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作者: 宁雪 邓继岿 刘世花 陈必全 邓慧玲 张艳虹 刘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感染科,济南 250022 ,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合肥 230051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2科 710003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西宁 81000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所儿童医院收治的诊断为肺炎链球菌骨髓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短期预后等。结果9例肺炎链球菌骨髓患儿中位发病年龄1岁3个月。4例患儿有基础疾病;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9例)及发热(8例)是主要表现,感染部位包括肱骨(4例),股骨(3例),胫腓骨(2例),8例并化脓性关节;病初有白细胞升高(8例,中位数22.02×109/L),C反应蛋白升高(7例,中位数55.44 mg/L)及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例,中位数70 mm/1 h)。病初有5例单用头孢菌素治疗,后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患儿均予穿刺、切开引流或开窗减压治疗;最终8例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多见于低年龄幼儿,可无危险因素,常见感染部位为长骨干骺端,易合并化脓性关节,抗生素联合外科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骨髓炎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朱亮 刘钢 邓慧玲 李文辉 邓继岿 毕晶 刘静 赵仕勇 陈必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2科 710003 ,河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石家庄 050031 ,深圳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518038 ,保定市儿童医院感染内科 071000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长沙 410007 ,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 310014 ,安徽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合肥 23005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组织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家儿童医院的细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到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1 138例患儿中感染类型为蜂窝组织的住院患儿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织患儿占18家医院IPD患儿的0.6%(7/1 138例)。其中男5例,女2例;起病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为2岁。农村4例,城市3例。1例存在基础疾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表现:发热、伴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蜂窝织病灶部位:眼眶蜂窝织2例,面颊部感染2例,上肢、头部及臀部感染各1例。病初情况:2例眼眶蜂窝织患儿分别伴鼻窦炎和化脓性中耳炎,1例为急性根尖周治疗后,1例为化疗结束后10个月。并发感染类型:7例中并血流感染6例,并细菌性脑膜炎2例,并肺炎1例。其他培养结果:外周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6例,病灶局部脓液培养阳性2例。菌株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敏感6例,耐药1例。治疗:3例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例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类治疗,2例脑膜炎患儿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3例局部脓肿者予切开引流;2例脑膜炎患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1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14.3 d (5~41 d)。出院结局:6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蜂窝组织是儿童IPD的少见感染类型,多见于3岁及以下儿童,以头面部和眶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伴血流感染或细菌性脑膜炎,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蜂窝织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