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睡眠障碍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老年睡眠障碍护理研究进展

蒋学义  王晓玲通讯作者  周书丽  田园

(临潼康复疗养中心  西安市  临潼区  710600)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为了有效缓解老年人群的睡眠障碍,本研究对相关文献展开综述,发现心理状态、环境原因、生活方式、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对其睡眠障碍情况造成影响。为此,本研究提出涉及环境调整、生活作息调整、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等多层面的干预策略,以期提高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睡眠障碍;护理手段;生活质量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睡眠障碍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睡眠障碍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慢性病的风险。据统计[1],我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老年睡眠障碍护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综述国内外老年睡眠障碍护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老年睡眠障碍的护理问题及干预策略,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老年睡眠障碍的现状

1.1 睡眠时间缩短

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其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缩短。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自身体内生物钟变化导致。而在老年人群中,往往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满足身体的生理需求,但睡眠时间的缩短,很可能导致他们感到睡眠时间不足,出现困乏,从而影响正常的活动与健康。

1.2 睡眠规律改变

在老年人群中,可能会因为身体机能的改变夜间需要频繁起夜,或夜间觉醒,而导致其睡眠模式发生变化,或是使其睡眠周期变得碎片化。这样,极易导致老年人在日间出现疲劳感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1.3 易受外因干扰

一些外界因素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例如,噪音、光线、温度等。这些干扰都会导致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从而感到疲劳与不适。众所周知,老年人群“觉”比较轻,也就是说老年人睡的没那么熟[2]。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其深睡眠期通常会减少,而浅睡眠期会增多。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便是外界影响,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睡眠不足,因为他们往往需要的深睡眠期来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1.5 入睡难和易早醒

老年人通常更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和早醒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如荷尔蒙变化、慢性疾病和心理压力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感到疲劳和不适,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老年睡眠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包括改善生活环境、调整睡眠习惯、进行心理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2 老年睡眠障碍护理研究进展

2.1 老年睡眠障碍的类型及特点

老年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睡眠行为障碍等。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睡眠行为障碍包括睡眠中的行为异常,如夜惊、梦游等。老年睡眠障碍的特点是睡眠浅、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下降,且容易受到环境、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2.2老年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策略

2.2.1环境调整

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3]。在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之中,应做好环境护理,避免噪音污染。保持老年人休息期间房间的安静、舒适、整洁、温暖且在日间能够接收到日光的照射,补充维生素D。日间,需要确保老年人居住房间内的通风性,以促进空气流通,环境清新。同时,降低房间内湿度,以免出现潮湿情况,引发老年人身体不适。夜间,需要使用遮光窗帘,一方面,为了避免强光的干扰,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噪音的干扰。同时,舒适的床铺也是保证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在老年人的床铺选择上,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个人喜好调整床铺的软硬,以为身体提供良好的支撑,减少腰部酸痛,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床上备品需要定时更换清洁,以及适当的温度调节,都是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良好睡眠的重要因素。

2.2 生活作息调整

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也是改善其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对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应 指导其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涵盖:起床时间、排便时间、午睡时间、活动时间及频次、入睡时间等)。避免老年人午后长时间的午睡,以免影响夜间睡眠。鼓励老年人可以进行适当的日间活动,例如,散步、打八段锦、打太极等,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以此通过促进血液循环调整体内新陈代谢等来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在饮食方面,同样规律且合理饮食,尽量少食多餐,低盐低脂,并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在傍晚和睡前,因为它们可能会干扰睡眠。

2.3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因素,在老年睡眠障碍人群中至关重要。为了准确识别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使用适当的评估量表对老年人心理状态展开评估,了解老年人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老年睡眠障碍人群,需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保持适当的亲密关系,获得老年人信任,为其具有针对性的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支持,帮助其增强心理弹性,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对于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稍小一点的患者,教授其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以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应积极为老年睡眠障碍人群开展团体活动,帮助其增强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与不良情绪

[4]

2.4 健康教育

为了提升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提高老年人对睡眠障碍的原因、影响因素、自我调节手段等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以提高老年人对睡眠障碍的自我识别能力,做好自我调节,提高睡眠质量[5]

2.5 药物治疗

针对部分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可能通过物理手段干预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需要为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干预[6]。结合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身体状况与医生建议,为其开具适当的处方药物,并在服药过程中对其用药疗效与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得到缓解,需要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与频次,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若患者服药后出现多噩梦、易早醒、嗜睡、精神异常等情况,需要立即停药,结合具体情况再行用药或实施其他干预手段。通常,可选择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帮助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老年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可从环境、作息、心理、教育和药物等多个层面进行,以提高其睡眠质量,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腊云,张刘洋,张茜. 生理—行为睡眠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23,30(18):46-51.

[2] 高吉萍. 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初探[J]. 安徽医专学报,2023,22(1):78-80,91.

[3] 郝佳洁. 综合性护理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5):2675-2677.

[4] 林琴.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753-756.

[5] 张素勤. 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评价[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8):1446-1448.

[6] 王海丽,邹洪敏,秦晶.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