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部法律草案进入立法程序后整整十年没有声息,这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立法史上大概是十分罕见的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就是这部法律草案。2002年12月23日,这部法律草案首次提交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标志着中国民法典正式进入了立法的程序。如今,十年过去了,虽然民事立法仍在进步,但并未见立法机关第二次审议这部法律草案

  • 标签: 民法草案 审议 立法 民法典与政治
  • 简介:<正>引言当前,物权法的起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受合同法制定过程中专家积极参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影响,物权法的起草也唤起了学界的极大兴趣。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物权法研究课题组提出“制定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而后该课题组于1999年完成《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社科院建议稿)。2000年末,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建议稿 所有权关系 法人财产权 国家所有权 物权行为理论
  • 简介:以狄骥的私法变迁理论审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发展的历史,虽然也存在他所提到的意思自治之限制、无过错责任以及对所有权的限制等法与社会现象,然而每世人瞩目的、构成当代中国民法发展主线的,并不是狄骥所说的私法变迁,而是私有财产保护或公私财产权平等保护和意思自治等私法愿则在中国民法乃至在整个中国法律制度中的逐步确立与弘扬。引起中国民法变迁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愿固是经济体制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私有财产保护或公私财产平等保护愿则;经济运行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则催生了意思自治愿则。

  • 标签: 改革开放 民法 财产权平等保护 意思自治
  • 简介:1949年之后,由于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六法全书”,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成了民法学者一直以来的夙愿,也是立法机关始终追求的法制目标。从50年代中期开始,历经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立法机关先后四次组织起草民法,均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留给民法学者诸多的遗憾,

  • 标签: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立法机关 1949年 六法全书 民国时期
  • 简介:民法典编纂面临着如何处理民商关系的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当坚持“民商合一”制,民法典应当充分反映市场化改革的本质要求,为商事法律制度提供精神的支撑和制度的基础。编纂这样一部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商事品格的民法典,符合改革开放以来民商事立法的实际情形,也符合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远景目标,是实现民商事法律体系化的不二选择。

  • 标签: 民法典 民商关系 保护产权 维护契约
  • 简介:人格权独立成编的问题属于立法技术问题。从立法技术上看,人格权独立成编面临着诸多难以突破的技术障碍。人格权独立成编势必以牺牲民法典的体系性和科学性为代价,实不足取。因此,建议放弃人格权编,维持人格权确认和人格权保护的'二分'法律格局,在侵权责任编中专设'人格侵权责任'章,加强人格权的保护。

  • 标签: 人格权 立法技术 民法典
  • 简介:当代中国的民法学,就其历史渊源来说,源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对德日等大陆法系民法民法学的继受。在这个时期,实行“拿来主义”策略,逐渐构建起以私法理念为基础的较为系统的民法学理论体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旧法统的废弃和对旧法理论的批判与否定,因继受而初步成形的民法学理论体系至此嘎然中止。进而,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全盘苏化,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转而接受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这是一种服务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民法学理论,其基本特点是强调民法学的党性和坚持民法的公法观。

  • 标签: 中国民法学 历史渊源 理论转型
  • 简介:<正>引言或许仅仅是一种巧合。1999年,海峡两岸在合同法领域,都有一件值得称道的大事。1999年3月15日,大陆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完成了新合同法的制定工作,结束了合同法“三法鼎立”的局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立法史上是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1999年4月2日,台湾第四届“立法院”第一会期第五次会议则三读

  • 标签: 经济合同法 新合同法 中国大陆 民法 台湾 有名合同
  • 简介:民法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较之《民法通则》第西章第-节“民事法律行为”之规定,在彰显意思自治原则上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民法总则》放弃了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的定性,恢复了传统民法的法律行为概念体系,其关于表意瑕疵行为效力的规定彰显了对行为人意愿的尊重、关于违法性行为效力的规定扩大了意思自治的空间,凸显了“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础地位,为行为人实现意思自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指引.另外该章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在编纂民法典的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解决.

  • 标签: 民法通则 民法总则 民事法律行为 意思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