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通过数字分配法划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60例,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血气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可降低ICU患者的VAP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有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综合护理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文书表格化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急诊护理记录中随机抽取600份,2019年10月~2020年4月抽取300份,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文书记录;2020年4月~2020年10月抽取300份,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文书表格化,对比2组护理文书错误发生率、护理文书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文书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文书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文书表格化可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文书错误发生率,应在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急诊护理文书 护理记录 书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9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呼吸科重症患者,通过计算机进行分层抽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这60名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在呼吸科的护理效果和投诉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而且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病区预防护理纠纷的方法以及实施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病区于2019年6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分别选择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5月)、实施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各收治的2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情况,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后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病区患者护理期间,运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并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病区 护理纠纷 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根据护理质量问题是否发生,将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划分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和后馈式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别介绍这两大类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应用现状,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正确区分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合理选择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综述 护理管理研究 护理质量 模式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重症脑出血病人接受优质护理对提高病情控制优良率的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评分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出血病人82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α组(41例)病人接受常规护理,β组(41例)病人接受优质护理。观察2组病情控制优良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β组病情控制优良率97.56%,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85.17±9.23)分,均明显高于α组(P

  • 标签: 老年重症脑出血 优质护理 病情控制优良率 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VAP发生率、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再插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一次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ICU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一次性撤机率,预防VAP的发生,同时也能起到降低血乳酸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改善急性症状。

  • 标签: ICU 急性呼吸衰竭 预见性护理 VAP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从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总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3.56±1.23)d,护理满意度23例(63.89%);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2例(33.34%);观察组患者伤处愈合时间(2.04±0.74)d,护理满意度35例(97.22%);ICU器械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3例(8.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ICU机械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理应作为ICU护理首选方法予以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组式层级带教方法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接收的38例实习护士,经随机数字表法对实习护士做平均分组后,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小组式层级带教干预,对照组实习护士接受常规带教干预,比较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情况,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护理技术成绩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带教期间,采用小组式层级带教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实习护士的考核成绩,与常规带教模式相比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组式层级带教 急诊科 护理带教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院前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取60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结果:(1)观察组出诊时间(0.85±0.15)min,急救时间(20.54±4.16)min,入院时间(2.46±0.23)h,均较对照组短。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2)两组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源性休克3例(10.00%),心律失常3例(10.00%),心力衰竭3例(10.00%)。观察组未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1例(3.33%),心力衰竭1例(3.33%)。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取个性化护理更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和恢复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个性化护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3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评估两种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急诊用时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用药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期间,落实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满足临床干预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 抢救时间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分级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急诊科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入院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选取98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49例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级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从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团队到达时间、护理质量评分指标予以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4例(28.56%);急救团队到达时间(2.94±1.24)min,护理质量评分(82.68±7.46)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例(6.12%);急救团队到达时间(1.03±0.45)min,护理质量评分(95.57±2.9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分级护理中,可有效缩短急救团队到达时间,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 标签: 风险管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急诊分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