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现阶段药品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落实药品管理政策的策略以及找出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收集定性与定量的数据,并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主体性的分析,利用Excel与spss方法对数据进行总结、统计分析。结果: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政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主要表现为药品目录的制定、药品的采购、销售等,药品管理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处方费用,提高了药品的质量,但是社区居民对其的满意度却不高。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药品销售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定药品目录,而是在药品管理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完善补偿政策,建立健全医疗保险等相关制度。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药品管理 现状
  • 简介:摘要:当前在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中存在两种服务的方式,一种是以处方为中心,一种是以患者为中心,本文着重讲解第二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监护医实践中新的机遇。医院药学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偏向于临床专业化,这主要得益于经过若于次的变革而使之成熟。九十年代,有人提出对药师职责的明确,为改善患者生命的质量而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最终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药师职责。本文主要从药学监护实践的角度,来分析药师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以及药学监护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新的机遇,从而为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医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药学监护 药物治疗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药物治疗管理在支气管哮喘全程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均进行全程药学服务。随机选取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药物治疗管理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肺功能评分、吸入给药装置使用评分、药学服务满意度及医疗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治疗后肺功能评分为91.13±3.77,吸入给药装置使用评分为89.86±2.34,医疗费用为1348.53±27.75,服务非常满意27例,服务满意23例,服务不满意0例,服务总满意度为50(100.00%)。实验组患者肺功能评分、吸入给药装置使用评分及医疗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服务非常满意度及服务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治疗管理在支气管哮喘全程药学服务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提高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评分,实现吸入给药装置使用评分的有效提升,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实现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药物治疗管理 支气管哮喘 全程药学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药方药学服务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合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及药品管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200例患者中,服务非常满意为124(62.00%),服务满意为68(34.00%),服务不满意为8(4.00%),服务总满意度为192(96.00%),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为90.52±2.04,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为89.84±1.80,药品管理总满意度为198(99.00%)。实验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及药品管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门诊药方人员安全防护评分及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实现患者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保障药房人员安全防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患者具有良好的药品管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门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药师转型背景下药师临床药学服务地质量,总结得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需要进行临床用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用药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药师临床药学服务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分、临床药学服务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服务非常满意27例,服务满意23例,服务不满意0例,服务总满意度为50(100.00%),服务质量评分为89.78±2.24,干预前焦虑评分为62.89±2.54,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7.73±1.34,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1.18±2.47,干预后抑郁评分为36.68±1.25。实验组患者服务非常满意度、服务总满意度及服务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药师转型背景下,合理的应用针对性药师临床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服务质量评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药学服务满意度,实现患者干预后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及时排解,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药师转型背景下 提升药师 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师指导用药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血压合格情况及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用药优秀依从率为32(64.00%),用药依从性为49(98.00%),血压合格率为49(98.00%),干预前焦虑评分为61.04±2.28,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8.86±1.23,干预前抑郁评分为61.87±2.34,干预后抑郁评分为37.72±1.14。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药师主导药学服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实现患者血压的合理控制,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保障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全面环节,实现患者的及时康复和综合用药管理,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药师主导 药学服务 高血压患者 疗效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门诊药房药剂师1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在2021年5月至2021年8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作为实验组。对两组药房管理质量评分、药品调配差错发生率及药品调配时间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品项错误为1.00%,规格错误为1.00%,数量错误为0.00%,发错患者为0.00%,药房质量评分为94.37±2.38,药品库存量周转时间为6.82±0.74天,单张药品调配时间为4.11±1.68分钟,缺药情况处理时间为11.86±3.26分钟。实验组药房调配多项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药房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药品库存量周转时间、单张药品调配时间及缺药情况处理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门诊药房的管理质量,实现调配差错的全面降低,逐步缩短药品调配时间,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药房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门诊 药房药品调配 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提高药房药品调配及发放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药房发放的药品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至3月为对照组,2021年4与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房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两组时间段随机抽取药品处方1000份进行研究,对两组处方调配时间、药房平均候药时间及药房管理中不良情况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1000例药房处方中,处方平均调配时间为7.78±1.84分钟,药房平均候药时间为4.83±0.67分钟,处方书写准确率为973(97.30%),药品调配准确率为978(97.80%),药品发放准确率为980(98.00%),药品过期失效率为978(97.80%),总不合格率为14(1.40%)。实验组药房处方平均调配时间及药房平均候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药房管理多情况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药房中的合理应用,能够较为明显的缩短处方调配时间和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实现药房药品调配情况的全面优化,逐步提高药品发放准确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细化 药房管理模式 提高药房药品调配 发放准确率 影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应用无创心排量监测技术监测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取 2017 年 04 月 - 2019年 0 9月本院 新生儿科 收治的 1 17例胎龄≤ 34周的 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50 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 外 67例无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应用无创循环监护仪( USCOM )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左心输出量 变化情况,比较实验组机械通气撤机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左心输出量 变化情况 。结果: 实验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的

  • 标签: [ ] 无创心排量监测技术 机械通气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