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措施研讨

耿庆喜

身份证号码:37032119891006183X

摘要:在建筑设计的宏观框架中,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深刻地塑造着使用者的生活体验和工作效率,而且其运行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能源消耗。在当今日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潮流中,深入研究节能减排策略的价值不容忽视。因此,优化这一领域的技术和实践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措施

1做好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扩张,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缺乏有效的节能和环保意识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因此,施工领域的技术革新至关重要,这需要在资金、物质和人力资源上进行大力投入,以驱动技术的创新进程。审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庞大的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供暖通风空调系统,其能耗占比不容忽视。例如,过重的制冷设备可能导致运行不稳定,耗费巨资且浪费能源。冬季,为了维持适宜的室内温度,空调暖气可能过于强劲,引发室内外温差,迫使人们开窗透气,进一步加剧能源消耗。随着居住空间的扩大,采暖通风空调的能耗也随之攀升,加剧了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能源供应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在这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当前,建筑工程依赖非可再生资源来调节室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将加剧能源枯竭并引发环境危机。因此,优化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建筑暖通空调节能减排设计的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在构建建筑的暖通空调体系设计框架时,整体协调性被视为基石中的基石。它对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精湛技术技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旨在通过这种整合策略,推动整个系统设计的高效优化过程。整体性原则不仅指导着设计思路的连贯性,而且任何与系统规划相关的问题,都需迅速并全面地从这个原则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2.2动态原理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暖通工程项目的特性尤为显著,它本质上是一个高度集成且精细的体系工程,其设计流程的演变是连续而富有变化的。因此,设计策略必须具备前瞻性和全局视角,强调动态适应性。设计师们在规划阶段,不仅要精确评估每个环节,还要深入挖掘潜在的动态影响因素,以科学的方法对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确保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安全性的考量。

2.3加强技术研究

在当前全球关注环保的大背景下,推动建筑行业中供暖、空调及通风系统的革新技术研发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契合了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迫切需求,而且是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优化这些系统的效能,我们不仅能大幅降低能耗,还能探索并实践能源高效回收和再利用的策略。尽管我国在建筑空调技术领域已积累了深厚的底蕴,但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以此驱动整个建筑业的创新升级和稳健前行。

3暖通系统节能减排具体措施

3.1使用清洁能源与再生速度快的能源

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着重于能源源头的创新,转向更为环保且更新迅速的能源供应方式,以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比如,可以通过在建筑物顶部开辟空间来安装高效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这种系统以其简便的安装、低维护需求、零污染的能量转换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成为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绿色能源的重要来源。此外,太阳能热板也被应用于供热管道,不仅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水,还增加了其利用太阳能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部署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需充分考量地理位置、建筑高度、朝向、结构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光伏组件,并科学规划布局,确保其既为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系统供电,又能供应暖气。然而,我们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太阳能,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等,为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更多元化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从而助力整个系统的节能减排目标。

3.2空调冷冻水系统优化

在建筑能效提升的策略中,对冷冻水系统的改良扮演了关键角色,它标志着对传统系统的深远革新。早期的冷冻水系统采用单一的两管制设计,其运作基于水自然循环为建筑物提供冷热供应,尽管操作简便,但能源效率相对较低。这种系统的一大局限在于无法灵活地支持住户在不同区域切换供暖和制冷需求,特别对于大型建筑来说,难以满足住户对分区定制的舒适度要求。引入四管制水系统作为优化手段,为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带来了显著提升。在四管制设计下,住户得以自由地调整各区域的空调系统,无论是制冷还是供暖模式,都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定,从而实现室内温度和湿度的个性化控制。这样不仅提升了居住体验,还有效降低了整个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能耗,实现了节能与便利性的双重目标。

3.3空调水循环系统优化

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不仅受其核心功能影响,还密切关联于水循环系统的精密设计。这个系统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实现热量交换和温度调控。管道的选择与布局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直接影响系统的能效表现。首先,管道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需基于实际运行条件,如预期的水压和温度,对管道的耐腐蚀性和强度等性能指标进行精确评估。这种科学的决策过程有助于确保管道的耐用性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其次,为了预防后期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暖通设备的配件,如压力测试装置和风管,可以考虑预安装策略。这样可以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安装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确保预装组件的顺畅运行。管道的设计,包括其倾斜角度、路径规划和安装高度,都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和内部空间布局,以优化水流流动,防止不必要的阻力和泄露,从而提升系统的效能。最后,定期维护和水质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清洁空调水循环系统,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可以保持系统的高效运作,进一步增强建筑暖通空调的节能性能。

3.4新风系统的热回收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高效的空气净化系统——新风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并非简单的排废气,而是通过精密的循环和过滤技术,将室内的浑浊空气排出,同时引入室外清新空气,经过一系列处理如过滤、除湿和加湿,再通过热能转换设备,确保室外空气中的微粒,包括细菌、病毒、烟尘和异味得到有效清除。这一过程无需额外能源投入,旨在持续维护室内空气的清洁度和活性。特别地,增设电子除尘器能够捕获极细微的尘埃,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此外,新风系统还配备加湿装置,可将室内湿度调整至约40%的理想水平,为居住者创造宜人的环境。在考虑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时,应当优先考虑整合新风系统和高效热回收技术,以此显著降低通风换气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理念。

结论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全新视角中,建筑的能效优化和资源管理成为暖通空调工程的核心任务。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聚焦于创新节能减排策略的整合、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技术集成。通过精良的设备选择和前沿节能技术的导入,我们旨在显著提升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参考文献:

[1]熊俊松.分析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方案[J].建筑•建材•装饰,2020(16):151-152.

[2]徐爱玲.通风空调工程预算的编审工作[J].装饰装修天地,2020(2):230.

[3]李晓东.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问题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20(23):115-116.

[4]范志成.医院净化空调工程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20(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