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8年12月对上海市某郊区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9名医生进行临床和教学能力评估,方法采用为期1 d共3个板块共8个站点的混合性评估。参评医生年龄(37.8±4.7)岁,女性占75.9%(22/29)。3个板块中,临床思维能力板块的平均分和合格率最低,为(66.8±9.7)分和75.9%。8个站点中,成人SOAP病历书写的平均分和合格率最低,为(53.8±13.4)分和34.5%。社区工作年限<15年的医生儿科门诊接诊得分高于≥15年者[(68.6±10.2)分比(58.5±9.4)分,t=2.787,P<0.05]。不同带教年限、不同职称的医生各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层实践基地的医生在临床思维能力板块的平均分(t=2.115)及其中的成人门诊接诊(t=3.410)、临床操作能力板块中的眼底镜及读片(t=3.816)和检耳镜及读片(t=2.286)、临床教学能力板块的平均分(t=2.618)和其中的教学情景演练(t=2.452)及小讲课(t=2.802)均高于非基层实践基地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混合性评估可作为医生能力评估的方法之一。社区教学基地建设虽可以有效提升郊区医生的临床和教学能力,但临床思维能力仍普遍较弱。

  • 标签: 全科医生 临床和教学能力 混合性评估
  • 简介:摘要旨在了解我国风湿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疾病活动度评估与监测频率。结果显示,治疗RA时,85.1%的医生首选甲氨蝶呤;存在甲氨蝶呤禁忌证时,71.0%的医生选择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当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时,62.0%的医生选择换为或加用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若选择应用生物制剂,65.2%的医生选择依那西普。97.3%的医生以甲氨蝶呤7.5~15 mg/周剂量起始;73.8%的医生使用最大甲氨蝶呤剂量为10~15 mg/周。初始治疗时,49.3%的医生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42.6%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或不太经常评估RA疾病活动。患者病情达到缓解后,74.2%的医生会选择每1~3个月随访。提示,被调查医生治疗RA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推荐一致,但甲氨蝶呤的最大给药剂量、初始治疗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及疾病缓解后的监测频率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不一致。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甲氨蝶呤 治疗 问卷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连续性不足、供给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升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是促进农村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作者借助情境主义理论,认为农村家庭医生的非技术服务能力可划分为服务移情、信息管理、关系管理、服务管理、外部联系等。由此,基于工作情境构建了农村家庭医生非技术服务能力框架,并进行了解析,为提升其非技术服务能力提供依据。

  • 标签: 农村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非技术服务能力 情境主义
  • 简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越发受到小学体育教师所关注。对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团队凝聚力培养策略进行积极探究,不断提升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以推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凝聚力培养的进程,使小学生都能够处在和谐、友爱的学习环境中,最终实现对学生团队凝聚力的良好培养。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凝聚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凝聚力培养策略。

  • 标签: 小学体育教学 团队凝聚力 培养 重要性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现代建筑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直接影响今后长期使用便捷性和居住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下面本文就暖通工程施工流程施工管理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暖通工程施工 全流程 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BIM进行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并将各种建筑信息整理成一个整体,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BIM建筑信息,可用于建筑空间的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施工管理信息,与数据集成和各种专业相关数据集成管理等设备。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BIM技术革命的普及和深化,它将结束工程设计行业的“绘图时代”,迎来一个新的“模型时代”。

  • 标签: BIM(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设计 施工 协同设计 信息化
  • 简介:[作家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1863~1869年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89~1899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复活》。

  • 标签: 百科全书 十九世纪 俄国 《战争与和平》 生活 长篇历史小说
  • 简介: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作为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BIM技术的相关特点以及其在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包括建筑前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与维护阶段BIM技术应用要点,有利于加强建设工程管理人员对BIM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推动BIM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 标签: BIM 工程管理 全生命周期 应用
  • 简介:摘要:新时期,为促进煤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针对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统筹部署,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新时代煤炭资源生命周期地质体系,实现绿色勘查以及绿色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部署工作目标。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新时代煤炭资源生命周期地质技术工作体系,重点针对主要攻关方向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展望,以期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煤炭行业安全高效以及绿色智能发展。

  • 标签: 煤炭资源 全生命周期 清洁利用 地质保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的715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影响术后血钙水平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低钙血症297例(41.5%),其中228例(76.8%)诊断为无症状低钙血症,69例(23.2%)出现临床症状。其中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第1天血清钙、术后第1天PTH、术后第3天PTH、癌灶数量、CLND数量及范围是术后早期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性别( P=0.003)、BMI(P=0.005)、CLND清扫范围(P=0.019)、术后第1天PTH(P= 0.033)、癌灶数量(P=0.011)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体重、行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第1天PTH明显下降、癌灶数量两个以上是早期发生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钙血症 甲状腺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术的715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影响术后血钙水平单因素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低钙血症297例(41.5%),其中228例(76.8%)诊断为无症状低钙血症,69例(23.2%)出现临床症状。其中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后第1天血清钙、术后第1天PTH、术后第3天PTH、癌灶数量、CLND数量及范围是术后早期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性别( P=0.003)、BMI(P=0.005)、CLND清扫范围(P=0.019)、术后第1天PTH(P= 0.033)、癌灶数量(P=0.011)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体重、行单侧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第1天PTH明显下降、癌灶数量两个以上是早期发生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低钙血症 甲状腺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住院卒中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状况的临床情况。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1月,选择神经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汇总患者各项资料,安排患者完成营养风险评估,统计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例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是35.00%,年龄不同、体重指数不同、是否合并慢性病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200例脑卒中患者中,有60例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率是30.00%;70例营养风险患者中,有30例接受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率是42.86%。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较大,但营养支持接受率比较小,需临床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加强营养风险评估,及时提供营养支持,辅助患者住院治疗及预后改善。

  • 标签: 神经科 脑卒中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对未来应用S-ICD的预期和推广的建议。2020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分发于全国多家医疗中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医师填写后收集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18个行政区93家医院的190份问卷。参与调查医师对S-ICD各优点的认可比例均>30%,其中最认可的S-ICD的优点是其无导线相关并发症(154/190,81.1%),认为S-ICD最重要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156/190,82.1%),其余缺点的赞同比例均<30%。69.4%(13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为价格过于昂贵是适应证患者未植入S-ICD的最主要的原因,且共有90.5%(17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将此原因列入前3位。86.8%(165/190)的参与调查的医师预计未来1年内S-ICD的植入数量会增加,94.7%(180/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同降低价格以促进S-ICD的推广。结论国内CIED植入医师对S-ICD的优点接受度较高,认为价格昂贵是S-ICD应用受限的最主要原因。降低价格应该有利于S-IC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问卷 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集中探讨了三维协同设计在智能化水电站设计中的应用,探讨了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智能化水电站设计的应用对策,以期可以为今后的智能化水电站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协同设计;智能化水电站;设计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新一代的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植入型电子装置,它针对没有起搏适应证、无需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以及不具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S-ICD避免了经静脉植入导线相关的并发症,为预防心脏性猝死提供了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后3年因室性心律失常再次植入S-ICD。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起搏器术后 心脏性猝死 预防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记者:学院与万集团的合作是出于什么样的发展愿景?彭于寿:首先来说,我们学院与万的合作是吉利集团与万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的一部分。具体的合作内容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学院与万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是建立在万物业管理行业领军者的地位与我们学院打造物业管理行业高素质人才基地的愿景相吻合的基础之上的。

  • 标签: 物业管理行业 学院 教育基地 管理人才 战略合作 院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行S-ICD植入的患者共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1±18)岁。回顾采集患者基础心脏疾病等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分析术前心电图筛查、植入技术方法、学习曲线特点、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分析截至2020年8月30日患者随访数据,初步评估S-IC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总计25例患者拟植入S-ICD,1例因未通过术前心电图筛查未植入,余24例经心电图筛查并植入S-ICD。基础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10例(10/24,41.7%)、肥厚型心肌病6例(6/24,25%)、离子通道疾病4例(4/24,16.7%)、缺血性心肌病1例(1/24,4.2%)及其他3例(3/24,12.5%)。手术学习曲线较短,手术时间为(55.0±18.7) min;按标准操作流程,术后短期无并发症。随访提示有17次事件,6次放电事件;其中4次正确处理,1次转复成功率100%;2次不恰当放电在程控处理后随访无不恰当放电再发,提示S-ICD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就本中心数据来看,S-ICD植入技术具有较短的学习曲线,短期并发症相对少见且安全有效,对于适应证人群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安全性 有效性 单中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后妇女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94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年龄(52.34±7.46)岁,试验组年龄(52.17±7.32)岁。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围术期治疗,试验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康复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刻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38±0.62)d,低于对照组(6.97±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1.61±4.28)h、(60.35±6.14)h、(1.34±0.36)d,均低于对照组(25.49±5.56)h、(64.28±7.32)h、(3.58±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6 h,且试验组术后6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21±0.46)分、(1.17±0.22)分,均低于对照组(5.56±0.74)分、(3.24±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促进绝经后妇女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绝经后妇女 术后镇痛 胃肠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肺癌患者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的肺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注重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脓胸、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护理中行细节护理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免疫功能,确保患者氧自由基活性,为预后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细节护理 肺癌 单操作孔 全胸腔镜 炎性细胞因子 氧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