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8岁女性患儿因脑干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应用美罗培南13 d,感染控制不佳,加用替考拉宁5 d,体温恢复正常。2 d后,患者再次发热(体温最高达39.3 ℃),上半身皮肤发红伴瘙痒,躯干及四肢皮肤散在片状红色斑丘疹;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07×109/L,中性粒细胞0.03,中性粒细胞计数0.03×109/L。考虑患者存在替考拉宁所致红人综合征、粒细胞减少。停用替考拉宁并给予对症治疗5 d,患者症状无改善。后停用美罗培南2 d,患者症状仍无改善。因仍存在感染,复用美罗培南并给予甲泼尼龙,患者不良反应症状逐渐改善至完全消退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停用甲泼尼龙继续应用美罗培南7 d,上述症状未再发生。

  • 标签: 药疹 中性粒细胞减少 替考拉宁 儿童 红人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相关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LCV)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Ovid、Scopus数据库(截至2020年8月),收集报道NOAC相关LCV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疾病、NOAC应用情况、合并用药情况、LCV发生情况、治疗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NOAC相关LCV患者13例,美国6例,土耳其、西班牙各2例,希腊、南韩、丹麦各1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8~95岁,≥60岁者9例;应用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者各5例,达比加群酯3例。7例有NOAC用药剂量记录,均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12例患者有服用NOAC至发生LCV时间的记录,为3~18 d,其中7~10 d者7例。13例患者均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紫癜和/或皮疹,累及四肢和躯干者4例、下肢7例、下肢和躯干1例、上肢和躯干1例。12例患者进行了病变部位皮肤活检,1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仅出现嗜酸粒细胞浸润。诊断LCV后,13例患者均停服在用NOAC,其中12例换用其他抗凝药,9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LCV痊愈,5例症状改善。结论NOAC相关LCV多发生在用药7~10 d,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和皮疹,多累及下肢;停用可疑药物,视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抗凝药 血管炎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 阿哌沙班 新型口服抗凝药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1例6岁男童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DLD化疗方案(地塞米松0.75 mg/d口服,1~7 d;长春新碱1.45 mg静脉注射,第7、15、22、29天;柔红霉素29 mg静脉滴注,第8、15天;左旋门冬酰胺酶4 850 U肌内注射,第8、11、14、17、20、23、26、29天)。口服地塞米松第7天同时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45 mg,约7 h后,患儿出现双眼胀痛、视物模糊、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双眼眼压测量结果示左眼6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61 mmHg。诊断为双眼急性继发性青光眼,考虑与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有关。中止该方案化疗,给予降眼压及青光眼常规治疗,1周后患儿眼压恢复正常。此后改变化疗方案,患儿未再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 标签: 地塞米松 长春新碱 白血病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