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cTURBT)后同步放化疗的三联治疗(TMT)方案对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拟行TMT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强烈拒绝RC;②性别不限,年龄<80岁;③肿瘤大小不限,可经尿道完全切除膀胱肿瘤,切除肿瘤后可改善肾积水;④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可合并原位癌;⑤反复复发的T1G3(或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或cT2~4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⑥术前胸腹部CT或MRI等检查未见明确转移;⑦血红蛋白≥100 g/L、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肝肾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①肿瘤侵犯膀胱颈或前、后尿道;②有膀胱挛缩、严重尿道狭窄等储、排尿功能异常;③影像学检查提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④电切术后肾积水无改善;⑤有明确的放化疗禁忌证;⑥伴不可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纳入患者行cTURBT后,采用紫杉醇(第1天,50 mg/m2)联合顺铂(第1~2天,20 mg/m2)化疗同步放疗(2 Gy/次/天)的诱导治疗4周,经膀胱镜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无复发、转移后再采用上述放化疗方案巩固治疗2.5周(放疗总剂量为64 Gy)。记录TMT组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采用FACT-P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评估膀胱复发、远处转移。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我院79例行RC的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7例,女12例;年龄44~86岁。RC术前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随访RC组术后肿瘤进展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TMT组和RC组的生存率,比较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TMT组共纳入30例患者,男25例,女5例;年龄32~76岁。临床分期cT1期7例(23.3%),cT2期19例(63.3%),cT3期、cT4a期各2例(6.7%)。治疗中共发生放化疗不良反应132例次,其中Ⅳ级4例,无肠漏和因并发症死亡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12个月FACT-P量表中负面问题评分分别为(3.22±0.67)分、(1.30±0.63)分和(0.8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081,P<0.001)。26例(86.7%)成功保留膀胱,2例(6.7%)行挽救性RC,2例(6.7%)膀胱复发后拒绝治疗死亡。TMT组和RC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5(6.8~44.5)个月和35.5(18.8~53.3)个月(z=-1.998,P=0.046)。至随访结束,26例保留膀胱患者中存活4、5、6年者分别为8、4、2例。TMT组7例(23.3%)出现膀胱复发,3例(10.0%)出现远处转移,因病情进展死亡6例(20.0%)。TMT组和RC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和80.0%(χ2=1.047,P=0.306),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80.0%(χ2=0.482,P=0.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T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方案用于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高,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肿瘤控制良好,可作为RC的补充治疗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浸润性膀胱癌 同步放化疗 保留膀胱 多学科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镭-223 有效性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