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刘风英

榆林市第十幼儿园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混龄交往则为幼儿提供了较为丰富且复杂的交往环境,对其社会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混龄交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混龄交往中,幼儿能够运用更多的策略进行问题解决,表达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其情绪调控能力和同理心也得以发展。此研究结果为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指向了幼儿教育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混龄交往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混龄交往;情绪调控能力

引言:幼儿和不一样年纪的小朋友一起玩可以帮助他们更好成长。和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的朋友一起玩,可以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这样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了研究这个事情,我会通过观察和访谈,来看看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玩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希望这个研究能为幼儿园的老师们在设计活动和教学时提供帮助。

1、幼儿的同伴交往及混龄交往的概念及理论背景

幼儿的同伴交往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社会技能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情绪的调控方面,同伴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伴交往能够提供一个环境,让幼儿得以模仿、学习乃至于实践社会技能和行为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以及如何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想法。而混龄交往,是区别于同龄交往的另一种形式,即混合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一起交往。混龄交往在推动幼儿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更大的年龄跨度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这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及社会技能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混龄交往更易于培养幼儿的帮助他人和接收他人帮助的习惯,幼儿在与年长或年幼的小朋友交往中,会更加注重合作,而非竞争,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格。由于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处理问题、表达感情上的差异,混龄交往为幼儿提供了更多元的情绪表达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

2、混龄交往对幼儿社会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影响

当幼儿进入到人群中,同伴交往就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同龄交往帮助他们找到了具有相似能力、兴趣和需求的朋友,但当他们与年龄大或小的伙伴们交往时,混龄交往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从社会角度来看,混龄交往为幼儿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社交场景。相较于同龄交往,混龄交往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促使幼儿在面对各样的社交场景时,需要更积极地把握规则,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不同年龄段的伙伴们交往。研究显示,混龄交往对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产生积极影响,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深入、细致地思考,表达和认知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3]。对于幼儿的社会发展而言,混龄交往无疑提供了一种独特并且关键的交往方式。通过混龄交往,幼儿在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和认知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同理心的也在不断地塑造他们的社会性格,并且引导他们发展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理解力的个体。

3、混龄交往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提升策略

混龄交往是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模式强调的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共同进行活动或游戏,进一步促进他们的互动交流和社会能力的发展。通过混龄交往,儿童可以学习到不同年龄段的交往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模式可以鼓励儿童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启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推动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在混龄交往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差异,设置恰当的角色和任务,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在设计活动时,应注重儿童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兴趣。混龄交往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有所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3]。教师应该以儿童为主体,引导他们在混龄的环境中发展各种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习惯。

有效地运用混龄交往提升幼儿的社会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儿童不同的学习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通过各种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混龄交往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处理不同年龄儿童间的矛盾和冲突,如何保证每个儿童的权益,如何调动所有儿童的积极性等。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混龄交往为幼儿教育开拓了新的视角,为儿童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混龄交往的实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有耐心、爱心和专业的素质,还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早期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应予以配合和支持,以实现混龄交往在幼儿园中的广泛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势。

4、混龄交往研究结果的分析及讨论

从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混龄交往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在之前的两个章节中已有详尽讨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混龄交往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确保每个孩子在混龄交往中悦同一般平等的机会,如何避免年龄差异过大导致的能力差异过大等问题[5]。这些挑战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针对性地解决。混龄交往也对未来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启示,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共鸣能力和社交技巧,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混龄交往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即通过混龄交往的形式,向幼儿示范并实践社会交往的各种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有效的社交策略。有必要指出的是,混龄交往并非终点,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好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调控能力。无论是针对混龄交往的实施,还是对其效果挑战的反思,都应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效果为核心,全面推动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行为的深度探讨,揭示了混龄交往在发展幼儿社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问题解决策略,表达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这为幼儿园教育实践和日常活动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但同时,也需注意混龄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如何更精确地规划与调整,以充分利用其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后的研究方向可探索混龄交往的更多可能形式和实施策略,助力优化幼儿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绍杰.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J].女报,2020,(06).

[2]张文凤.幼儿园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J].家教世界,2022,(12).

[3]王芸.大班幼儿在混龄游戏中同伴交往研究[J].读与写:下旬,2021,(11).

[4]陆德斌.混龄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研究[J].文理导航,2020,(36).

[5]吴凡.巧用混龄游戏,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