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共同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5例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患和105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共同检测。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水平以及阳性检测率较对照组高,且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共同检测的灵敏度等都高于单个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共同检测能够明显增加诊断的准确度,减少误诊的产生,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随着自然生活环境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病发生的概率逐年上升。呼吸困难、气促等不同程度哮喘症状的产生也让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受到了阻碍。合理用药,减轻儿童由于哮喘疾病造成的影响成为了当前患病家庭和家长的殷切希望。但结合目前现状来看,不少家庭还对儿童用哮喘药物和其合理使用方法存有 疑惑,本文在阐明儿童哮喘含义和病因的基础上,对儿童使用哮喘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做了详细叙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前数学的教学背景下,传授知识是教授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口算是最重要的部分,教师需要时刻关注这个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口算能力,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 标签: 儿童视角 学生 口算能力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妇女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有效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年4~6月来自辖区机关、学校、环卫部门的3659例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主要采用触诊(手检)、红外线乳腺检查仪、钼靶X线乳腺摄片、针吸活检、病理检查等手段.结果患乳腺疾病总人数为1391例,患病率为38.02%,其中乳腺增生症1202例,乳腺纤维瘤78例,副乳56例。乳痛症4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乳腺癌2例,结论妇女乳腺保健意识有所加强,但还应加大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加强乳腺疾病普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妇女 乳腺疾病 普查
  • 简介:摘要龋病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可影响患龋病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全身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影响唾液腺功能和唾液成分,直接或间接破坏牙体组织结构,导致龋易感性增加。与全身疾病相关的龋病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其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文回顾和分析全身疾病治疗过程中龋病易感的原因和机制,系统介绍全身疾病治疗中的龋病防治和龋病管理的现代理念。

  • 标签: 龋齿 全身疾病 龋病防治 全身疾病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在本卫生院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74例,将其按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接受护理指导的为研究组,接受基础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及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实施护理指导可有效降低儿童接种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指导 计划免疫接种 儿童 接种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幼儿时期的广泛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致患儿终生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在患儿发病早期采取有效的检查手段诊断并行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但仅依靠临床症状和医生经验对早期不典型患儿的诊断十分困难。神经影像学通过评估ASD患儿脑结构形态和功能、脑白质纤维束连接以及脑组织代谢等神经病理学改变,有助于临床ASD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作者就儿童孤独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孤独症 结构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幼儿园自然教育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适应能力都在不端增强,脱离了父母以及教师的保护,幼儿在大自然中可以进行自主活动。受自身年龄阶段的影响,幼儿对于自然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以德国森林教育为例,提出自然教育对幼儿成长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幼儿园 自然教育 儿童成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康复护理模式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抽取90例,并且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肺疾病护理模式,而对观察组选用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肺康康复状态以及生活状态。结果:进行六个月护理之后,观察组肺部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护理模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瘤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瘤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瘤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较伯基特淋巴瘤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瘤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 标签: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管基本手术时配合护理以及围术期护理管理实践进行了分析,通过心血管疾病手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以及围术期护理管理相关实践的管理流程与护理方法总结,保证心血管疾病质量全过程的质量。方法:通过抽取本院不同心血管疾病手术的100个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和干预型护理方式,通过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来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病例分析可以得知,形成规范性的心血管疾病手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管理流程,能够帮助临床护士形成良好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结论:通过规范性的护理管理流程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手术 护理配合 围术期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优质护理措施在临床的实施效果为主要目的,分析将其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 6月至 2021年 6月本院收治的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平均分入A.B两组,每组25例。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收集记录两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院内感染率,总结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得出应用效果。 结果 施以积极应对措施后,实验组考察各项指标评分均显优,较另一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儿童重症监护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氧化应激在COP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寻找有效的抗氧化治疗方法对于CO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中医药在COPD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许多中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肺纤维化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CO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氧化应激机制 中医药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市某社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2019年收集的50例儿童作为本次参试对照组,与2020年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开展人性化服务设施后的50例观察组进行观察,对比两组儿童在人性化服务实施前后儿童疫苗接种率、常见儿童传染病发病率、家长满意度。结果:采取人性化服务后,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社区儿童 免疫规划工作 疫苗接种 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对动态威胁(恐惧、愤怒)及非威胁情绪(悲伤、快乐)面孔的注视特点,并探讨其眼动追踪数据与孤独症症状评分的相关性,为ASD儿童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26名ASD儿童和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typical developmental,TD),对ASD儿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进行症状评估。运用SMI-red便携式眼动追踪记录系统记录两组儿童在自由观看动态威胁及非威胁情绪面孔片段时的眼动注视特征。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定眼动追踪数据与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SD组儿童CARS总分为(32.64±7.42)分。ASD儿童眼动追踪数据表现出注视厌恶特点,ASD儿童注视恐惧[2.41(0.26,10.65)s]、愤怒[2.17(0.13,6.13)s]威胁性情绪面孔眼区时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TD儿童[8.81(2.54,12.11)s,5.21(3.80,12.4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恐惧:Z=-2.252,P<0.05;愤怒:Z=-2.793,P<0.01)。ASD儿童对四种情绪面孔嘴区的注视时间[悲伤:3.56(0.44,7.16)s,恐惧:2.68(0.42,4.78)s,愤怒:2.13(0.35,4.20)s,快乐:2.93(0.46,5.71)s]均显著少于TD儿童[悲伤:11.43(6.97,14.22)s,恐惧:6.73(3.65,10.10)s,愤怒:6.86(4.55,12.33)s,快乐:11.72(7.22,14.39)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悲伤:Z=-4.502,P<0.01;恐惧:Z=-3.493,P<0.01;愤怒:Z=-4.025,P<0.01;快乐:Z=-4.699,P<0.01)。相关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情绪面孔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76,P<0.05)呈负相关,对不同情绪面孔进一步分析发现,ASD儿童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与CARS总分(r=-0.455,P<0.05)呈负相关。结论ASD儿童眼动追踪显示出与TD儿童相比对威胁性情绪面孔注视时间更少的注视特征,并且ASD症状越严重,对恐惧面孔的注视时间越少。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面孔 眼动追踪技术 威胁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