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低年级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解放”低年级数学课堂

夏君

苏州市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创造教育应包括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培养和创新的教学与学习两个方面。创造教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培养和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以创造性为主要内在素质特征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产品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充新理解和组织、新的或独特的想法与设计、创作作品、自我展示与自我实现等。如果将创造教育融入数学课堂,那么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创造教育,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

关键字:创造教育  低年级数学课堂  六大解放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创新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原有理论、观点的突破和对过去实践的超越。陶行知认为, 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首先要承认低年级儿童具有创造力,我们才能谈怎样去解放他们的创造力。所以,要去把低年级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教育者必须要以一颗真诚而坦诚的心去和孩子们相处,切身实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发现他们的创造力,结合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基础联系实际培养发掘低年级儿童的创造力。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解放儿童的头脑,撕掉束缚儿童创造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的层层裹头布,让儿童去想、去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止是从教师那里直接得出的结论,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如,在教学《9加几》时,9+5=?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表意见和表述自己的思路,从而得到多种算法。有的学生喜欢先将5分成1和4,再算9+1=10,10+4=14;有的学生喜欢5+10-1=14;有的学生喜欢将9分成4和5,再算5+5=10,10+4=14。这样经历探索尝试的过程,比直接出示9+5问学生等于多少更能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解放儿童的双手,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主要学生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立体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初步积累认识物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物体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做中教,做中学”的思想都融入本课中,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解放儿童的眼睛,不要让儿童“带上封建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教育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界、大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通常情况下,学生比较关注事物的表象,如:鲜艳的颜色、奇怪的形状等。往往忽视事物的本质所在。这样会使学生不能认清楚本质,而造成许多学习上的误区。低年级的课本一般有一个情景图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比一比》时,单纯问学生在图上你看到什么,可能会出现“有信箱”“有树丛”等和主题无关的因素。在情景导入时,可以先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一比身高,也可以教师和学生比一比手臂的长短,然后将比一比的思想渗透给学生,那么学生在观察时也会选择有意观察。这时,学生会看到比两棵树的高矮、比绳子的长短,甚至可以观察出比水果的轻重。除了观察图片,有条件地话,教师还能带学生走出课堂,真正用双眼去观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教学《数一数》时,可以带孩子去操场上,自己去数一数身边的东西,最后回到班级全班交流。这样的形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解放学生的双眼,看到“有血有肉”的数学。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

解放儿童的嘴,陶行知认为“儿童应当有言论自由,有话直接和先生说,而且高兴和心甘情愿和先生说。首先先生知道儿童们的一切痛苦”。发明创造的起点就是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依赖性,根据这一点,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要和数学知识的教学同步发展。其实,从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训练。如,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情景图展示的就是3+2=5这样一个加法算式,但是此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图片信息转化成口头的文字信息: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这样完整的表述,一方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加法的认识。

五、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

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面对一些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展、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等问题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会、经历,从而消化。每节课的设置也要安排妥当,最后3分钟可以留给孩子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疑难问题,疏通知识框架,从而有效建立数学的知识体系。

六、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接触生活。

解放儿童的空间,因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鸟笼式的学校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如,在教学《6、7的分与合》时,电脑出示6个苹果,怎么把6个苹果分在两个盘子内呢?学生用6个圆片代替6个苹果在桌子上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法在黑板上进行板演。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分的有序性,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就是希望教师尽量解放学生,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做去学去创造,从而增长知识和才干。

 总之,将“六大解放”运用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和反馈。陶行知将腐朽思想称为“裹头巾”,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将陶行知的理论研究透彻,从而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小鸟飞行需要翅膀,世界要进步需要创新,创新就是进步的翅膀。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9).

[2]方兴严.教学做合一讨论集[J].教育书店,1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