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3个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基因和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3个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家系,收集患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完善眼科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期,通过Panel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利用软件工具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致病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并根据ACGM指南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结果3个家系共5例青年患者,黄斑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均出现典型的黄斑区视网膜劈裂腔,表现为视网膜劈裂症Ⅰ期;1例中年患者表现为视网膜劈裂症Ⅲ期的黄斑萎缩改变;Panel测序分别发现RS1基因突变c.668G>A、c.618G>A和外显子1缺失,其中C223和W206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软件预测突变具有致病性且蛋白质结构改变;外显子1缺失突变没有进行保守性分析和蛋白结构的预测。根据ACGM指南分析3个突变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RS1基因突变c.668G>A/p.C223Y、c.618G>A/p.W206X和外显子1缺失均为中国XLRS家系的致病性突变。Panel测序联合致病性预测软件工具的应用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致病基因的确定有重要作用。

  • 标签: 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 RS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1(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饮茶氟骨症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青海、新疆、内蒙古3个省区的典型饮茶氟中毒病区作为调查点,进行横断面研究。现场对年龄> 16岁的参与者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和X线诊断。同时收集砖茶水样、血样和尿样。X线片的氟骨症诊断根据《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T 192-2008);砖茶氟和尿氟的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采用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系统完成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的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94人,氟骨症总检出率为23.9%(238/994)。藏族人群氟骨症检出率(39.9%,123/308)比蒙古族、汉族人群明显增高[22.2%(58/261),13.4%(57/425),χ2=20.435、67.811,P均< 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日茶氟摄入量≤3.5 mg、尿氟含量≤1.6 mg/L、年龄≤45岁为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 7.0 mg[比值比(OR)= 2.865,95%置信区间(CI):1.923~4.268]、尿氟含量在> 1.6~3.2 mg/L(OR=2.368,95%CI:1.686~3.326)和> 3.2 mg/L(OR=3.559,95%CI:2.401~5.276)、年龄在> 45~65岁(OR=2.361,95%CI:1.603~3.477)和> 65岁(OR=4.556,95%CI:2.845~7.296)时,氟骨症患病风险均高于参比组。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尿氟水平为> 1.6~3.2 mg/L组,G等位基因对蒙古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207,95%CI:0.044~0.974),日茶氟摄入量为> 3.5~7.0 mg、性别为男性组,G等位基因对汉族人群氟骨症患病具有保护作用(调整OR=0.315,95%CI:0.112~0.887)。结论ESR1基因rs1801132位点SNP可能与蒙古族和汉族人群饮茶氟骨症易感风险有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饮茶型氟骨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疑诊Bardet-Biedl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 BBS)的胎儿及引产儿各1例进行遗传学诊断,为BBS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病例1于2018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孕18周+1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双足六趾,疑诊BBS,要求行产前遗传学基因诊断。病例2于2016年8月孕26周+4时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双侧肾脏明显增大,回声增强,双手、双足六指(趾),疑诊BBS。孕妇及其家属选择引产终止妊娠,并要求对引产胎儿行基因诊断。病例1于孕19周+6行羊膜腔穿刺留取羊水标本,病例2留取引产胎儿脐带组织,同时留取父母外周血标本,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病例1胎儿:BBS7基因存在遗传自父亲的c.718G>A(p.Gly240Ser)突变(可能致病),以及遗传自母亲的c.497C>A(p.Ala166Asp)突变(可能致病)。(2)病例2引产胎儿:BBS7基因存在遗传自父亲的c.1002delT(p.N335Ifs*47)突变(已知致病),以及遗传自母亲的c.728G>A(p.Cys243Tyr)突变(可能致病)。这3个可能致病突变尚未检索到相关报道,经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为有害突变,经多物种蛋白序列比对,3个突变位点均具有保守性。结论BBS7基因突变导致的BBS胎儿可表现为双肾回声增强,双肾增大以及轴后多指(趾)畸形;全外显子组测序可为BBS的产前诊断及家系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 标签: Bardet-Biedl综合征 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衔接蛋白质类,信号转导 突变 基因检测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创新,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小学英语教学就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小学生启蒙的学科,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需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英语知识。这其中任务教学方式的出现则十分契合当前新课标的标准,这对于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的积累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中针对任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任务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任务型教学 小学英语 教学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肉毒梭菌致婴儿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至11月收治的3例B肉毒梭菌致肉毒中毒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的粪便样品或粪便增菌液的肉毒毒素,同时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分离肉毒梭菌。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3、8月龄。5月份发病2例,11月份发病1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例。家属从事肉制品加工1例。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均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排粪困难等表现,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儿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同龄儿低。经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呼吸道管理、排粪和(或)导尿、鼻饲等处理,3例患儿于发病2~4个月后痊愈。1例患儿的粪便稀释液以及3例患儿粪便的TPGYT增菌液和庖肉增菌培养基样品中均检测到B肉毒毒素,培养、分离纯化后鉴定为B肉毒梭菌。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表现、排便困难)可临床拟诊婴儿肉毒中毒,其中粪便肉毒毒素检测和肉毒梭菌的培养及分离则有助于确诊。

  • 标签: 梭菌 肉毒 肉毒中毒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肺阻塞疾病并Ⅱ呼吸衰竭患者ICU后综合征的过渡期护理分析。方法 选择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取的80例慢性肺阻塞疾病并Ⅱ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诊断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不良情绪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差异。结论 面对医院中的慢性肺阻塞疾病并Ⅱ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过渡期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同时也会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慢性肺阻塞 呼吸衰竭 过渡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