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启示

王 浩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一百年多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竖起了思想解放的崭新旗帜,是我国思想解放史上的里程碑,为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孕育出了影响至今的“五四精神”。202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国各族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党中央对广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因此,弘扬“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加强“五四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激励和情感感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注入新魂。

关键词:五四运动;五四精神;新时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一、五四运动孕育五四精神

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高校青年的爱国热情,他们在街头巷尾,在工厂学校宣传讲演、游行示威,推动了爱国情绪持续高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由此步入了历史的洪流。五四运动是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激起的爱国怒潮。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断奋斗的伟大历史转折点。掀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航程。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为启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倡导白话文,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宣传工作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布满荆棘的艰辛之路。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对十月革命给予了高度评价。后在《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指引一代国人思想变革的航标。在上海,陈独秀同样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呕心沥血、奔走呼号,他尤其重视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理等学说,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一开始就注意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大先进青年和进步社团中,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他们思想解放、渴望新知,勇于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探讨中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很快涌现出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奔走呼号,拖动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此外,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正因为众多人的不懈努力,才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他们以新的革命思想呼唤着中国人民的新觉醒,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了诸多社会思潮的争论,迎接崭新时代。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本质属性,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进步,就是勇于破除封建腐朽的旧事物,追求符合潮流的新事物。民主,与专制、独裁相对。从专制到民主,无疑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第一步,也是走向富强的关键一步。科学,一方面是指各门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是指反对迷信盲从、追求真理的精神。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民主”、“科学”,都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对科学知识和新思想的勇毅探索。

二、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五四”精神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是中国革命的灵魂,并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始终。“五四”精神为共产党人提供了精神支撑,虽历经百年沧桑巨变,却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历经五多千年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五四运动时期,爱国精神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国上下为民族尊严和主权独立而奔走呼号。新时代要继续弘扬这一优良传统,使其不断迸发出强劲的力量。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将爱国放在第一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在充分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过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由内而外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提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全体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全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因此,持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传统文化铸魂育人,增强文化自信,把爱国精神注入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为“五四精神”注入新时代的新鲜血液,使其深扎中国大地,为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添动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五四”精神中进步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体现。改革创新精神深刻凝聚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优良品格,发扬了马克主义实践创新的内在特征,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凝练升华。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制度创新的第一动力,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科技的命脉。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引领者,都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科技实力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在同步增长,综合国力空前提高。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把握好新一轮高科技产业革命的机遇,在激流勇进的世界科技洪潮中,朝着世界科技强国奋勇前进!

三、五四精神的当代启示

五四运动的爆发距今已百年有余,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历久弥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仍然具有引领时代的磅礴之力。百年前的烽火阑珊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迎来了中华民族崭新的春天,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当代青年应接续发扬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换发新的时代光彩、展现新的时代风貌。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5000年未中断的文明血脉。经过岁月漫长洗礼和检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华,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艰难险阻、风雨飘摇而仍然屹立不倒的奥妙所在。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积淀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财富,是当代青年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的文化根基,是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强大动力,是当代青年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命脉。当代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接续五四精神,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其中蕴含的精华,让其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支点,人生发展的根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要求新时代的青年应培养世界大局观,不断增强爱国责任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要看到新时代青年为缩小这种差距所担当的使命与责任。面对国际上冷战思维抬头等问题,应理性思考,把握主动,以高度的爱国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奋勇争先、敢于拼搏的新青年姿态,积极投身于国家发展和建设中来,为民族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振兴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以民族振兴伟业为己任,胸怀高远目标,立成才大志。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当代青年的爱国热忱主要体现在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心支持,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衷心拥护上。在学习工作中,应努力按照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担当、奋勇前行,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知识为依托,充分发扬新时代青年敢拼敢闯的干劲,践行积淀百年的五四精神,将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同时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接力奋斗!

作者简介:王浩(1995年8月)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