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皮瓣在会阴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延展设计解剖基础。方法选择6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年龄为27~52岁,平均41.2岁,解剖观察双侧深动脉及进入股薄支走行,测量血管蒂长度。模拟完成皮瓣切取手术,先按照标准方式进行转移,随后再通过长收下隧道进行转移,进行延展设计。分别测量2种转移方式下12块皮瓣远端到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双尾)对2种转移方法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经解剖发现6具尸体双侧深动脉支全部走行于长收和大收之间,12块皮瓣平均穿支血管蒂长度为(7.84±0.71) cm。标准方式转移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9.23±0.95) cm(6.9~10.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11.45±2.27) cm(7.5~14.8 cm)。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延展设计后,皮瓣远端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4.52±1.18) cm(2.7~ 6.5 cm),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为(8.92 ±1.82) cm,(4.8~11.7 cm)。与标准方法相比,皮瓣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后,血管蒂同侧转移增加长度(4.71±1.14) cm(3.5~7.3 cm),平均4.71 cm;对侧转移增加长度(2.53±0.89) cm(0.9~4.1 cm)。2种方法测量的到同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13.194,P<0.001;到对侧髂前上棘的距离比较,t=9.057,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长收下隧道转移双侧增加的可修复距离长度平均为3.62 cm,能提供的额外增加距离为平均血管蒂长度的46.2%(3.62/7.84)。结论尸体解剖结果显示,对皮瓣进行延展设计可以增加血管蒂长度,扩大了其修复会阴的范围。

  • 标签: 肌皮瓣 外阴肿瘤 会阴,修复外科手术 股薄肌肌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腹直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行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6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采用带蒂腹直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移植对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及上肢淋巴水肿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6(44±7)岁。术前用可听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和CT血管造影确定下腹部腹壁下动脉穿支位置,设计联合组织瓣。联合组织瓣长(25.32±0.27)cm、宽(13.14±0.76)cm、厚(3.55±0.34)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根据供受区情况留置2根或多根负压引流管。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观察组织瓣以及其供区术后情况、再造乳房情况、上肢淋巴水肿恢复情况以及其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90~420(396±55)min。术后胸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5.9 d,腹部负压引流管平均留置4.3 d。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供区发生皮下血肿;1例患者腹直皮瓣发生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组织瓣均顺利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组织瓣挛缩变形。7例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周径缩小2.0~4.0 cm。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5个月,其中6例患者患肢术后长期行绷带加压治疗和物理治疗,所有患者对患肢外形较满意;2例患者的患肢神经痛表现得到缓解,另2例患者患肢神经痛未加重。腹部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部功能无明显受限,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带蒂腹直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同时携带髂腹股沟淋巴组织瓣移植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合并上肢淋巴水肿治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外科皮瓣 乳房重建 联合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皮瓣/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皮瓣/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腹直皮瓣、前外侧皮瓣、阴部内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和深动脉穿支皮瓣等修复。根据皮瓣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皮瓣、18个轴型皮瓣/皮瓣、7个V-Y推进皮瓣,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皮瓣/皮瓣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皮瓣/皮瓣个数、创面闭合情况、皮瓣/皮瓣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皮瓣/皮瓣,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皮瓣/皮瓣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皮瓣/皮瓣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皮瓣/皮瓣血运不良。17个皮瓣/皮瓣术后存活良好;5个皮瓣/皮瓣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皮瓣/皮瓣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皮瓣/皮瓣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皮瓣好转,另外1个皮瓣/皮瓣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皮瓣/皮瓣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皮瓣修复;7个皮瓣/皮瓣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皮瓣/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皮瓣/皮瓣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外阴肿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