术的323例pT3期GB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区域性根治术组(A1组)和扩大性根治术组(B1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总体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B1组阳性淋巴结个数[2(0,3)枚]和切除淋巴结总数[3(1,4)枚]均高于A1组[1(0,1)枚,4(2,7)枚)](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1组,分别为75%、44%、29%和50%、15%、11%(χ2=11.311,均P<0.001)。扩大性根治术(HR=2.161,95%CI:1.222~3.821)、肝脏侵犯(HR=2.324,95%CI:1.305~4.139)、阳性淋巴结比率≥1/3(HR=2.927,95%CI:1.641~5.220)和ⅢB/ⅣB分期(HR=3.325,95%CI:1.750~6.320)是G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扩大性根治术(HR=1.969,95%CI:1.083~3.58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肿瘤侵及肝脏时B1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A1组(均P<0.05)。结论对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或)肿瘤侵及肝脏的pT3期GBC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扩大性根治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囊癌 pT3期 扩大根治术 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 作者: 徐建 熊永福 黄徐建 杨发财 李敬东 刘建华 赵文星 秦仁义 尹新民 郑树国 梁霄 彭兵 张起帆 李德卫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 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石家庄 20009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苏徐州2210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武汉 430030,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道外科,重庆 40003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胆外科,杭州 3100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成都 61004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51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多个中心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2例,女性51例,年龄(64±11)岁(范围:53~72岁)。Bismuth分型:Ⅰ型38例(26.6%)、Ⅱ型19例(13.3%)、Ⅲa型15例(10.5%)、Ⅲb型28例(19.6%)、Ⅳ型43例(30.0%)。将各手术团队内手术例数≤10例(每个手术团队内前10例患者)的患者列为A组(77例),手术例数10例之后的患者列为B组(66例);并将完成例数≥10例中心的病例设为A1组(116例),<10例的中心设为A2组(27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21.3±153.4)min(范围:159~77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1 500 ml(中位出血量300 ml)。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5.9±9.2)d。B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429.5±190.7)min比(492.3±173.1)min,t=2.063,P=0.041]、术中出血量相对减少[465 ml比200 ml,Z=2.021,P=0.043];A组术后胆瘘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B组(χ2=4.341、0.007,P=0.037、0.047)。A1组与A2组相比手术时间相对缩短[(416.3±176.5)min比(498.1±190.4)min,t=2.136,P=0.034],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发生率较低(χ2=7.537、3.162,P=0.006、0.0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组与B组近期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完成例数逐步增多,手术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指导下,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在严格选择病例前提下,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完成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建议做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肿瘤 根治性切除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阳性淋巴结数目(NMLN)、阳性淋巴结比例(LNR)、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在评估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10家三甲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40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205例,女性235例;年龄(57.0±9.9)岁(范围:23~83岁)。85例(19.3%)合并肝内胆管结石,98例(22.3%)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随访截至2019年4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中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检验。结果440例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治疗,其中R0切除424例(96.4%),R1切除16例(3.6%)。所有患者均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分化比例为4.2%(18/426),中分化比例为60.6%(258/426),低分化比例为35.2%(150/426);腺癌比例为90.2%(397/440),非腺癌比例为9.8%(43/440);Tis期2例(0.5%),T1a期83例(18.9%),T1b期97例(22.0%),T2期95例(21.6%),T3期122例(27.7%),T4期41例(9.3%)。所有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4.0个月,1、3、5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4.3%、37.7%、18.3%。175例(39.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M(QR)]6(5)枚,NMLN为0(1)枚,LNR为0(0.33),LODDS为-0.70(-0.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结石、分化程度、有无血管侵犯、LODDS、切缘、T分期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切缘、T分期、LODDS为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结论LODDS可作为I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分期指标,同时也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胆道肿瘤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阳性淋巴结数目 阳性淋巴结比例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6家医疗中心收治的401例行意向性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53例(38.2%),女性248例(61.8%),年龄(62.0±10.5)岁(范围:30~88岁)。53例(22.2%)患者术前伴有黄疸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意向性根治性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R0或R1切除。采用X-tile软件以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作为截断值,分组进行统计检验,分析不同截断值与预后的关系,寻找最佳截断值。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01例胆囊癌患者中,135例(33.6%)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N1期98例(24.4%),N2期37例(9.2%)。共清扫2 794枚淋巴结,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M(QR)]为6(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枚,阳性淋巴结比例为0(0.20)。X-til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12枚和15枚为两个界值,据此将全部患者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为1~11枚、12~15枚、≥16枚三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74.5%、12.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胆囊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不同T分期分析结果显示,T1b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7枚组患者预后优于≥8枚组(χ2=4.610,P<0.05);T2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7枚组患者预后优于1~6枚组(χ2=4.287,P<0.05);T3+T4期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12~15枚组患者预后优于1~11枚组(χ2=5.007,P<0.05)及≥16枚组(χ2=10.158,P<0.01)。结论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1b期患者推荐清扫<8枚淋巴结;T2期患者清扫>6枚淋巴结能改善患者预后;T3期以上患者推荐清扫12~15枚淋巴结,清扫≥16枚淋巴结不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胆囊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结清扫数目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肝内胆管癌(ICC)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结果显示,HBV相关性ICC与其他危险因素引起的ICC在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面有很大差异,HBV相关性ICC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男性发病率高、甲胎蛋白水平较高、CA19-9水平较低、肝硬化明显而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较好。这些临床病理学特征与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具有相似性,推测可能是因为HBV相关性ICC和HBV相关性HCC的细胞起源一致。对于HBV相关性ICC的治疗,应进行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炎病毒,乙型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 简介:摘要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效果欠佳。识别胆囊癌患者的关键预后因素,建立一种个体化、准确的生存预测模型,对于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常用的肿瘤TNM分期预测价值有限;Cox回归模型是最常用、最经典的生存分析方法,但难以建立预后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列线图及贝叶斯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逐渐用于建立胆囊癌的生存预测模型,显示出了一定先进性,但模型的精确度及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建立我国胆囊癌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更精准的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胆囊癌临床决策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胆囊肿瘤 贝叶斯定理 生存预测模型 列线图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近些年,由于我国各个行业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再加上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出现了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的情况,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建筑给排水占建筑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十分必要,做好节能减排过程中的规划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供水的安全性。

  • 标签: 建筑给排水工程 节能减排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