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方法以及对相应的结果。方法对本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收治的 50例血液常规检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常规检验,观察患者血液常规检验合格和不合格的情况。结果检验后,患者的血液常规检验合格情况较高,不合格情况较低而且影响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的不合格因素非常清晰,但( P>0.05)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方法以及对相应的结果表述的非常详细,保障了血液常规检验的准确性,清晰的表述了影响血液常规检验不合格的因素,值得在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中大范围推广。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不合格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婴儿对复苏、呼吸支持的需求及其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北京市16家医疗机构收治的ELBW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婴儿是否医嘱出院及胎龄是否<28周进行分组,总结ELBW婴儿救治、呼吸支持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ELBW婴儿137例,母亲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97例(70.8%),患儿生后在产房/手术室进行气管插管98例(71.5%),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10例(80.3%),其中107例(97.3%)接受至少一次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医嘱出院组92例(67.2%),非医嘱出院组45例(32.8%)。与医嘱出院组相比,住院<14 d非医嘱出院组患儿胎龄更小、胎龄<28周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14 d非医嘱出院组患儿生后接受胸外按压、肾上腺素复苏的比例高于医嘱出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嘱出院组患儿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54.3%(50/92);胎龄<28周组ELBW婴儿较胎龄≥28周组无创通气时间更长[(37.8±19.6)d比(24.2±13.0)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更高(75.6%比30.3%),住院时间更长[85.0(71.0,102.5)d比64.0(53.0,76.0)d],家庭氧疗比例更高(22.4%比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机械通气时间相似[10.0(1.3,29.0)d比4.7(2.2,10.3)d,P>0.05]。结论大部分ELBW婴儿出生后需要气管插管复苏,且胎龄越小,需要呼吸支持时间越久,呼吸系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婴儿,早产 婴儿,超低出生体重 复苏 呼吸支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疫苗上市前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并发症的类型、严重程度,为重症HFMD临床演变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对2010—2016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徐州市儿童医院报告的3 583例实验室确诊的重症HFMD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增加HFMD严重程度的预警指标。结果重症HFMD病死率为8.09‰(29/3 583),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率为11.75%(421/3 583),出院未愈的发生率为5.30‰(19/3 583),其中CNS并发症轻微组占39.02%(1 398/3 583),严重组占59.22%(2 122/3 583),危重组占1.76%(63/3 583)。危重组发病年龄在6~11月龄、不典型疹、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气急、呼吸减慢、呼吸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手足抖动、抽搐、嗜睡、昏睡等)、循环系统症状/体征(心率加快、皮肤颜色异常、心律失常、四肢发凉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临床辅助检查(脑电图、脑CT、胸片X线)等指标发生率在危重组高于其他2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呼吸减慢、呕吐、脑膜刺激征等11个变量随着异常比例增大,CNS并发症严重程度升高(P<0.05)。结论易惊、呼吸减慢、呕吐、淋巴细胞升高、脑电图异常等指标对于重症HFMD患儿进展为不同严重程度的CNS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 肠道病毒71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0周考虑NRDS的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式按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微创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分别通过胃管或气管插管给予牛肺磷脂70~100 mg/kg。采用t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人口学信息、围生期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临床转归等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儿中男53例、女39例,出生胎龄(29.5±1.2)周,出生体重(1 271±242) g。微创给药组47例,其中男25例,出生胎龄(29.5±1.4)周,出生体重(1 285±256)g;常规给药组45例,其中男28例,出生胎龄(29.6±0.9)周,出生体重(1 255±227)g。微创给药组的注药时间和总操作时间均长于常规给药组[60(18, 270)比50(30,60)s, 90(60,300)比60(44,270)s,Z=3.009、3.365,P=0.003、0.001],微创给药组的有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给药组[36%(17/47)比67%(30/45),26%(12/47)比47%(21/45),χ2=8.556、4.464,P=0.003、0.035]。结论微创给药技术操作适用于出生胎龄≤30周的早产儿,虽有一定难度,操作时间明显长于气管插管给药,但是技术可行且与气管插管给药比较无不良影响,可降低hsPDA、BPD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