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综合质量,为提高杂志的影响力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 - 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以下简称期刊引证报告)评价数据为统计源,以同领域流行病、环境医学类核心期刊为参照,分析《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在同领域期刊内的影响力。采用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结合2013 - 2017年版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来源文献量、即年指标、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计量指标,计算2012 - 2016年发表期刊的I分值和5年增长率,评价杂志的综合质量。结果2012 - 2016年《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745、1.243、1.507、1.390、1.221,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4、3、2、2、2位;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 167、1 682、1 164、1 688、1 584,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9、5、7、7、7位;综合评分分别为40.4、45.8、42.0、42.4、41.5,在同领域医学类核心期刊(24种)中分别排名第5、7、6、7、7位。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结果显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在2012 - 2016年间的I值分别为240 035.56、377 602.24、434 144.09、612 260.69、529 411.90,5年增长率为0.21。结论《中华地方病学杂志》杂志的影响力呈上升态势,杂志的综合质量在稳步提升。

  • 标签: 医学期刊 综合质量 学术影响力 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审核工作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实践统计表明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审核可以有效减少大约 30%左右的建筑工程造价风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要点展开探讨。

  • 标签: 建筑工程 工程预算 审核要点
  • 简介:摘 要:随着现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质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需要对水质中的氟化物加强重视,并且不断的提高对工业废水的检测力度,减少一些工业中有害离子的存在。在目前对水质中氟化物进行检测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各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足,需要有关人员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更好的进行高效的水质检测。本文将主要以水质中氟化物的检测方法为主要话题,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论述。

  • 标签: 水质 氟化物 检测方法 比较
  • 简介:摘 要: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建筑单位要在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的质量。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施工材料,混凝土的合理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以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为分析内容,讨论影响该技术实施质量的要点,希望能给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建筑工程 混凝土施工 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物装修工程效果和后期使用体验的重要前提。在对建筑物进行装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监管每一个装修环节,才能保证装修质量。装修工程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含了人工技术,还涉及到了艺术眼光和科学技术,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后期工作。为了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就要严格把控装修材料的质量,并加强施工期间的监管力度,保证工时,高质量的完成建筑物的装修工程。

  • 标签: 建筑装饰工程 施工技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对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350例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0例尘肺病并发气胸患者中,尘肺壹期22例(6.3%),贰期26例(7.4%),叁期302例(86.3%);168例为复发气胸,复发率高达48.0%;冬春季发病者232例,占66.3%;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感染者分别占54.9%(192/350)和47.4%(166/350)。予以患者高流量氧疗等基础治疗的有效率为93.1%(217/233);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有效率为86.0%(98/114)。结论自发性气胸是尘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复发率高,根据病情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尘肺 职业病 自发性气胸 临床特征 高流量氧疗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构建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构建思路及具体实施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的工作带来参考价值。幼儿发展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反馈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体系,可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起到导向作用。对此,幼儿教育者要加强对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注重量化与质化并重的评价方式,对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成长情况以客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 标签: 幼儿教育 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策略
  • 简介: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一次设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关系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必须得到电力技术人员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检修方法,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变电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异常工况,保证变电一次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的运行状态。不过也应该认识到,状态检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需要检修人员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

  • 标签: 电力系统 变电一次设备 状态检修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文重在探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主要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然后,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一组各60人,对照组将会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选择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结果:在经研究对比,显示可见,观察组所获得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性意义(P<0.05)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状况总体较良好,减轻患者患病压力,促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干预治疗。

  • 标签: 高血压 家庭护理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南省尘肺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于2018年11月,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的尘肺病患者的工种、尘肺类型、尘肺分期、接尘工龄、发病年龄和合并症等信息,共收集尘肺病3 325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患者651例(19.58%),临床诊断尘肺病患者2 674例(80.42%)。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651例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年龄35.59~85.15岁,平均发病年龄(54.27±8.29)岁,平均接尘工龄(14.74±8.60)年。2 674例临床诊断尘肺病患者年龄26.85~87.02岁,平均发病年龄(55.26±7.38)岁,平均接尘工龄(18.83±9.35)年。与矽肺患者比较,煤工尘肺患者的接尘工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煤工尘肺患者接尘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8,P<0.05)。651例职业性尘肺患者无合并并发症病例,2 674例临床诊断尘肺患者中,出现并发症710例(26.55%)。结论湖南省临床诊断尘肺病需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 标签: 尘肺 诊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 方法 在 2018.11-2019.7 期间筛选 108 例内分泌失调型的肥胖患者,分为 2 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整体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2 组患者护理之前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之后,整体组患者情感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内分泌失调型肥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内分泌失调型 肥胖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在 22019.1-2019.10期间选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92例,随机划分成路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路径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 2种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结果 路径组患者宣教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治疗配合度等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分为喂养耐受组(FT组)、生后1周内出现喂养不耐受组(1周内FI组)、出生1周后出现喂养不耐受组(1周后FI组)3组,比较3组早产儿肠内喂养期间的临床表现和相关诊疗措施,分析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1)共纳入胎龄<32周早产儿161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08例(67.1%),多发生于生后2周内,1周内出现的喂养不耐受以腹胀(58.3%,42/72)、残奶多(52.8%,38/72)为突出表现,1周后出现的喂养不耐受以腹胀(86.1%,31/36)、大便潜血(80.6%,29/36)为突出表现;24.1%(26/108)喂养不耐受总时间≥2周;(2)FT组中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000 g、生后1周内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胎粪排出延迟、生后2周内连续使用抗生素比例均低于两个FI组,住院期间输血次数少于两个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内FI组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通气比例大于1周后FI组和FT组,1周内FI组和FT组第2周及以后超3 d不排便比例小于1周后F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动脉导管未闭、胎粪排出延迟是1周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OR=5.814, 95%CI 1.335~25.318;OR=3.860, 95%CI 1.009~10.997);出生体重大是1周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1 000~1 250 g:OR=0.044,95%CI 0.003~0.609;1 250~1 500 g:OR=0.049,95%CI 0.003~0.748),生后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通气是1周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OR=0.074, 95%CI 0.012~0.450)。结论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1周内以腹胀、残奶多为主,1周后以腹胀、大便潜血为主;动脉导管未闭、胎粪排出延迟可能是1周内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大、生后第1周使用有创+无创辅助通气可能是1周后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肠道营养 婴儿,早产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胎龄<32周早产儿的肠内喂养情况和喂养不耐受发病率及肠内喂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方法对2018年1至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喂养耐受性将其分为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喂养耐受组76例,男45例(59.2%,45/76例),胎龄(29.43±1.42)周;喂养不耐受组79例,男48例(60.8%,48/79例),胎龄(29.16±1.60)周。了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比较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肠内喂养、生长发育和主要诊疗情况。结果1.胎龄<32周的早产儿,均使用早产儿住院期间配方奶开奶,出生48 h内开奶的占92.9%(144/155例),出生24 h内开奶的占76.1%(118/155例),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开奶量分别为(12.24±4.37)mL/(kg·d)和(11.23±4.88) mL/(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2,P>0.05)。2.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出生第1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69±4.30) mL/(kg·d) 和(4.29±4.02) mL/(kg·d);出生第2周的加奶速度分别为(8.43±0.45) mL/(kg·d)和(4.26±2.75) mL/(kg·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3、t′=13.294,均P<0.05)。3.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分别为(20.55±9.66) d和(34.88±15.0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P<0.05)。4.喂养耐受组较喂养不耐受组住院时间短、体质量增长多、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下降。5.胎龄<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0.9 %(79/155例),胎粪排出延迟、输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患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可能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结论胎龄<32周的早产儿肠内喂养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偏高,医务人员喂养方案有待改进。

  • 标签: 婴儿,早产 肠内喂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δT细胞在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抗菌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方法于2019年9月,选择2012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88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该院职工体检健康的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抗布鲁氏菌治疗前、治疗后6周、12周,外周血中γδT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8比值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治疗后γδT细胞、CD3+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CD4/8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治疗前γδT细胞、CD8+和CD3+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CD4/8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6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完成12周抗布鲁氏菌病治疗后γδT细胞计数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γδT细胞、CD4+、CD8+和CD3+T淋巴细胞可能在机体抵制布鲁氏菌慢性感染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γδT细胞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CD3+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暴发事件中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厨师粪便标本、环境涂抹、食品原材料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并对病例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4例病例粪便标本空肠弯曲菌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未服用抗生素的病例分离到空肠弯曲菌;从4份生鸡样本中获得12个空肠弯曲菌单菌落和7个结肠弯曲菌单菌落。病例分离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ST10075型,并确定其染色体上含有cmeABCR、tetO/M和blaOXA-61等耐药元件,而23S rRNA的2 074和2 075位点均未发生突变,gyrA基因的257位点发生了C-T的突变。结论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可能是导致此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病原筛查 空肠弯曲菌 遗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工伤保险和非工伤保险尘肺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并发症情况,为完善尘肺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5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二科住院治疗的3 204例尘肺病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 204例尘肺病患者中,尘肺病壹期、贰期和叁期患者分别为896例(28.0%)、790例(24.6%)和1 518例(47.4%)。1 490例(46.5%)尘肺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2.3%,1 354/3 204)和肺部感染(23.6%,755/3 204)为主。工伤保险患者584例(18.2%),尘肺病诊断以壹期(61.0%,356/584)为主,非工伤保险患者2 620例(81.8%),尘肺病诊断以叁期(56.0%,1 466/2 620)为主。非工伤保险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50.1%,1 312/2 620)高于工伤保险患者(30.5%,178/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2,P<0.01)。结论湖南省尘肺病住院患者以非工伤保险为主,其诊断期别和并发症合并率明显高于工伤保险患者。为尘肺病患者提供医疗保障,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尘肺病 医疗保险 诊断结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A71)疫苗上市接种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于2017年10-12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预防接种门诊受种者为研究对象,按0、30 d程序接种疫苗者纳入接种组,不接种疫苗者纳入对照组,随访观察1年,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和接种2剂次疫苗后抗体水平及阳转率。结果共纳入3 018名8~20月龄的儿童,接种组1 211人,对照组1 807人,经过1年随访,EV-A71疫苗对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为100.00%(95%CI:-66.99%~100.00%)。接种组中124人检测了中和抗体,接种首剂疫苗后60 d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1.76(95%CI:35.60~49.34),接种后365 d GMT为28.44(95%CI:23.59~34.54)。结论EV-A71疫苗对于儿童有良好的免疫应答,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较少,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疫苗 手足口病 疫苗保护效果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壁厚分析法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临床诊断为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的29例患者资料。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1.8岁(5~54岁)。骨延迟愈合25例,骨不连4例(肥大型2例,萎缩型2例)。复查患者CT资料,采用Mimics 2.0软件,利用四维壁厚分析法对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患者在骨愈合不同阶段的CT数据进行三维模拟仿真计算,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骨折段的骨愈合程度,结合时间的变化规律,辅助诊断股骨骨愈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临床诊断进行二次修正,并观察最终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4年(平均14.9个月)随访。29例患者临床诊断:骨愈合13例(44.8%),骨延迟愈合12例(41.4%),骨不连4例(13.8%)。经四维壁厚分析法修正诊断:骨愈合9例(31.0%),骨延迟愈合18例(62.1%),骨不连2例(6.9%)。两种方法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9,P=0.031)。结论四维壁厚分析法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是可行的,可以定量分析骨愈合的程度,为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骨折愈合 骨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 四维壁厚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体外感染小鼠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EV71感染对DC的生物过程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扩增培养EV71病毒株,建立EV71感染DC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抗原表型变化,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表达谱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 logy, 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以判定差异基因主要影响的生物学功能或者通路。加用内吞途径抑制剂QS1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V71表面主要蛋白病毒蛋白l的表达水平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EV71感染DC 24 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EV71感染后的DC表面特征性标志CD80和CD86阳性率(10.61±0.76)%明显升高,与未感染EV71的DC(1.64±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P<0.01)。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EV71感染的DC中共筛选出8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66个上调的基因和21个下调的基因。基因本体分析表明,失调的基因涉及175个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分析显示,内吞途径、核黄素代谢途径、ErbB信号途径、转换生长因子β信号途径和T淋巴细胞受体信号途径等与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EV71感染DC同时加入抑制剂QS11后,病毒蛋白1表达水平(0.49±0.05)比EV71感染组(1.17±0.05)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 P<0.01)。结论EV71感染DC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病毒转录、凋亡过程、免疫细胞分化等多个过程。基因分析显示,内吞途径中差异基因的富集最显著。内吞途径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DC的过程。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树突状细胞 基因芯片 内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