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FMR1基因动态突变筛查结果及临床干预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卵巢功能减退患者5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A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B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C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运用FMR1基因动态突变检测技术,测定其CGG重复数,随访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A组18例,B组10例,C组23例,最常见的CGG重复次数是30(17例,占34%),其次是29(14例,占28%)和36(13例,占26%),前突变和灰区各检测到1例,无全突变,前突变总发生率为1/50。本研究5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48例已婚者积极干预后7例成功妊娠(其中1例供卵助孕),妊娠率达12.5%。结论卵巢功能减退患者FMR1基因前突变发生率高,早期进行临床干预后可提高其妊娠机率。本研究将为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孕前遗传咨询和生育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建议。

  • 标签: 卵巢功能减退 FMR1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构建科学、规范、全面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方法本研究遴选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南昌等11省市1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家由12名女性和3名男性构成,年龄31~40岁8人(53.33%)、41~50岁7人(46.67%)。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德尔斐(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了消化内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结果,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15/15)、100%(15/15),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5,协调系数分别为0.398、0.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11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指标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结论构建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消化内镜安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孤独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孤独症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于干预前以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ABC、CA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ABC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孤独症程度低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理情况,降低孤独症程度,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 标签: 儿童 孤独症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方法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为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对27名炎症性肠病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96.43%,意见的提出率分别为42.86%、18.5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4、0.899,第2轮函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5~0.308。最终形成1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德尔菲法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 护理结局 敏感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初步构建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采用2轮专家咨询对方案进行可用性评鉴和调整,最终确定延续护理方案。结果该延续护理方案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以糖尿病App为媒介、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动为机制,干预内容包括出院前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综合性评估、制订出院计划、出院转介以及出院后健康监测和提醒、健康教育及咨询、健康随访、健康评估、会诊及转诊2个阶段。结论本方案构建过程科学、可行,可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性、个性化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 标签: App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 2型糖尿病 延续护理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初步构建基于App"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方案,采用2轮专家咨询对方案进行可用性评鉴和调整,最终确定延续护理方案。结果该延续护理方案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以糖尿病App为媒介、以"医院-社区-家庭"联动为机制,干预内容包括出院前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综合性评估、制订出院计划、出院转介以及出院后健康监测和提醒、健康教育及咨询、健康随访、健康评估、会诊及转诊2个阶段。结论本方案构建过程科学、可行,可实现对患者的连续性、个性化管理,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 标签: App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 2型糖尿病 延续护理 方案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卒中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以卒中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为(12.37±2.65)分、(43.81±5.63)分、(52.36±9.0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4.21±2.43)分、(40.28±4.54)分、(45.25±8.03)分(t=5.126、-0.239、-2.45,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总分为(90.05±1.61)分,高于对照组的(80.19±1.62)分(t=-5.267,P<0.05)。结论实施以卒中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规范早期康复护理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卒中 脑梗塞 康复护理 医院,专科 护士 日常生活活动 病人满意度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512~28.057,均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 标签: 养老护理员 中医药特色服务 培训需求 供给意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ICU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心理状态和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出院常规宣教,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患儿出院当天、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收集2组患儿母亲心理状态和居家照护能力测评得分。结果出院当天2组患儿母亲心理状态和居家照护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周、1个月干预组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后1周t值为2.138、2.068、2.532,出院后1个月t值为2.273、3.564、4.417,P<0.05),积极得分和居家照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周t值为-1.680、-2.970,P<0.05;出院后1个月t值为-3.937、-7.156,P<0.01)。干预模式和干预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值为8.46~64.38,P<0.01),2组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间效应F值为166.46~269.55,P<0.01;组间效应F值为5.26~13.55,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亲的负性情绪,提高其照护早产儿的能力,为早产儿出院后提供了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

  • 标签: 婴儿,早产 延续护理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婴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的核心胜任力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乌鲁木齐市15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300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调查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两者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292名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总分为(106.44±15.35)分,各条目均分为(3.94±0.5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效能感总分为(26.95±6.30)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GSES总分均呈正相关(r=0.232~0.432;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4,P<0.01)。结论自我效能感是养老护理员核心胜任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养老护理员自我效能感可优化其核心胜任力,助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 标签: 横断面研究 医养结合 养老护理员 核心胜任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光子嫩肤治疗的黄褐斑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采用Beamax脉冲光子嫩肤仪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得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护理较常规护理可明显提高光子嫩肤治疗后黄褐斑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光子嫩肤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症状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D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D分数及生活质量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功能性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循环证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 症状改善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met Therapy,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Robotic 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RARP)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的前路手术方式(CON-RARP)60例,保留Retzius间隙的后入路手术方式(RS-RARP)60例。将接受两种不同术式的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2~3个月。采用SF-36简明健康量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ry,SF-36)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此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心理状况,同时评价两组术后尿失禁的改善情况。结果SF-36量表测试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各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提高更明显,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得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评分降低更明显,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试验组中接受CON-RARP的患者尿失禁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接受CON-RARP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RS-RARP的患者,试验组患者尿失禁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CT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RARP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改善术后尿失禁方面,在接受CON-RARP的患者中更有优势。

  • 标签: 接纳承诺疗法 延续性护理 机器人 鼻咽癌 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