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能谱成与磁共振IDEAL-IQ技术对骨髓脂肪含量的测定情况,探讨CT能谱成在骨质疏松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能谱CT及磁共振机对8岁龄的老年雌性山羊分别进行脊柱GSI扫描和IDEAL-IQ序列扫描,并将CT能谱成测定的椎体松质骨内的脂肪-羟基磷灰石(fat-HAP)基物质对含量及磁共振IDEAL-IQ技术测定的脂肪分数,分别与病理切片高倍镜视野下松质骨内的脂肪细胞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CT能谱成测得fat-HAP基物质对含量为951.10~984.78(967.45±9.84),磁共振IDEAL-IQ技术测得脂肪分数为0.35~0.55(0.45±0.05),病理切片高倍镜视野下脂肪细胞数为13~30.33(21.38±4.3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能谱成fat-HAP基物质对含量、磁共振IDEAL-IQ技术脂肪分数均与病理切片脂肪细胞数存在明显相关性(r=0.560、0.580,均P<0.05),但CT能谱成fat-HAP基物质对含量与磁共振IDEAL-IQ技术脂肪分数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00,P>0.05)。结论CT能谱成检测fat-HAP基物质对含量,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从而间接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思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CT能谱成像 脂肪 椎体,松质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范围5~30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12例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包括新生侧支血管数量与部位、血管直径、浸润深度等。结果12例在接受治疗后均发现明显的围绕下肢知名血管的新生侧支,侧支数量(3.25±2.73)支(范围1~8支)。12例共发现20支知名血管有侧支建立现象,其中11例共12支跖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DMA)周围发现侧支建立,2例共3支足背动脉(dorsal pedis artery,DP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共3支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各有1支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6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同侧下肢,2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对侧下肢,4例侧支建立于双侧下肢。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在临床应用中血管再生现象明显,超微血流成像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侧支生成的情况。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诊断显像 侧支循环 外固定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光谱CT钙抑制(CaSupp)技术在急慢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1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对其行光谱CT和MR扫描。由医师A、B基于CaSupp图对急慢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采用Kappa检验评估二者诊断的一致性。在常规CT图及CaSupp图上分别测量骨折椎体及邻近正常椎体的常规CT值和CaSupp CT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急慢性骨折椎体间的常规CT值及CT值差值、CaSupp CT值及CT值差值的差异。以MRI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医师主观诊断效能和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MRI诊断急、慢性压缩骨折椎体分别为48和11个。医师A、B的主观诊断急慢性椎体骨折的Kappa值为0.782,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2和0.857、85.4%和89.6%、90.9%和81.8%。急、慢性压缩骨折间的常规CT值、CaSupp CT值、CaSupp CT值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CT值、CaSupp CT值、常规CT值差值、CaSupp CT值差值的AUC分别为0.824、0.930、0.706、0.934。两两比较显示CaSupp CT值及CaSupp CT值差值的AUC大于常规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44,Z=2.028、P=0.043),余两两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 CaSupp技术对鉴别急慢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较高的价值,推荐使用CaSupp CT值和CaSupp CT值差值进行诊断。

  • 标签: 骨折,压缩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光谱CT 钙抑制
  • 简介:摘要MRI是肌肉骨骼组织疾病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许多骨骼肌肉组织由于其固有的短T2值,导致信号快速衰减,在常规MRI图像上不能清晰显示。随着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 echo time,UTE)MR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可直接对短T2组织进行成像和定量描述。笔者对UTE MRI技术及其在骨肌系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超短回波时间序列 磁共振成像 短T2组织 骨骼肌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HRMR-VWI检查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RMR-VWI明确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同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工作站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单因素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囊性动脉瘤瘤壁强化的形态学参数。结果80例患者的103个动脉瘤中,囊性动脉瘤89个(86.4%),非囊性动脉瘤14个(13.6%)。与囊性动脉瘤相比,动脉瘤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动脉瘤(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瘤壁强化多见于较大的(P<0.001)、宽颈(P<0.001)、具有较大的动脉瘤高度与血管管径比(P<0.001)和垂直高颈比(P<0.001)、血流角度大(P=0.004)以及伴子瘤形成(P=0.004)的囊性动脉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的大小是囊性未破裂动脉瘤瘤壁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6,95%CI=1.242~1.800,P<0.001)。结论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而在囊性未破裂动脉瘤中,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瘤壁强化。HRMR-VWI显示的影像学特征可能有助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 动脉瘤瘤壁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行HRMR-VWI检查的80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通过HRMR-VWI明确动脉瘤的瘤壁强化特征,同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工作站对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采用单因素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囊性动脉瘤瘤壁强化的形态学参数。结果80例患者的103个动脉瘤中,囊性动脉瘤89个(86.4%),非囊性动脉瘤14个(13.6%)。与囊性动脉瘤相比,动脉瘤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动脉瘤(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瘤壁强化多见于较大的(P<0.001)、宽颈(P<0.001)、具有较大的动脉瘤高度与血管管径比(P<0.001)和垂直高颈比(P<0.001)、血流角度大(P=0.004)以及伴子瘤形成(P=0.004)的囊性动脉瘤。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的大小是囊性未破裂动脉瘤瘤壁强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96,95%CI=1.242~1.800,P<0.001)。结论瘤壁强化更多见于非囊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而在囊性未破裂动脉瘤中,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瘤壁强化。HRMR-VWI显示的影像学特征可能有助于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 因素分析,统计学 动脉瘤瘤壁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