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3

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于学新

敖汉旗古鲁板蒿镇康家营子卫生院  内蒙古赤峰市   433309

摘要:目的探讨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侧颈区低领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嗓音和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3.82±0.43)分比(5.55±0.50)分]及围手术期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5%比3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经侧颈低领切口入路,可以减缓术后颈前不适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切口隐蔽,病人术后嗓音满意度及美容满意度高,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侧入路;嗓音障碍;美容效果

随着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手术已成为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传统的经颈前低领切口术式因其操作便利和并发症较低而被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病人对术后美观要求的提高,更为精细和美容效果更好的手术方式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探讨其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恢复及美容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手术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病人80例,并随访3个月以上。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经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的传统术式;观察组40例,采用侧颈部低领切口侧入路的手术方式。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所有病人或近亲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 甲状腺肿瘤80例一般资料比较

类别

描述

对照组数据

观察组数据

(tχ²)

P

性别

男/女

5/35

6/34

0.87

0.159

年龄

平均±标准差

44.12±10.26

42.40±11.45

2.57

0.382

病理类型

结节性甲状腺肿

8

10

0.67

0.463

甲状腺腺瘤

4

6

桥本甲状腺炎

9

4

甲状腺癌

19

20

手术方式

甲状腺次全切除

5

7

0.716

甲状腺腺叶切除

16

13

腺叶及峡部切除

19

20

1.2 纳入标准

①单侧病变;②B超考虑良性者,结节长径小于5cm,界限清晰,活动度可,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③考虑恶性者,结节长径小于1cm,且术前行穿刺细胞学证实,彩超及CT检查未见肿瘤外侵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④恶性病人术中癌灶未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

1.3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颈部手术史和放疗史;②合并明显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③有凝血功能异常或甲亢;④复发或二次手术病人;⑤术前B超考虑良性,术中冰冻为恶性且病灶>4cm,或者单侧甲状腺癌因病情需要处理对侧的病人;⑥术中冰冻为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类型甲状腺癌病人。

1.4 手术方法

观察组:全麻达成后,病人平卧位,肩部垫高20°,头部稍后仰稍偏向健侧,于患侧颈部胸锁关节上方1cm、胸锁乳突肌上沿皮纹向外取低领弧形切口约4~5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颈阔肌,于颈阔肌深面适度游离皮瓣,显露胸锁乳突肌下段,找出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间的自然空隙,伸入拉钩,显露肩胛舌骨肌,在肩胛舌骨肌下方显露颈内静脉,并注意保护,继续向前游离,显露颈前带状肌群并向上提起,完整显露患侧甲状腺叶。将甲状腺向外下方牵拉以便于充分暴露胸骨甲状肌-喉三角,当上极位置较高时,可进一步分离肩胛舌骨肌上段与颈内静脉之间的三角间隙,有助于识别并保护EBSLN,紧贴甲状腺上极被膜操作,切断甲状腺上极血管,采用脱帽方法原位保留上位甲状旁腺及血供。沿气管食管沟外侧逐步显露喉返神经(RLN)至入喉处。分离结扎甲状腺下极血管,保留下位甲状旁腺,游离甲状腺至气管表面。根据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及术中冰冻结果,考虑良性者行单侧腺叶次全(仅保留背侧喉返神经入喉处少许腺体)或全部切除,如术中冰冻为恶性,则根据恶性病灶大小,进一步行腺叶及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伴有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到腺叶及峡部切除组中)。而术前穿刺明确为甲状腺癌者行腺叶及峡部切除,再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清洗创腔,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皮内缝合皮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的手术方式。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如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第3天血清钙浓度、术后并发症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估两组病人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分数越低证明疼痛感越弱;术后嗓音满意度采用嗓音障碍指数(voicehandicapindex,VHI)量表进行调查,评估两组病人术后1周及1个月的嗓音障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病人主观上感觉自己发音障碍状况越严重,手术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以总分≥1分认为临床上有意义,统计有临床意义的病人数目进行组间对比。术后美容满意度的调查在术后3个月以电话问询的方式进行,按照病人的主观感受来评价,分成满意和不满意两种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建立资料库,定量资料用xˉ±s表示,行t检验分析,定性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疼痛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指标

对照组

观察组

t

P

手术时间(分钟)

73.19±25.78

69.85±20.51

-0.82

0.430

手术中出血量(毫升)

28.22±16.30

20.08±14.60

-1.15

0.229

术后拔管时间()

5.36±1.67

4.88±1.31

1.55

0.052

术后第3天血清钙(mmol/L)

1.98±0.21

2.02±0.12

3.95

0.061

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5.55±0.50

3.82±0.43

20.29

0.007

2.2 两组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围手术期暂时性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10)。见表3。

表3 甲状腺肿瘤80例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并发症类别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

说明

暂时性低钙血症

4(10.0%)

2(5.0%)

喉返神经损伤

3(7.5%)

1(2.5%)

喉上神经损伤

5(12.5%)

0(0%)

总发生率

12(30.0%)

3(7.5%)

2.3 两组病人术后嗓音及美容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1周(2例比12例,χ2=8.66)及术后1个月(0例比7例)的VHI评分≥1的病人例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比了两种不同的甲状腺肿瘤手术方式:传统的经颈前低领切口中间入路与侧颈部低领切口侧入路。通过详尽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我们旨在评估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效果与安全性上的差异。

尽管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第3天血清钙值两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早期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采用侧颈部低领切口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可能带来更低的术后疼痛感。这一发现与手术入路的创伤性和神经损伤风险直接相关。侧颈部低领切口侧入路可能由于避免了重要神经结构,因而减少了术后疼痛。

此外,两组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情况的比较也显示出显著差异,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比30.0%,P=0.010)。特别是在喉上神经损伤方面,观察组未发生任何案例,而对照组发生率为12.5%。这进一步证实了侧入路手术方式在减少重要神经损伤方面的潜在优势。

术后嗓音满意度和美容满意度的调查也支持了侧入路手术方式的优越性。观察组在术后1周及1个月的嗓音障碍指数(VHI)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侧入路手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尽管两种手术方式在一些基础围手术期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从术后疼痛、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关键临床结果来看,采用侧颈部低领切口侧入路的手术方式似乎提供了更优的术后恢复体验和更低的并发症风险。这些发现强调了评估新手术技术时,除了基本的手术指标外,更应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高明,郑向前.甲状腺癌过去与未来十年[J].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1-6.

[2]储昭新,钱永祥,严建明,等.经带状肌间入路暴露甲状腺上极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6):38-41.

[3]朱峰,邬一军,沈亦斌,等.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7):847-850.

[4]蔡保中.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及经颈白线入路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9):73-75,85.

[5]杨建辉,张光耀,王海明,等.单侧甲状腺良性疾病经胸锁乳突肌内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