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杂交和冷冻象鼻(FET)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诊治937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815例(86.9%)患者行常规全弓替换+ FET植入术(FET组);122例(13.1%)患者行头臂血管去分支+同期全弓腔内介入支架修复术(杂交组)。通过匹配分析方法确定了109对患者进行均衡比较。结果(1)全组患者分析结果:全组平均年龄48.6岁,杂交组高于FET组(61.3岁比46.7岁, P<0.001)。全组早期死亡98例(10.5%,98/937),杂交组11例(9%,11/122),FET组87例(10.7%,87/815)(P=0.577);全组复合并发症率19.6%(184/937),杂交组[15.6%(19/122)]和FET组[20.2%(165/8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杂交组术后无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FET组有72例(8.8%)(P=0.010)。(2)匹配组分析结果:杂交组死亡率及复合并发症率均低于FE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109)比17.4%(19/109), P=0.073;15.6%(17/109)比25.7%(28/109), P=0.066]。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以及截瘫发生率,杂交组均低于FET组(P=0.013,P=0.022及P=0.014)。胸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杂交组均高于FET组[支架段:87.8%(79/90)比75.3%(58/77),P=0.044;下胸段:43.3%(39/90)比27.3%(21/77),P=0.038]。杂交组3、5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95.7%、91.7%及91.7%,FET组分别为95.6%、93.7%及82%(P=0.320)。结论杂交全弓技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有改善术后早期死亡和复合并发症趋势;相比FET技术,杂交技术显著降低术后脊髓损伤和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更能促进中远期胸段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全弓修复 杂交技术 深低温停循环 象鼻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左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 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左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功能不全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8年6月至2016年7月252例年龄≥80岁OPCAB患者资料。将射血分数为35%~50%31例患者作为左心功能不全组(不全组),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82.0±2.1)岁(范围:80~88岁)。在左心功能正常患者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比例匹配31例患者作为左心功能正常组(正常组),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81.9±1.9)岁(范围:80~89岁)。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不全组和正常组患者术前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QR):144.6(66.0)μmol/L比94.9(43.2)μmol/L,Z=3.177,P=0.033],其他资料有可比性。不全组出院前血肌酐高于正常组[147.0(59.0)μmol/L比92.0(24.0)μmol/L,Z=-2.685,P=0.007]。不全组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更高[25.8%(8/31)比3.2%(1/31),P=0.026],总住院时间更长[17(15)d比14(8)d,Z=2.054,P=0.012],术前住院时间更长[7(7)d比5(4)d,Z=-2.457,P=0.014]。两组术后病死率[9.7%(3/31)比3.2%(1/31),P=0.612]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中度左心功能不全高龄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更高,OPCAB围手术期IABP使用率增高,术前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但术后病死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左心功能正常者相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心室功能障碍,左 老年人,80以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三尖瓣置换术治疗273例连续病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1.9±13.2)岁(范围:19~66岁)。术前射血分数(42.9±6.4)%(范围:21%~49%),3例射血分数<3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分5例,1分6例,2分7例,3分1例,4分5例。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Ⅰ评分为(3.6±2.1)分(范围:1~9分),EuroSCORE Ⅱ死亡概率为(4.91±2.40)%(范围:1.58%~11.60%)、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8±1.2)分(范围:0.2~7.1分),简化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5.6±2.5)分(范围:1.5~13.4分)。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原位或房位缝合技术行三尖瓣置换。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远期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持续行肾脏替代治疗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院内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年(中位随访时间8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包括心源性死亡2例,因抗凝并发症死亡和肺癌死亡各1例。1、5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2%、71.4%和64.9%。结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尚可,发生死亡和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其他器官功能情况。

  • 标签: 三尖瓣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功能不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S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MFS发病机制及寻找新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标签: 马凡综合征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因素,以及PMV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OPCABG1 097例患者。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对照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 24 h,972例)和PMV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 24 h,1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PMV相关因素,探讨PMV对接受OPCABG患者预后影响。结果对照组及PMV组患者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χ2 = 34.138,P < 0.001)及左室舒张功能分级( χ2 = 215.175,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对照组比较,PMV组患者年龄[(62 ± 9)岁vs.(67 ± 9)岁,t = 6.618,P < 0.001]、手术时间[(4.0 ± 1.2)h vs.(5.9 ± 2.5)h,t = 8.246,P < 0.001]、移植桥血管数目[(2.8 ± 0.6)支vs.(3.2 ± 0.9)支,t = 4.769,P < 0.001]、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4.0%(39 / 972)vs. 20.8%(26 / 125),χ2 = 55.998,P < 0.001]及左心室成形术(SVR)[2.3%(22 / 972)vs. 12.8%(16 / 125),χ2 = 36.771,P < 0.001]发生率均显著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58 ± 6)% vs.(47 ± 7)%,t = 18.006,P < 0.001]水平则显著降低。将年龄、NYHA分级、LVEF、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手术时间、移植桥血管数目、CE和SVR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 1.881,95%置信区间(CI)(1.399,2.529),P < 0.001]、NYHA分级[OR = 1.476,95%CI(1.220,1.785),P < 0.001]、左室舒张功能分级[OR = 2.866,95%CI(1.712,4.799),P < 0.001]、手术时间[OR = 1.599,95%CI(1.068,2.394),P = 0.003]和SVR [OR = 2.334,95%CI(1.196,4.554),P < 0.001]是接受OPCABG患者术后发生PMV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 [OR = 0.287,95%CI(0.189,0.436),P = 0.009]是其保护因素。PMV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29.6% (37 / 125)vs. 14.7%(143 / 972),χ2 = 17.898,P < 0.001]、肺部感染[10.4% (13 / 125)vs. 2.3%(22 / 972),χ2 = 26.281,P < 0.001]、胸腔积液[12.8%(16 / 125)vs. 3.0%(29 / 972),χ2 = 27.131,P < 0.001]、血清肌酐[(114 ± 37)μmol / L vs.(81 ± 27)μmol / L,t = 9.547,P < 0.001]、脑血管事件[10.4%(13 / 125)vs. 3.2%(31 / 972),χ2 = 14.957,P = 0.001]、胃肠道事件[17.6%(22 / 125)vs. 4.0%(39 / 972),χ2 = 38.939,P < 0.001]、住ICU时间[(43 ± 20)h vs.(13 ± 8)h,t = 16.187,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11 ± 9)d vs.(6 ± 3)d,t = 5.937,P < 0.001]和30 d病死率[8.8%(11 / 125)vs. 0.9%(9 / 972),χ2 = 38.365,P < 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年龄、NYHA分级、LVEF、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手术时间及同期行SVR是影响患者OPCABG术后PMV相关因素。预防PMV发生可减少术后多种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30 d病死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5年6月至2014年7月31例80岁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院内和出院后3~12年随访资料。结果患者80~88岁,平均(82.0±2.1)岁,男25例(80.6%),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2.0±6.5)%,其中LVEF<35%有15例(48.4%)。平均手术时间4 h,院内死亡3例(9.7%),其中1例急性呼吸衰竭,另2例死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3.2%),急性脑梗塞2例(6.5%),再次气管插管3例(9.7%),二次开胸止血1例(3.2%),术后持续肾替代治疗3例(9.7%),围术期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8例(25.8%)。术前使用IABP2例,术中2例,术后4例。术后随访3~12年,中位时间8年。术后随访28例,随访率100%,全因死亡10例(35.7%),心源性死亡5例(17.9%),肺癌死亡2例(7.1%),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死亡2例(7.1%),1例不明原因猝死。再次入院2例(7.1%)。再发心绞痛2例(7.1%)。再发心肌梗死1例(3.6%),无再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术后1年所有存活患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桥血管通畅率达100%。结论80岁及以上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接受单纯OP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短期和长期临床结果尚可接受,但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较高,需术前全面评估。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生物瓣和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三尖瓣置换术治疗患者。比较置换机械瓣与生物瓣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应用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瓣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瓣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瓣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机械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结论三尖瓣置换术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两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长期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