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服务保障 助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2

加强服务保障 助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沙海拉·木拉斯别克

巩留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站  新疆巩留县 835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进展,对农机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农机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需要构建一个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农机化生态。本文就农机化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对策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其目的是全面利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生产作业,实现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减轻农民劳动负担,持续提高农业生产率,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产资源实现最佳土地产出率和环境保护,通过机械化生产的合理开展实现农业有序繁荣。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农业机械相关的设计、制造、检测、推广、使用、经营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农机化生产的新模式和农业机械新装备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但农业机械化生产在我国农业中全面实施仍需要大量的配套工作进行落实。 总体上看,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仍相对保守,先进农机技术的普及与推广难度较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转型与技术推广仍是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

1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农村主要劳动力去城里打工人数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加上老龄化严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只能依靠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为了提升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化生产,必须要将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以此制定出符合区域化农业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2推动农机化高质量发展措施

2.1加快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现代农机装备产业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支持农机装备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集团。促进农机装备质量提档升级,攻克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在农机装备上应用的“卡脖子”难题,推进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关键零部件研发,积极引进国外高端先进技术。

2.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机合作社执行的作用

对于农机化事业发展来说,农机服务组织是其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当前农机服务组织依然存在薄弱环节,比如经营管理不善、示范引领作用不佳、服务功能不强等,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进而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在当前抚顺大部分乡村地区,农机合作社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的现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农机主管部门要多关注这些问题,政府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惠农活动,持续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并购置本地农业生产较为紧缺的农业设备。为全面提高办理补贴工作效率和政策知晓率,农业农村部门从政策宣传、补贴申请、补贴发放等环节入手,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增加工作透明度;加强实施监督,切实保障补贴资金安全。通过打通“线上” “线下”渠道,使农民群众搭上农机补贴“直通车”,做到服务“零距离”。乡镇农机站作为农机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政策的执行者,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积极落实农业机械化的各项工作,还要辅助农机生产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农机化生产。

2.3创新服务形式

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承包、租赁、互换、入股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适当提高流转价格,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在粮食作物种植连片集中、规模较大的平原地区,鼓励开展土地生产经营全程托管,探索实行整建制村土地“大田托管”。在丘陵山区重点推广半托管服务,实行“套餐式”服务、 “点单式”作业。

2.4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推广效率

随着时代发展,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信息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更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农机推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推广效率、扩大推广范围,强化与农机使用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一方面,利用智能信息推送功能替代传统人工宣传、技术宣讲等工作,结合大数据分析能够为每个农民推送适合的农机产品、技术、配套农艺、农作物品种等信息,从而提高农民合理开展农机化生产的能力。 另一方面,利用信息网络的便捷性,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与监理人员联系,在开展农机推广的同时,能够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提高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质量,优化农民的咨询和购机体验。

2.5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密切合作,保持目标一致、思路一致、行动一致。各地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农机与农艺融合经验,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创新设计,将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进行整合,促进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的集成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特别要扶持农机大户,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导向,组织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跨区作业,在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的基础上提高农机装备安全性。

2.6充分发挥推广部门服务功能

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将基层农机推广部门服务效能最大化,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设备推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的提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强化农机化新技术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农户宣传讲解新机具设备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杜绝违规操作,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农机部门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引入适用性高的机具设备,提升农民的认可性、接受性。此外,农民在购置农机设备后,农机推广部门应加强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及时地了解掌握农机使用情况,指导农户解决在使用时的疑难问题,并结合反馈情况,及时做好对农业机具设备的优化工作,提升农机化新技术的使用性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

2.7持续推进农机化服务能力建设

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落实金融、保险、税收等支持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落实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惠农政策。加强高等院校农业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

2.8规范管理农机和农机手

随着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农机手和农机驾驶员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无证驾驶和没经过培训就上机操作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结合农机安全年等活动,积极组织农机手开展培训,同时组织农机监理人员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纠正违章,消灭故障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结语

农机化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实施方式,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认可和应用的生产模式,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技术水平、农机化普及程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我国农机化生产已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应用。 未来在农机技术快速本土化、合理化、智能化的驱动下,农机化生产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农机普及率也必然持续提升,为农业生产的高质量、科学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参考文献

[1] 童建辉,周开良,毛振华,等.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03):200,202.

[2] 肖文娜,李庭奇,赵丽.阜阳市农机与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01):102-103.

[3] 张传振.现代农业机械管理与新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