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成人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中,影响手术难度的受者及供肾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终末期肾病并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患者183例。以肾移植手术时间作为评价手术难度的指标,同时收集可能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受者年龄、体重指数、移植前透析方式、血脂水平、皮下脂肪厚度、血管吻合方式及供肾长度、供肾体积等,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价上述指标与手术难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受者方面,高体重指数(P=0.006)、移植前腹膜透析(P=0.035)、血清胆固醇(P=0.016)及甘油三酯(P<0.001)水平较高、皮下脂肪较厚(P=0.032)及待吻合血管存在钙化(P<0.001)均会导致肾移植手术难度增加,进而延长手术时间;在供肾方面,移植肾长度(P<0.001)及体积(P<0.001)越大,肾移植手术时间越长。同时,移植肾与受者多支血管复杂吻合的手术难度相比单支髂内及单支髂外动脉吻合均更高(P=0.005),手术时间更长。结论受者移植前肥胖程度、透析方式、血脂水平、供肾大小及血管吻合方式均是影响肾移植手术难度的因素。对于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肾移植手术难度可能较高、时间相对较长,临床可选择更具肾移植手术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甚至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肾移植 因素分析,统计学 肾透析 手术难度 肥胖 血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咨询时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前预防性切除原位多囊肾,是否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降低手术难度。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ADPKD并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患者共27例。按患者移植前是否预防性切除原位多囊肾,分为预防性切除组(n=19)和未预防性切除组(n=8)。预防性切除组患者移植前切除原位多囊肾,未预防性切除组患者移植前未切除原位多囊肾。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左室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肾移植手术难度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肾移植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左室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等一般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防性切除组患者多囊肾体积[(2 409.8±1 899.8) cm3]大于未预防性切除组[(1 340.2±290.6) 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预防性切除组及未预防性切除组中分别有9例和5例患者出现了移植术后长期腰痛或血尿,均考虑与未切除侧多囊肾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同时,两组中均有3例患者因出现严重多囊肾并发症,在移植术后行原位多囊肾切除术。虽然预防性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15.8%)低于未预防性切除组(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结论肾移植术前预防性切除原位多囊肾可以降低移植术后多囊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对肾移植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肾切除术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围手术期医护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移植前经后腹腔入路切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的有效性及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ADPKD并在肾移植前行后腹腔镜多囊肾切除术的患者共22例。收集患者术前流行病学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中转开腹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放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等。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0.95±9.28)岁,术前平均多囊肾最长径为(18.83±2.38) cm。22例患者中,20例为移植做准备而切除多囊肾,另2例因多囊肾囊腔破裂出血而切除多囊肾。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1.14±70.46)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00 mL。其中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给予术中输血。2例患者因术中粘连严重而中转开放手术。在术后恢复方面,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09±0.61) d,平均放置腹腔引流管时间为(5.32±2.08)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55±2.34) d。在术后并发症方面,4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疼痛、出血等并发症,但均在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对于ADPKD患者,在移植前经后腹腔镜入路可有效切除原位多囊肾。同时,该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低,可作为ADPKD患者肾移植前切除原位多囊肾的首选术式。

  • 标签: 腹腔镜 肾切除术 围手术期医护 有效性研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后腹腔
  • 简介:摘要:随着“减”政策的到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成为未成年人学习思想教育的第二主阵地。为有效遵循教育规律,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拓宽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提升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指数。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应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馆+校+家”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建立融合阅读推广模式,引导青少年阅读素养发展,提升公共图书馆阅读素养教育工作,助推全民阅读纵深发展。

  • 标签: 双减   公共图书馆   融合   阅读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期增强CT检查影像组学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24例;年龄为(64±10)岁;均行胆囊癌意向性根治切除术。194例患者通过R软件随机数法以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6例和测试集38例。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诊断模型。患者进行CT检查后,行图像分析、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建立;根据临床病理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观察指标:(1)淋巴结清扫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构建及特征分析。(3)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4)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5)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混淆矩阵进行预测模型的效能评价。结果(1)淋巴结清扫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94例患者中,行淋巴结清扫18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1~34)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0(0~11)枚/人。194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N0期12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0~27)枚/人;N1期4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2~34)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3)枚/人;N2期24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2~20)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5(4~11)枚/人。(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构建及特征分析。提取194例患者107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一阶特征18个、形状特征14个、纹理特征75个。通过各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及绝对中位差和使用互信息法、Select K-Best、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降维后的数据分别拟合至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法及Logistic回归5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中,经分析Select K-Best_SVM模型预测性能最佳,测试集的AUC为0.76。(3)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身炎症反应指数、癌胚抗原、CA19-9、CA125、影像学T分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²=4.20,11.39,5.68,11.79,10.83,18.5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125,影像学T分期(T3期比T1~2期、T4期比T1~2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是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79,4.41,5.62,5.84,3.99,95%可信区间(CI)为1.20~6.47,1.81~10.74,1.50~21.01,1.02~33.31,1.87~8.55,P<0.05]。(4)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基于CEA、CA125、影像T分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4项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7(95%CI为0.75~0.79)和0.73(95%CI为0.68~0.72)。(5)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ROC曲线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5(95%CI为0.74~0.76)和0.76(95%CI为0.75~0.78),列线图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7(95%CI为0.76~0.78)和0.70(95%CI为0.68~0.72)。决策曲线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预测淋巴结转移能力较为接近。混淆矩阵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灵敏度分别为64.29%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73.00%和59.09%,列线图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灵敏度分别为51.79%和50.00%,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2.27%。结论成功构建基于期增强CT检查影像组学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良好与列线图预测能力一致。

  • 标签: 胆道肿瘤 影像组学 列线图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