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评估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为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局部控制率(LCR)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观察近、远期放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共16例(cT4bN0M0),女性患者占多数(11/16, 68.7%),中位年龄55.4岁。随访8~104个月(中位时间41.5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3.7%、80%、68.7%,1、3、5年OS分别为86.7%、72%、54%;1、3、5年PFS分别为74%、53%、18.9%。9例(56.2%)患者出现不同部位器官转移,以颅内转移、肺转移常见;其中6例术前伴有颅底骨质侵犯者出现多器官转移,肿瘤侵犯颈动脉是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HR=12,P=0.045)。共有8例(8/16,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远期放射性不良反应。结论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腮腺腺样囊性癌的5年局部控制率为68.7%,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包绕颈动脉是其预后不佳与发生多器官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腮腺 腺样囊性癌 125I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治疗 局部晚期
  • 简介:摘要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会引发各个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先暴露于射线的器官,其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是研究的热点。放射性皮肤损伤(RISI)最常见于放疗后,还可见于核工业生产、放射性实验室和工业探伤等意外核事故。RISI形成后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RISI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归纳总结了RISI的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损伤 皮肤 放射性皮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近年来发现,胸部放疗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RRP)。RRP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RRP的相关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加强RRP的认知管理以及降低RRP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疗法 放射疗法 肺炎 辐射性肺炎
  • 简介: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外大学生公寓也应运而生。在校外大学生公寓管理中实现“零距离”教育,必须探索建立一种适应新形势下校外大学生公寓实际的科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宿舍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设立大学生自律委;物业公司与学校公寓管理部门相结合,实行高校式的物业化管理;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寓信息化管理。

  • 标签: “零距离”教育 辅导员 大学生自律委 物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选择其中的9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8例患者为观察组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51例对照组患者将雷贝拉唑药物换做奥美拉唑,其余药物一致,两组患者均接受两周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率、HP根治率等分别为95.8%和74.5%;97.9%和76.5%。以上指标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溃疡患者而言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的HP根治率得到提高,加速胃溃疡创面的愈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单纯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的靶区设计方法及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植入治疗的25例复发性腮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靶区设计及剂量学参数。术前结合腺样囊性癌病理学特点对不同复发部位设计靶区范围,处方剂量为100~120 Gy,术后验证靶区范围与剂量学参数。随访统计局部控制情况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5例患者复发部位分别为腮腺浅叶区10例,腮腺深叶区7例,颅底区及乳突颌后区复发各4例。中位植入粒子数量为59颗,粒子活度18.5~25.9 MBq,植入后验证所有患者均实现植入前靶区设计范围,D90、V100、V150等剂量学参数与植入前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5%和61.5%,不同部位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腮腺区复发性腺样囊性癌,通过结合病理学特点及复发部位优化靶区设计,合理准确应用达到剂量学参数,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

  • 标签: 125I放射性粒子 腮腺腺样囊性癌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182例,均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和WB-DWI检查。以骨髓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WB-DWI单独与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对比不同骨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WB-DW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2例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中,骨髓穿刺确诊骨转移52例,其中单发骨转移11例,多发骨转移41例;肋骨33例,脊椎20例,胸/锁骨37例,骨盆11例。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出骨转移51例,非骨转移40例;采用WB-DWI诊断出骨转移50例,非骨转移41例;采用二者联合诊断出骨转移59例,非骨转移32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WB-DWI诊断的灵敏度(96.15%,50/52)高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独诊断(80.77%,42/52)及WB-DWI单独诊断(82.69%,43/52),P<0.05。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WB-DWI诊断的漏诊率(3.85%,2/52)低于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单独诊断(19.23%,10/52)及WB-DWI单独诊断(17.31%,9/52),P<0.05。肋骨、脊椎、胸/锁骨、骨盆转移病灶的ADC值低于正常骨组织(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WB-DWI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可提高诊断灵敏度,降低漏诊率,且骨转移病灶ADC值较低,可为临床诊断鉴别骨转移提供丰富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效能 表观扩散系数
  • 作者: 许潇 刘祥 张杰 陈启 范胜男 邓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呼和浩特 010031,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 010070,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 014030,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防护科,海拉尔 02100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辐射防护与核应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2015—2019年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内蒙古地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15—2019年各年度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依次为0.72、0.87、0.88、0.71和0.64 mSv。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6种职业类别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66.56,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与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其余职业类别(Z=19.95、9.87、10.10、12.76,P<0.05)。结论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特别是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和放射性药物操作人员,应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应辐射防护工作场所防护措施。

  • 标签: 医学应用 放射工作人员 外照射 个人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3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初次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116例)给予14 d艾普拉唑、果胶铋、呋喃唑酮、四环素方案治疗;B组(116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116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二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按意向性治疗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0.2%、84.5%和82.3%,按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8.6%、90.7%和89.7%,3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意向性治疗分析:χ2=0.755 P=0.685,按符合方案分析:χ2=0.271 P=0.873);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6.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P=0.023),且B组显著低于A组(χ2 =5.570,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362, P=0.037)。结论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除率 补救治疗 双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