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对中毒不同脏器的驱排效应及谷胱甘肽(GSH)抗氧化联合治疗对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于2019年2月,将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A组)、氯化汞阳性对照组(B组)、治疗组(C组:肌肉注射DMPS 15 mg/kg、D组:肌肉注射DMPS 30 mg/kg、E:肌肉注射DMPS 15 mg/kg,同时腹腔注射GSH 200 mg/kg),每组10只大鼠。B、C、D、E组大鼠皮下注射氯化汞溶液(1 mg/kg)建立亚急性中毒肾脏损伤大鼠模型,A组大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后,留取尿液,各治疗组大鼠按分组浓度分别注射DMPS、GSH,A和B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于染毒后21 d(治疗7 d)、28 d(治疗14 d)时分别收集每组5只大鼠的尿样和血样,检测血生化、尿、尿微量白蛋白及肾皮质、大脑皮层和小脑中含量及病理观察。结果染毒后B、C、D、E组大鼠肾皮质、大脑皮层、小脑含量升高,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病理显示肾小管损伤、肾间质炎症。与B组比较,C、D、E组DMPS治疗后尿、肾皮质含量快速下降(P<0.05),大鼠小脑及大脑皮层水平无明显下降,但伴有尿微量白蛋白DMPS治疗后一过性增高(P<0.05);E组联合GSH治疗后肾间质炎症好转。尿与肾皮质、大脑皮层、小脑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r=0.61、0.47、0.48,P<0.05)。结论DMPS驱治疗可明显降低肾脏金属水平,脑皮质和小脑的金属水平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大鼠 汞中毒 肾脏 驱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寻找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中毒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接触史等一般资料及尿、尿肌酐等实验室资料,统计其中发生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毒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例,其中经呼吸道中毒1例,经消化道中毒6例,经皮肤吸收中毒17例;患者除均有肾脏损伤表现外,部分还出现头晕、乏力、手颤、肢体疼痛等类神经症;病理类型主要为膜性肾病(9例)和微小病变型肾病(1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的消化道和皮肤吸收途径为中毒性肾病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21.099、23.840,P<0.05)。结论的吸收途径对中毒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皮肤和消化道吸收的中毒患者并发肾病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 标签: 汞中毒 肾病综合征 危险因素 吸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