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联合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及纤维蛋白(fibrinogen,FIB)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HSP的54例儿童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计数法对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对血清总IgE进行测定,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比浊法对FIB进行检测。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及FIB对儿童HSP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流式细胞计数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5±0.92)比(2.88±0.34),t=8.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IB及D-D水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2±0.59)g/L比(3.82±0.87)g/L, (328.95±61.21)ug/L比(562.62±65.92)ug/L,t值分别为8.62、9.32,P值均<0.05]。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及FIB单独诊断HSP的灵敏度分别为72.19%、90.24%和75.21%,特异性分别为89.32%、81.19%和65.38%,三者联合诊断HSP的灵敏度为91.28%,特异性为90.77%。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联合血清总IgE及FIB对儿童HSP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血清总IgE 纤维蛋白原 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纤维素性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 标签: 纵隔炎 纤维素性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孙海双 杨晓燕 刘敏 代华平 王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21期
  • 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春 130021,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涉及肺泡和间质的炎症以及纤维化,病因不明。肺癌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严重合并症,当合并有肺癌时,其预后较单纯特发性肺纤维化差。主要原因是肺癌进展和肺癌治疗后的并发症。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在男性、老年人和吸烟者中更常见。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明确治疗方案。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肿瘤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公路建设过程中,桥梁施工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个公路运行质量。而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路面裂缝发生率,提高桥梁路面耐用性,具有应用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以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实践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阐述了钢纤维混凝土,其次就实际案例对该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公路桥梁 钢纤维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弹性成像联合肝纤四项监测用于肝炎患者的诊断情况开展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科室内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0例患者行弹性成像检查,20组患者行肝纤四项检查,其余20例患者行弹性成像检查联合肝纤四项检查。60例患者其综合病理学诊断结果均证实其为肝炎患者。结果:行弹性成像检查联合肝纤四项检查的诊断精准率明显高于行弹性成像检查诊断精准率以及肝纤四项检查诊断精准率,同时患者病情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种单独诊断模式,上述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弹性成像 肝纤四项 诊断精准度 常规护理 肝纤维化 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0~1 h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浓度及其变化对于判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探讨流程简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需排除NSTEMI的患者。对入选患者在就诊时(0 h)、就诊后1 h进行hs-cTnI检测,按照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的0~1 h的hs-cTnI诊断流程及界值标准进行检验判定,由未参与课题设计且不知道hs-cTnI检测结果的心脏科医师按照急诊常规诊疗流程进行临床判定;以临床判定为金标准,分析指南推荐0~1 h的hs-cTnI浓度及其变化对于判断NSTEMI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能。对该指南流程进行简化,在不考虑胸痛时间的条件下,利用指南界值进行检验判定,并评估简化流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 534例患者,年龄(62±12)岁,男952例(62.1%)。其中临床诊断NSTEMI患者402例(26.2%),非NSTEMI患者1 132例(73.8%)。依照指南推荐诊断及判定流程,672例(42.8%)患者排除NSTEMI,464例(30.2%)患者诊断NSTEMI,与临床判定一致率为92.4%(1 050/1 136),排除诊断的灵敏度为99.5%(95%CI:98.0%~99.9%),阴性预测值为99.7%(95%CI:98.8%~99.9%),阴性似然比为0.008(95%CI:0.002~0.335);纳入诊断的特异度为92.6%(95%CI:90.9%~94.0%),阳性预测值为81.9%(95%CI:78.0%~85.2%),阳性似然比为12.739(95%CI:10.356~15.670)。依据简化流程,675例(44.0%)患者排除NSTEMI,463例(30.2%)患者诊断NSTEMI,与临床判定一致率为92.4%(1 051/1 138),排除诊断的灵敏度为99.3%(95%CI:97.6%~99.8%),阴性预测值为99.6%(95%CI:98.6%~99.9%),阴性似然比为0.012(95%CI:0.004~0.389);纳入诊断的特异度为92.6%(95%CI:90.9%~94.0%),阳性预测值为81.9%(95%CI:78.0%~85.2%),阳性似然比为12.705(95%CI:10.328~15.630)。简化流程判定结果与指南推荐流程相比,其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15年ESC指南推荐0~1 h的hs-cTnI浓度及其变化标准判断NSTEMI的诊断流程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在排除诊断时不考虑就诊时胸痛时间的简化流程仍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肌钙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人群 横断面研究
  • 简介:目的: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腓肠肌拉伤,观察其对于肌肉损伤部位成肌调节因子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D14组和D14-40Hz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腓肠肌拉伤动物模型。于造模后第5天D14-40Hz组开始予以电刺激,其余组继续喂养。正常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当天,模型组在造模当天,D14组和D14-40Hz组在第14天进行在体力矩测试,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腓肠肌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测定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关节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36±0.045(Nm),模型组肌肉拉伤后即刻关节最大等长力矩下降为0.176±0.034(Nm),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14天D14-40Hz组最大等长力矩值为0.247±0.038(Nm),与D14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yoD与Myogenin蛋白表达测定结果:肌肉拉伤后第14天MyoD蛋白表达D14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是MyoD蛋白表达D14-40Hz组比D14组增强明显(P〈0.05);肌肉拉伤后第14天,D14-40Hz组Myogenin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14组(P〈0.05)。结论:腓肠肌急性拉伤后,早期采用低强度电刺激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关节力矩,并促进了MyoD与Myogenin的表达,对组织修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 标签: 腓肠肌拉伤 电刺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8岁段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的屈光状态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早产及ROP对屈光状态和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孕周(33.6±4.1)周,出生体质量(2 099±779)g,按有无ROP分为ROP组和早产无ROP组(简称早产组),并将同龄足月儿作为对照,共纳入112例(222眼),其中ROP组24例(47眼)、早产组55例(110眼)、足月组33例(65眼)。纳入研究第8年行RNFL厚度、眼轴长度及睫状肌麻痹视网膜检影检查,比较屈光不正发生率及RNFL厚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ROP组及早产组的近视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8.062,P=0.018;χ2=3.671,P=0.036);ROP组、早产组及足月组的远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10,P=0.250);ROP组及早产组的散光发生率较足月组高(χ2=7.758,P=0.023;χ2=3.710,P=0.034)。ROP组及早产组眼轴均较足月组短(均P<0.001)。早产组视盘周围平均RNFL厚度较足月组薄(P=0.030),早产组颞侧RNFL厚度较足月组(P<0.001)、ROP组(P<0.001)薄。结论:8岁段早产儿及ROP患儿眼轴较足月儿短,更易发生近视和散光,ROP和早产共同影响其屈光状态,其中早产起主要作用。早产与ROP对RNFL厚度影响不同,尤其是颞侧象限,在随访中需与其他疾病所致的RNFL厚度异常鉴别。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在毕赤酵母细胞中稳定表达经连接肽连接的HBsAg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g)E的重组蛋白,并进行初步纯化及颗粒性验证。方法构建HBsAg-gE的四拷贝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KM71细胞中,甲醇诱导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凝胶排阻层析初步纯化后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HBsAg-gE四拷贝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以与小鼠抗gE单克隆抗体及抗HBsA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约90 000。经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重组蛋白聚集在40%至55%区带之间,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直径约20 nm左右的病毒样颗粒结构。结论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HBsAg-gE病毒样颗粒,为在酵母系统中表达水痘-带状疱疹重组疫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样颗粒 毕赤酵母 重组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西方饮食喂养MYDGF+/+ApoE-/-小鼠(AKO)和MYDGF-/- ApoE-/-小鼠(DKO)12周,根据是否予腺相关病毒(AAV)-MYDGF载体干预,将AKO和DKO小鼠分为如下6组:AKO组、DKO组、AKO-绿色荧光蛋白(GFP)组、DKO-GFP组、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每组8只。观察MYDGF对AKO及 DKO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斑块面积及炎症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干预12周后,与AKO组相比,DKO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t=12.26,P<0.05),斑块表面积及横截面积均增加[(13.56±3.10)%比(42.01±3.29)%,t=17.80,P<0.01;(7.46±1.86)%比(21.54±2.18)%,t=13.87,P<0.01];小鼠主动脉炎性浸润[巨噬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面积、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t=7.51~51.52,均P<0.01);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t=2.42~9.29,均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t=9.865,P<0.01)。相反,补充MYDGF后,与AKO-GFP组和DKO-GPF组小鼠相比,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t=4.38~5.17,均P<0.05);斑块面积明显减少[表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5.22±1.47)%比(6.85±1.37)%、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43.16±2.73)%比(17.93±2.04)%;横截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0.42±1.24)%比(6.31±0.72)%、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19.33±1.04)%比(13.24±1.14)%,t=8.10~20.97,均P<0.01];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t=6.29~40.79,P<0.01),代谢紊乱得到改善(t=2.16~4.75,P<0.05)。结论MYDGF可改善AopE-/-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面积,降低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代谢。MYDGF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Aop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髓源性生长因子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运用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的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我科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患者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较比常规组患者的7.69%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达到96.36%,较比常规组患者的80.77%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在前列地尔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前列地尔 依帕司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及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15年8月至2020年10月已行肝穿刺病理活检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肝脏病理组织和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肝脏硬度(LSM)值、APRI及FIB-4诊断儿童NAFLD所致不同肝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LSM值、APRI、FIB-4诊断肝纤维化(S≥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95%可信区间(CI):0.579~0.822,P = 0.011]、0.606(95%CI:0.436~0.775,P = 0.182)、0.568(95%CI:0.397~0.740,P = 0.38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65 kPa、21.20、0.18;LSM值、APRI、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C分别为0.660(95%CI:0.552~0.768,P = 0.006)、0.578(95%CI:0.464~0.691,P = 0.182)、0.541(95%CI:0.427~0.655,P = 0.48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35 kPa、24.78、0.22;LSM值、APRI、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S≥3)的AUC分别为0.639(95%CI:0.446~0.832,P = 0.134)、0.613(95%CI:0.447~0.779,P = 0.223)、0.587(95%CI:0.411~0.764,P = 0.34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5 kPa、26.66、0.27。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对儿童NAFLD肝纤维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优于APRI和FIB-4。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弹性成像技术 APRI FI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