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析阿莫西林相关药物使用时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在2018年一季度到2020年一季度两年内医院收治的1369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用药途径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结果:从数据来看,1369例患者中有387例产生了不良反应,其中由于静脉注射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有112例(28.9%),其明显小于由于口服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257例(71.1%);而从反应天数来看,在387例患者中一天之内产生不良反应的有98例。在一周之内产生不良反应的有200例,一周到半月的有69例,超过半月的有20例;在一周之内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最多;而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来看,过敏反应占比49.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27.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占比15.5%其他不良反应占比18%,过敏反应在其中的占比最高。结论:从不良反应的结果来看,给药类型对阿莫西林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巨大,在进行相关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此外,由于不良反应产生需要一定的周期,在进行不良反应的临床验证时要留有一定的周期。此外,在做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时要尤其注重过敏反应的观察和检测。而对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要予以积极的干预,缓解患者的痛苦。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Mowat-Wilson综合征轻症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对基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ZEB2基因第8个外显子存在c.2609C>G(p.Ser870X)杂合无义变异,嵌合比率为30%,患儿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变异,且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ZEB2基因c.2609C>G(p.Ser870X)变异评级为致病变异(PVS1+PS1+PS2+PM2)。结论ZEB2基因c.2609C>G(p.Ser870X)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变异的嵌合现象可能是导致患儿症状较轻的原因之一。

  • 标签: Mowat-Wilson综合征 ZEB2基因 新变异
  • 简介:摘要:分析和探讨了在体检护理过程中影响到体检护理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512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分到观察组84例(256颗)与对照组84例(256颗)。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龈上洁治、药物治疗、口腔卫生宣教等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GTR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牙菌斑指数(PLI)等牙周健康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的PD、CAL、BI、PLI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PD、CAL、BI、PL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 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与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牙周出血和菌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麻醉护理、常规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按照研究目的,本次由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参与,共68例,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随机选定。针对手术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手术室麻醉护理、常规护理分别对应于34例患者,并以此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苏醒时间与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用时更短,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护理的应用,既注重了患者手术麻醉期间的安全维护,又能强化临床护理的效果,加快患者苏醒,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麻醉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护理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和护理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我院肾内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统计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不良事件主要有坠床(50.0%)、用药差错(26.0%)、迷走反射(24.0%)等。在改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原来的70.0%增加到了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效果较好;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也有了显著的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护理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重视,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还需要加以改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尽可能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 老年患者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laparoscopic high 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vaginal 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妇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Ⅱ度以上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HUS组(40例)和SSLF组(3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rolap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QOL)、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要版-20(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7,PFIQ-7)对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及盆底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93、1.203、0.535,P均>0.05)。LHUS组患者术前P-QOL、PISQ-12 、PFDI-20、PFIQ-7评分分别为(55.4±11.1)、(25.1±4.6)、(15.0±4.9)、(8.9±2.8)分,SSLF组分别为(53.7±10.5)、(23.9±3.7)、(14.1±4.2)、(9.2±3.0)分,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94、1.265、0.869、0.457,P均>0.05)。与术前比较,手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 、PISQ-12评分[(87.9±12.0)、(39.1±6.1)分]、SSLF组P-QOL 、PISQ-12评分[(81.3±11.7)、(35.6±4.0)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74、11.589、10.823、13.236,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QOL评分高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P<0.05);术后6个月LHUS组PFDI-20、PFIQ-7评分[(2.1±0.3)、(1.3±0.2)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19、17.123,P均<0.001),且术后6个月LHUS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SSLF组[(2.7±0.3)、(1.9±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96、13.073,P均<0.001)。结论LHUS联合宫颈截除术治疗生育期子宫脱垂,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盆底功能,效果优于SSLF,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脱垂 腹腔镜下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 宫颈截除术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 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的时间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门诊正常体检的317名0~36月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家庭养育环境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等信息。分别将0~<18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18~36月龄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差异,χ²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317名儿童中男209名、女108名,年龄(28±10)月龄;0~<18月龄117名、18~36月龄200名。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每日屏幕时间分别为0.3(0,1.0)h、1.2(0.6,2.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70,P<0.01);存在屏幕暴露的占比分别为25.6%(30/117)和49.0%(98/200)。0~<18月龄儿童中第二胎及以上(OR=3.81,95%CI:1.13~12.77,P=0.030)、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7.39,95%CI:2.24~24.46,P=0.001)、带养人认为屏幕暴露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OR=4.14,95%CI:1.26~13.52,P=0.019)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18~36月龄儿童中带养人在儿童面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 h/d(OR=3.29,95%CI:1.78~6.08,P<0.01)为儿童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0~<18月龄、18~36月龄儿童中母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19,95%CI:0.05~0.66,P=0.009;OR=0.35,95%CI:0.19~0.66,P=0.001)和卧室无电视(OR=0.11,95%CI:0.03~0.42,P=0.001;OR=0.45,95%CI:0.21~0.98,P=0.045)均为儿童屏幕暴露的保护因素。结论3岁及以下儿童屏幕暴露问题普遍,随年龄增大暴露时间增加,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标签: 儿童 屏幕暴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先住院的64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后住院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则是根据对患者的微生物检测结果开展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比较对两组的感染控制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感染程度,研究组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院内感染,还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的感染程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测 院内感染 控制效果 对比分析 常规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中对尿液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90例实施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患者,所有患者实施二次检验,以再次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有标本送检因素、实验室相关因素、标本保存因素、药物因素、标本采集因素,占比分别是13.33%、18.89%、17.78%、33.33%、16.67%,其中药物因素占比最高。结论 临床检验期间,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因此需要严格把控尿液检验的全过程,并予以相应的解决对策,尽量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避免,同时规范处理每个操作环节和影响因素,促进尿液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

  • 标签: 临床检验 尿液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阴性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及组织学特点。方法检索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13年1月—2020年1月诊断为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按照HP阴性胃癌诊断标准纳入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469处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共有10处(2.1%)HP阴性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中包括3处印戒细胞癌,3处胃底腺型胃癌,1处胃小凹上皮型腺癌,1处贲门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1处Lynch综合征并发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处印戒细胞癌内镜下形态均为发白的平坦/凹陷病变,胃下部多见(2/3)。分化型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处,多位于胃中上部(6/7),隆起型病变(5/7)多见。结论HP阴性早期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常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其中未分化型癌多表现为胃下部的发白平坦/凹陷病变,而分化型多表现为胃中上部的隆起型病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前救护的效果。方法:此次的研究共选取86例本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研究中最初时间为2019.7月,最终时间为2020.6月,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对照、观察组),均有43例患者。护理方式中前者实施常规院前急救,后者在常规院前急救基础上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最后使用统计学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归纳。结果:两组中观察组急救出车时间、途中运送时间要比对照组短,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院前救护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救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的影响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昌队列基线未患脂肪肝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 0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及Cox回归分析探讨NAFLD发病影响因素,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研究相关生化指标与NAFLD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NAFLD发病密度为42.37/1 0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为工人与技术人员(工人:HR=0.84,95%CI:0.70~0.99;技术人员:HR=0.73,95%CI:0.56~0.95)、饮茶(正在饮:HR=0.86,95%CI:0.78~0.94;过去饮:HR=0.52,95%CI:0.31~0.86)、体育锻炼(偶尔:HR=0.79,95%CI:0.68~0.91;经常:HR=0.60,95%CI:0.52~0.69)、体重较轻(HR=0.10,95%CI:0.05~0.22)、奶类及奶制品摄入>300 ml/d(HR=0.78,95%CI:0.71~0.87)、HBV感染(HR=0.77,95%CI:0.60~0.99)是NAFLD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内勤服务人员(HR=1.84,95%CI:1.46~2.31)、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2 000~元:HR=1.32,95%CI:1.04~1.66;≥5 000元:HR=1.72,95%CI:1.11~2.66)、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HR=1.35,95%CI:1.03~1.76)、超重(HR=2.31,95%CI:2.08~2.55)、肥胖(HR=3.95,95%CI:3.42~4.56)、空腹血糖受损(HR=1.31,95%CI:1.17~1.47)、糖尿病(HR=1.53,95%CI:1.30~1.80)、TC升高(HR=1.37,95%CI:1.24~1.52)、TG升高(HR=1.79,95%CI:1.62~1.98)、HDL-C降低(HR=1.29,95%CI:1.14~1.45)、ALT升高(HR=1.13,95%CI:1.01~1.26)和高脂饮食(HR=1.24,95%CI:1.11~1.40)是NAFLD的危险因素,TC、TG、HDL-C、ALT、FPG与NAFLD发病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茶、体育锻炼、BMI、FPG、血脂、ALT、HBV、饮食与NAFLD发病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Cox回归分析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从定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足月健康婴幼儿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将1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纳入婴幼儿50例,实施常规体检和保健指导服务。另一组为研究组,纳入婴幼儿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开展儿童早期发展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婴幼儿不同月龄的发育商(DQ)测评数据。结果两组3月龄DQ评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6月龄DQ、12月龄DQ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训练重视比例为96.00%,对照组为70.00%,训练意识与DQ呈现正相关关系(rs=2.356,P<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

  • 标签: 婴幼儿 神经心理发育 儿童早期发展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 :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方法:病例选取2020.7-2021.7在本院治疗高血压的老年患者80例。利用随机分组方式,研究组(n=40),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压与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取2018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岁以上资料相对完整的46 792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问卷采集血压、肌酐等生理、生化指标,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线数据。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0~64岁和≥65岁组,将血压指标按连续变量(收缩压、舒张压五分类)进行分析,采用F检验、t检验、χ²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检人群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基线特征,以及血压与血清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结果(1)20~93岁研究人群平均血清肌酐水平为(72.89±16.84)μmol/L,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为(102.17±17.01)ml·min-1·(1.73 m2)-1;男性平均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女性,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女性(均P<0.001)。(2)上述体检人群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为514例(1.10%),肾小球滤过率异常者为657例(1.40%),男性、≥65岁人群、糖尿病、高血压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发生率更高(均P<0.05)。(3)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在性别、年龄、血压、体质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随着血压的升高,20~64岁人群调整性别、年龄、民族、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等变量后,血压≥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组血清肌酐水平异常及肾小球滤过率异常的相对危险分别是血压<120/80 mmHg组的8.434、5.168倍;而≥65岁人群只有血压在160~179/100~109 mmHg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64岁人群血压与血清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密切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主要照顾者母乳喂养选择情况,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期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NICU于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的342例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早产儿资料收集表对其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对母乳喂养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母乳喂养决策的单因素分析包括胎龄(t值为-2.177,P值为0.029)、出生体质量(t值为-2.036,P值为0.043)、在院期间喂养方式(χ2值为6.582,P值为0.010)、住院时间(Z值为-2.205,P值为0.027)、母亲年龄(Z值为-2.975,P值为0.003)、母亲文化程度(χ2值为8.350,P值为0.040)、是否为双胎妊娠(χ2值为7.367,P值为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P值为0.003)、母亲高龄(P<0.001)是促进母乳喂养决策的有利因素;双胎妊娠(P值为0.006)、母亲低学历(P值为0.001)、胎龄(P值为0.006)是不利于母乳喂养实施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与母亲高龄有利于出院后母乳喂养的选择,双胎妊娠、母亲低学历与低出生胎龄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 标签: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出院早产儿家庭主要照顾者母乳喂养选择情况,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期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NICU于2019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出院的342例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早产儿资料收集表对其进行调查,回顾性分析NICU住院对母乳喂养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母乳喂养决策的单因素分析包括胎龄(t值为-2.177,P值为0.029)、出生体质量(t值为-2.036,P值为0.043)、在院期间喂养方式(χ2值为6.582,P值为0.010)、住院时间(Z值为-2.205,P值为0.027)、母亲年龄(Z值为-2.975,P值为0.003)、母亲文化程度(χ2值为8.350,P值为0.040)、是否为双胎妊娠(χ2值为7.367,P值为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P值为0.003)、母亲高龄(P<0.001)是促进母乳喂养决策的有利因素;双胎妊娠(P值为0.006)、母亲低学历(P值为0.001)、胎龄(P值为0.006)是不利于母乳喂养实施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院期间实施母乳喂养与母亲高龄有利于出院后母乳喂养的选择,双胎妊娠、母亲低学历与低出生胎龄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实施。

  • 标签: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6月60例妊高症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各30例,比较产后出血量及血压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较少且血压水平较低,P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