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3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

王新林 张瑜 李建峰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1

基金项目: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研究类: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模式研究(2020CX173)成果;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整理了2012年以来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将其作为分析对象,通过citespace生成五类图谱。在新时代,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合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提高治理效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应以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为核心,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区域发展为导向,建立更加高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巩固和完善现有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同时以促进创新发展的机制为推动力量,完善促进区域协调机制。

关键词: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可视化分析

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要求各个城市共同发展,要加强协同治理在城市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健全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市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工作模式并不完全一致,公共安全协同治理需要各个城市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但现实中可能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影响协同效率。提升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发展动能,城市是以协调机制和区域治理为基础,以一种紧密连接的“群体”存在的同时,“群体”内部的城市治理间也存在差异。随着城市面积不断增大,生产力和经济不断发展,城市群的内部治理差异变大。

二、基于citespace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回顾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文借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知网中主题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发表时间为2012—2023年、文献来源为北京大学《中文核心要目总览》来源期刊的450篇学术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了了解现状以及确定研究热点,讨论如何最好地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

(二)发文量趋势分析

某一学科领域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发展速度。由于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成果2009年出现,为更清楚地呈现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领域研究成果的变化状况,本文收集整理了从2012至2023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利用citespace获得发文量趋势图(如图1)。

9IFE`$J{@2L)6U$)U7KLEZ4
1 2012——2023年相关研究发文趋势图

从图1可知,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年发文量在整体形式上呈现上升趋势,自2018年以来,年均发文量超过15篇,从一定程度上表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成为研究热度,社会的关注度相对较高。我们可以将2017年为节点把研究成果分为两个时间段:2012—2017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年发文量缓慢增长,最少为1篇,最多为9篇。第二阶段为2018到2023年,此阶段年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最少为15篇,发表论文的峰值可以达到72篇,综合分析发文量数据可知,相关研究在近年蓬勃发展。

(三)作者合作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参数选取面板设置“Threshold”选项:top 10 per slice,运行后可获得结果,得到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如图2)。

5821593E4D5E184A692D0208C5A0110B

2 20092023年相关研究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作者合作图谱中各学者之间存在连线,代表他们在文章的发表上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由图2可知,在2009—2023年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方面之间连线比较少,说明在近几年间较少有学者存在合作研究。

学者在某些领域发表文章频次越多,代表其在该学术领域贡献越高。根据目前所存在数据分析,高奎平、吴建南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在该领域学术贡献较为显著;宋佳宁、唐亚林、陈家起、何玮、崔晶等学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且独立发文或者合作发文,对该领域具有较大学术贡献,与此同时,也可以表明其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也有较大影响力。从整体来看,合作发文的作者较少,合作关系较少,大多为独立发文。

(四)机构网络分析

表1统计了从2009至2022年国内研究“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发文的前10名机构。从其中可以观察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是研究的核心组织。

1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国内发文量前12名机构

D:\桌面\论文图片\ESXULP(]`72U1DC6FRXYH)F.pngESXULP(]`72U1DC6FRXYH)F

CAACA055ED278423913AAF855973C073

3 20092023年相关研究机构发文知识图谱

由图3可知,国内很多机构在相关领域方面存在合作关系。各大高校间构成了较密切的合作研究网络,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和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之间存在合作网络,上海师范大学与地理科学学院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存在合作网络,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与其他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由表1可推断,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发文7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在此方面学术贡献也较大。

(五)关键词分析

1.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研究主题在此领域就越重要。在citespace主页面选择“Node Types”大类中的“Keyword”选项,设置“Node Lables”中的“Threshold”选项为6,运行后可得到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如图4)。

(04AKA[@{Z%4PPF~TT$98RV

4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就图4来看,关键词节点最大的是协同治理,其次是长三角、大气污染等。借助Excel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统计,得到词频排名前12的统计表(如表2)。

2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关键词共现统计

GQ919][PZ~0512A5GV@$K9S

由表2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排名1-3的分别是协同治理、长三角、大气污染三个词,这与知识图谱中显示的节点大小排序一致,说明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其他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京津冀、生态环境、城市群等,出现次数均在15次以上。

NAL1TLS9CZ`6T(RTGYLBG`5
2.关键词聚类分析。在citespace的界面,通过提取聚类关键词,选择“Use Keywords”选项,选择聚类方法“LLRLSI”,运行后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5)。

5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5显示出20092023相关研究有不同的关注点,6个标签代表着6个聚类,每个聚类的标签都是共现聚类中的关键词,聚类序号的数字越大,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越少。

结合图5中的聚类内容可知,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是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长三角,其中论文涉及主体、客体、方式等,说明当前相关研究多点开花,蓬勃开展,正在向纵深发展。

3.关键词时区分析。在citespace界面选择“Layout”选项,设置“Visualizations”选项为“TimezoneView”,其他选项保持默认选项,运行后可得到关键词时区图谱(6)。

PC3B($4VT~4YK8O@X6)HIEP

6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由图6可知,核心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排序依次为:协同治理、区域协同、地方政府,内容主要聚焦在协同治理、区域协同重要内容等方面。而且,最早出现的核心关键词协同治理,在所有关键词中节点最大、频次最高,说明是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所在。

S~I2]{5%WN6}Y_MJZD86T[P
4.关键词突现分析。在citespace控制面板选取“Burstness”选项,设置“The Number of States”选项与“Minimum Duration”选项为“2”,其他保持默认,运行后选定突现词为“9”,可得到排名前9的突现词分析图谱(如图7)

7 20092023年相关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关键词突现分析是通过观测关键词的时间分布,从中监测出频次变化率高、增长速度快的关键突现词,进而分析某学科或者某领域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由图7可知,关键词“区域经济”自2012年开始快速增长,在2017年快速下降,突现强度为1.5,在2012年存在较强的研究热度;关键词“水污染”自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突现强度为1.47,快速增长的原因与相关国家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关键词“跨域治理”“数字经济”“司法”的突现强度都为1.44,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关键词“环境治理”自2016年开始快速增长,2018年快速下降,突现强度为1.72;关键词“大气污染”“雾霾污染”的快速增长时间为2019年,2021年快速下降,突现强度分别为3.44和1.4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三、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合作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协作信息共享平台透明是促进、监督合作完成和推广的有效途径。共同建设和共享是行政区域间协作治理的基本方式,使人民能够分享区域经济发展和制度提供的利益和成果。然而,在多个行政区域之间实现经济效益分配、资源配置和社会政策的公平公正仍值得。只有实现利益相对公平,才能充分保证成果共享,这不仅是建立跨行政区间社会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格局的制约因素,也是提升跨境管理效率的关键所在。目前,各部门和政府系统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传播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技术和操作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服务平台综合建设的实质是信息平台综合建设,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有必要管理其他资源和信息及知识流动元素的有序流动。不仅要建立产业合作信息平台、金融合作信息平台等,还要建立城市地区电子政务信息交流平台等。

(二)加强数字化区域治理

完善业务协调和城市现代化对接机制,打造城市数字化一体化建设专类,深化城市数字化建设各职能部门有序分工和有效配合,建立解决系统、部门、企业主要问题主体责任制,鼓励城市在单一时间点解决突破问题,从独立优化转向全局优化,以促进综合连接和升级。聚焦数字城市融合,推进跨区域城市治理。为促进城市数字化管理标准规范的协调统一,可以通过建设城市数字化标准化平台,交流分享现有建设智慧城市标准化平台的经验,及时总结提炼城市数字化在基础架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等方面的现有经验。应用开发等,形成城市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流程,快速提升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水平。评价内容的优化整合和全面统一的标准体系的创建,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加强合肥都市圈产业规划的协调,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城市之间要相互学习、分享想法、加强互利合作,充分利用经验教训,推动加强数字化区域治理,取得更好成效。

(三)协调各方利益的分配

治理过程中协调各方的利益,需要正确对待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并且从需求多样化的视角和来努力来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公平分摊。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合肥都市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治理主体的利益,通过舆论和公众情绪提炼,收集相关精准信息,提高完善的治理能力,并确保准确性和公平合理。此外,还需要建立协同优势分享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建立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发展的各方利益和目标一致,应特别注意和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积极鼓励开展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各区域管理职能的展开,协调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等。同时,加强地方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各级制度之间的衔接,深入探讨上下级组织协调一致的工作方式,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并培养更多推动力量。引入科学有效的薪酬和惩罚机制以激励所有公众积极工作,也是完善协同组织管理的一大措施。同时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发挥协同优势是深度完善组织管理的又一大措施。

总之,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下合肥都市圈公共安全协同治理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张亚军.数字化赋能长三角协同治理研究[J].上海经济,2022(06):41-56.

[2]赵婕玮,杨凤华.长三角城市群府际协作的集体行动水平提升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2(09):18-29.

[3]徐乐,王海霞,邵帅.长三角协同治理的非对称效应:基于多主体与多区域的双重视角[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02):12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