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IV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初期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热,通过综合不同时期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活组织检查等结果,确诊为肾上腺IVLBCL。经过多个疗程R-COP方案联合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IVLBCL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对其诊断。R-COP方案联合BTK抑制剂治疗双表型IVLBCL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996年1月至2022年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8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46例,年龄(53.15±17.15)岁,年龄范围为21~83岁。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4)与病死组(n=17),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计算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分析NLR、PLR、CAR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病死组患者的ANC、血红蛋白、NLR、CAR、LgCAR、LgNLR、CRP、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NLR和LgCAR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ρ=0.51,P<0.001)。总生存期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化的NLR最佳cut-off值为8.09、CAR最佳cut-off值为0.54(P<0.00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高风险NLR病死率[61.5%(8/13)]与低风险NLR病死率[13.2%(9/68)]比较,高风险CAR病死率[55.0%(11/20)]与低风险CAR病死率[9.8%(6/6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NLR与较差的总生存率独立相关,因此,基线NLR水平可能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特发性炎性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CMV感染患儿438例87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4例,女性184例;年龄3 d~11个月;出生孕周28~42周;出生体重1 120~8 900 g。足月、早产儿分别为384、54例。内科会诊后行眼底检查385例770只眼;早产儿常规眼底筛查53例106只眼。CMV性视网膜炎(CMVR)分为颗粒型、暴发型。合并有中-重度症状的CMV相关疾病者给予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眼底血管炎严重者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随访时间4~28个月,观察患儿眼部病变特征、全身合并疾病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眼底正常258例516只眼(58.9%,258/438);CMVR 180例291只眼(41.1%,180/438),其中双眼、单眼分别为111 (61.7%,111/180)、69 (38.3%,69/180)例。CMVR 291只眼中,颗粒型281只眼(96.6%,281/291),眼底表现为黄白色点片状混浊病灶和(或)视网膜片状出血;暴发型10只眼(3.4%,10/291),眼底呈典型"奶酪番茄酱样"及血管白鞘样改变。180例CMVR患儿中,给予全身静脉滴注和(或)口服更昔洛韦治疗72例118只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5例10只眼,均为暴发型CMVR。末次随访时,眼底病变显著消退61例100只眼;存在陈旧性病灶或视网膜色素不均11例18只眼。未治疗108例。结论婴儿CMV感染眼底表现最常见为颗粒型CMVR;暴发型CMVR病情较重,及时抗病毒治疗后病变可显著消退。

  • 标签: 婴儿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otch2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otch2表达阳性率。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iRNA到人鼻咽癌细胞(CNE-1)沉默Notch2表达,建立对照组和Notch2 KD组细胞株,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侵袭,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织Notch2蛋白表达评分[(9.04±1.59)分]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98±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1.85±0.08)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20.00±13.71)个]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60.33±5.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百分比[(81.33±5.01)%]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59.3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0.83±0.08)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1.3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51±0.11、1.22±0.13)明显高于Notch2 KD组细胞(0.88±0.07、0.7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0、6.898,P<0.05)。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0±0.11、1.08±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1.86±0.15、1.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0、21.400,P<0.05)。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 (1.06±0.08、1.39±0.09)明显低于Notch2 KD组细胞(0.59±0.06、0.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0、10.040,P<0.05)。结论Notch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

  • 标签: Notch2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小体装配蛋白1样1(NAP1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集的60例鼻咽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鼻咽癌组织NAP1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NAP1L1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低分化鼻咽癌细胞SUNE-1,建立对照组和NAP1L1 KD组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实验和体外移植实验分析NAP1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周期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素D1(CCN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NAP1L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定量结果显示,癌旁组织NAP1L1蛋白表达强度(31.64±7.01)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NAP1L1蛋白表达强度(91.80±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7,P<0.05)。对照组细胞48 h和72 h吸光度(A)值(1.08±0.08、1.89±0.11)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48 h和72 h A值(0.79±0.08、1.3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8、11.570,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09.50±14.45)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66.33±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2,P<0.05)。接种30 d后对照组细胞在裸鼠成体积和重量[(1 072.90±114.87) mm3、(4.96±0.52) g]显著高于NAP1L1 KD组细胞[(855.90±55.54) mm3、(3.27±0.2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7、9.425,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55.03±3.09)%]明显低于NAP1L1 KD组细胞[(74.88±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0,P<0.05)。对照组细胞G2/M期比例[(5.61±0.63)%]明显低于NAP1L1 KD组细胞[(14.0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0,P<0.05)。对照组细胞S期比例[(30.27±1.79)%]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11.44±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50,P<0.05)。对照组细胞CDK4、CDK6和CCND1蛋白表达水平(1.23±0.06、1.03±0.09、0.88±0.05)明显高于NAP1L1 KD组细胞(0.41±0.07、0.60±0.05、0.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30、10.560、19.980,P<0.05)。结论NAP1L1在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与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周期变化,进而影响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的能力。

  • 标签: 核小体装配蛋白1样1 鼻咽癌 增殖 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NHG16通过微小RNA(miR)-455-3p/Nocth2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21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鼻咽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和miR-455-3p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建立lncRNA SNHG16敲降稳定细胞系SNHG16 KD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体内成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生物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RNA SNHG16靶基因。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0.89±0.09)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lncRNA SNHG16表达水平(2.1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60,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1.93±0.06)明显高于SNHG16 KD组(1.2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0,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成体积[(904.94±39.53) mm3]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体积[(742.82±97.80)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0,P<0.05)。对照组细胞重量[(4.70±0.46) g]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2.22±0.18)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60,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4.07±1.34)%]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6.7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0,P<0.05)。对照组细胞G0/G1期比例[(31.56±3.27)%]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45.9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01,P<0.05)。lncRNA SNHG16是miR-455-3p的海绵。对照组细胞miR-455-3p表达水平(1.19±0.10)明显低于SNHG16 KD组细胞(2.1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对照组细胞Notch2表达水平(0.93±0.05)明显高于SNHG16 KD组细胞(0.4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40,P<0.05)。结论lncRNA SNHG16海绵吸附miR-455-3p,进而调控Nocth2表达水平,调节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 微小RNA-455-3p Nocth2 鼻咽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