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指导银屑病患者正确使用外用药物在银屑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收治的126例银屑病患者,以用药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龄(35.31±5.42)岁]和研究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9.26±4.87)岁]。对照组常规用药护理,研究组指导用药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60(47/6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65%(59/63);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4%(28/6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35%(4/6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63/63),高于对照组的88.89%(56/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药物护理时,采用专业的指导护理,能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银屑病 护理 外用药物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由免疫介导为主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疾病,而光疗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银屑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光疗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激光、红外线等,其中紫外线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靶向中波紫外线(UVB)(308 nm准分子激光、308 nm准分子光)、补骨脂素光化学治疗UVA(PUVA)较为常用,而脉冲染料激光等激光疗法对甲银屑病和掌跖部位银屑病有良好疗效。本文将介绍适用于银屑病的光疗种类及其作用机制、适应证、疗效、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进一步认识光疗治疗银屑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优更安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确保安全性、改善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银屑病 光疗 应用 疗效 窄谱紫外线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林路洋 陈政良 张锡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510095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广州 510000,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广州 510000,广州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510095
  • 简介:摘要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多种因素,如外伤、感染等,可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进而打破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平衡,使皮肤局部多种免疫相关细胞的功能和/或数量异常,引起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生及过度的炎症反应等银屑病性损害。皮损部位各种免疫细胞通过表面分子感受周围环境变化(自分泌或旁分泌)后,表达并分泌多种炎症相关因子,如果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的维持机制失效,则在局部形成由炎症相关因子介导的炎症正反馈网络,从而引发寻常型银屑病。本文从皮损部位免疫相关细胞的角度,特别是固有免疫细胞如γδT细胞等,综述寻常型银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标签: 银屑病 炎症 角质形成细胞 树突细胞 固有免疫 T淋巴细胞 γδT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国内外指南更新了特应性皮炎(AD)类别,增加了老年AD分型。老年AD的病因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失调及生活方式有关。但多数老年AD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误诊十分常见。充分认识老年A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根据老年AD临床特点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老年人 治疗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microRNA(miRNA)是一类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RNA分子,参与皮肤各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miRNA表达谱的变化已被报道与部分炎症性皮肤病相关,例如miR-203、miR-146a、miR-21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上调;miR-155、miR-146a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表达上调;miR-21、miR-223、miR-142-3p、miR142-5p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损表达上调;而miR-146a、miR-15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下调;miR-223在皮肌炎皮损中表达下调等。本文综述miRNA与部分炎症性皮肤病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微RNAs 炎症 皮肤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5—2018年广州地区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PPNG)、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本单位门诊分离培养的淋球菌437株,通过纸片碘量法测定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测出PPNG与TRNG分别为32.7%(143/437)和28.8%(126/437),PPNG呈上升趋势,TRNG呈下降趋势;环丙沙星和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8.0%(428/437)和85.1%(372/437),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3.3%(58/437),未发现大观霉素的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低敏率波动大:7.1%~25.0%和9.2%~33.0%。结论头孢菌素类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广州地区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科学地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室依据,应持续进行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 标签: 淋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TRNG PPN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银屑病护理门诊在银屑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来本所进行就诊的银屑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银屑病护理门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经半年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银屑病PASI评分与生活质量(DLQI)评分,统计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PASI评分、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PASI评分为(3.52±1.12)分,低于对照组(6.87±2.42)分,DLQI评分为(25.47±4.12)分,高于对照组(20.13±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ESCA评分分别为(70.36±20.13)分、(110.47±8.52)分,均高于对照组(61.42±13.28)分、(96.34±7.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护理门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对银屑病能够有深入的了解,培养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使银屑病控制的效果增强,降低复发率,提升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银屑病护理门诊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