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老年病群体化防治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现代中医老年病群体化防治方案

马平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现代中医老年病群体防治方案的相关做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接收的老年病体检患者中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比较两组老年病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老年病防治效果要十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老年病群体化防治过程中,要想体现出更加良好的防治效果,需要充分利用好中医群体化防治策略,在实践过程中要体现出全面性和系统性,从中医观点出发进一步落实中医对症治疗原则,这样才能体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为老年病的切实防控和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关键词:现代中医;老年病;群体化;防治策略

引言

在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充分做好老年病的有效防治,是关键所在。在针对老年病进行防治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好中医群体化防治方案,然后在实践中从中医层面出发进一步分析老年人可能出现的阴阳俱衰,神气衰减,精血虚亏等相关问题,在把握中医病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可行性的群体化防治,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出应有的防治效能,为老年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在本次研究中着重针对现代中医老年病群体化防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中的防治内容和防治效果。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60例患者,选取的是2023年1月到10月到我们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人,其中包括男性36名,女性24名,年龄在65岁至78岁间,平均年龄是72.35岁。在实际研究环节结合防治模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

1.2方法

在针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防治时,采取常规防治措施,针对观察组进行防治时,有效采取中医基础上的老年病群体化防治策略,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充分做好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对于患者中医层面的肌肤失养,外表体窍,神气衰竭等各类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和有效辩证,明确患者的病理特点,然后在明确具体情况精准制定更切实可行的中医群体化防治方案的前提之下使得患者更有效配合,以此为后续的辨证防治提供必要条件。

其次进一步落实补虚原则。在综合防治工作中,对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虚亏问题进行充分明确,特别是针对经血虚亏的现象进行针对性防治和有效处理。在治疗环节对患者的脾肾进行扶正,对于脏腑部位有效补虚。在具体操作环节高度关注补阴补阳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在补阴过程中避免过于滋腻,在补阳过程中不能过于干燥,要充分体现出适宜性和时效性,进而为其精血虚类问题的切实解决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要强化扶正调补,充分防范可能出现滋补过猛或者过偏等相关问题,在扶正调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有主有次的特点。要着重针对适宜度进行估计,不能一味地补虚,要进行综合调治。对于脾胃要全面调理,不能只是用药物进行治疗,要进一步匹配果蔬和清淡食材,在综合调理中体现出扶正调补的综合成效。

第四,强化祛邪,慎用攻伐。在对老年病进行中医防治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阴邪情况进行充分分析,避免应用攻伐策略。在强化祛邪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大半而止的思想。

第五充分落实滋补监视原则。在具体操作环节,在滋补时不能出现偏斜的情况,而在攻伐过程中不能出现损伤,要充分体现出补中有泄、泻中寓补的原则,进而在攻补兼施的过程中体现出动态优化和协调效果。

第六充分体现实事求是原则。在针对老年病患者进行疾病防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用药方面要足够慎重,尽可能少量多用,防范可能出现的药量过大等问题。要切实体现出缓急得当的成效,防范可能出现的欲速则不达问题。通过综合性整体性的老年病防治策略的有效落实,确保患者能够积极有效配合,然后在情绪、心志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有效优化,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占主导地位,让患者在积极配合并且充分明确中医辨证论治基本特点和相关要求的前提下,使得患者得到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在积极配合形成医患一体化的前提下,促进患者的老年病得到有效防治和优化处理,为其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老年病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检验,用p值小于0.05代表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老年病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3.33%,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6.67%和83.33%,p值=0.035。

3讨论

   通常老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而这种比较典型的慢性病也就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而导致的老年病。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和防治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同时也要充分强化中医所体现出的温补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明确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然后在进行精准温补、实现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体现出老年病的群体防治效果。在具体辨证论治环节要充分做好老年病的切实分析和有效整合。通常情况下老年病主要分成三种类别,第一类是由老化而导致的老年性痴呆等相关疾病,第二类是和老化有重大关联的疾病类型,通常情况下是在老年期例如比较典型的包括冠心病以及中风等形状疾病。第三类疾病是在老中青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的疾病,例如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肺炎等疾病。在针对该类疾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和温补优化的效果。针对老年病患者来说,通常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精气衰减,阴阳虚衰,精血虚损等问题。在身体层面呈现出比较典型的衰老退化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的综合性防治工作中,需要在补虚方面进行有效优化,特别是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脾肾虚弱的情况要高度关注。在温补效应的影响之下,需要在调补方面进行有效优化充分做好温补,这样才能在确保患者得到有效补充实现精准管控的前提下,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的防控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在老年人的饮食和体重控制方面也要切实有效加强,在心理层面进行精准指导,使其保持在精神愉悦的状态,这样才能有良好的食欲,并且在蔬菜水果多食用、减少钠盐摄入的前提下使得各类老年病得到有效防控。

   同时在群体性防治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出从阴阳的行为理论,要充分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劳发热或者内伤发热等相关问题。在整体的防治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行性。要通过多种防治方法,除了进行中药调补之外,也要在物理层面进行不断优化,例如,可以有效采取针灸、针刺、按摩等相关模式,在整合各类中医防治手段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让患者可以得到有效配合,提升积极性,进而在医患一体化的推进环节使得老年人的老年病能够得到有效防治,为其生活质量、身体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4结论

综上所述,在老年病防治过程中要想体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从现代中医层面出发,充分体现更为良好的温补效应。在中医理论的引导和综合作用下,有效制定与老年患者相适应的群体化防治方案和实施策略,这样才能推动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提升,为其生命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扬.老年病学教学研究[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6):457-457.

[2]黄河浪,徐艳,闫骥,周璇.中国老年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48-251.

[3]李丽.中药结合小强度耐力性运动对老年大鼠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6,34(2):54-55.

[4]万红娇,贺又舜.温胆汤的现代实验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6):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