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要点

孙艺铭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是保障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合规性的重要工具,财务报表审计重点针对财务数据的精准性与真实性实施审计,但是内部控制审计重点针对企业内部经验与管控机制的实效性实施审计,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便可以大幅提升审计效率,减轻工作量,深化审计的全面性,并拓宽审计的覆盖领域。基于此,文章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要点

1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从被审计单位角度来看,通过有效开展整合审计,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和经济负担。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整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两种业务同时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此就可以避免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审计成本,使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负担得到降低。同时整合审计还可以获取大量与财务报表可靠性有关的内控审计证据,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双重目标审计的过程中,可以降低工作量,避免重复取证或者重复调查,因此也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适当降低审计收费。从审计单位角度来看,整合审计可以印证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降低审计风险。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证据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审计人员在开展整合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分析,调整和完善财务报表审计中实质性审计的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与此同时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执行结果还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开展风险评估,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成效。此外,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本身是存在复杂逻辑关系的,其中一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为另一种审计提供思路和线索。在实质性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在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错报之后,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寻找关联控制点上存在的控制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同样,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某控制点存在重大缺陷,则说明财务报表在相关账目中可能会存在重大错报,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报表审计活动。通过双方整合,注册会计师可以有效运用对方的工作成果,从而促进审计效率的全面提升和审计风险的不断降低。

2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工作要点研究

2.1控制测试阶段

控制测试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环节。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框架下,财务报表审计需要在确认有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单纯依靠实质性程序不能提供足够审计证据时,执行内部控制测试。控制测试主要是为了验证控制在相关期间的有效性,本质上是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由此可见,在整合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内部控制测试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测试来完成两个目标:一是获取足够的证据以支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二是为财务报表审计中控制风险的评估提供证据支持。内审人员在实施控制测试时,应当采用询问有关人员、观察生产活动、查阅有关文件等多种手段。针对测试项目的选择,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公司整体控制水平有较大影响的控制环节上,并且要考虑到获得证据的易得性以及证据本身的性质。如果有多个控制项指向相同的误报风险,则不需要全部测试审查,只需选取能证实其有效性的控制项进行检验。在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师往往仅检查单一控制项,然后以此为依据来判定其对后续审计工作的影响。由于审计范围没有涵盖全部的内部控制控制,所以有关的检验结果并不能充分证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在整合审核中,审计师必须将控制测试的范围扩展到更广的范围,以保证获取充分的证据,以确保获得足够的证据来支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意见。

2.2实质性测试阶段

为了保证审计结论得到足够的佐证,对财务报表进行实质性测试是整合审核一项重要内容。实质测试包括对交易的仔细检查,账目平衡和财务报表列出检查,并实施分析程序。并以内部控制审计为基础,对测试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机和范围等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所获得的审计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制定实质性测试方案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特别关注已找到的控制漏洞,若发现财务报表存在严重差错,需全面考虑相关错误对于以实施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双重影响。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严重差错,通常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缺陷。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总体效果与效率,审计师应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实质检验的基础上,再对会计报表进行更深入的审计。

2.3评价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大体上可以分为设计层面的缺陷以及执行层面的缺陷,并按其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将其划分为重大、重要和一般三类。在审计期间,审计人员必须对这些缺陷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单个缺陷还是所有缺席因素共同造成了严重的控制问题。对内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由缺陷而引起的会计报告差错的可能性。二是由于这些管制缺陷所造成的差错数额大小。所以,在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价时,应该参照会计报告中所规定的相关数值,对其进行评价。内审人员在评价内控缺陷时,不仅要基于职业判断,而且要综合考虑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要的判断和结论,要有详尽的记录。在报告中,应当清楚地说明"可能性"及"重大错报"的相关内容。从而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增强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2.4审计报告阶段

在审计任务完成后,审计人员需要对内部控制的测试成果、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揭露的任何误报、识别出的所有控制缺陷,以及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该项评价旨在查明知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审计过程中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误报及重要的内控漏洞的判断,并依此拟定审核报告。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规定,整合审核时,,审计人员应当分别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出具不同的审计报告。在进行内控效能评估时,其评估结果可能为“无保留”、“否定”和“不能”三种不同的意见。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提出审计意见时,一定要保证审核内容没有被限制;当审核内容受到限制时,需在报告中说明因审计范围受限无法给出明确意见。而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主要可以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在准备上述两类审计报告时,应在其报告中指明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已经被审核,并说明所公布的是何种类型的审计意见。应当指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持负面态度,并不表示企业的会计报告就一定有重要误报。在某些情况下,受审核方已经根据CPA的意见对其会计报告作出了相应的修改。所以,在报告中,应当详细地体现出审计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并保证其真实、透明。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二者之间的有机整合,则利于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促使企业经营发展达到预期,如可以帮助企业赚取更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但要想达到这种整合目标,切实发挥出财务报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的作用,则需要有关企业加强对相关策略的研究、了解。相信在未来,我国企业必然会不断完善该方面的制度,不断优化这方面的工作内容,从而促进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更深层次地进行整合,推动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行。参考文献:

[1]周博宇.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0(21):139.

[2]柏灵.企业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19):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