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试论如何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额尔敦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蒙古族第一中学  邮编:029100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怎样将高中语文教学进一步优化,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就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优化;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新课程理念成功地将高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恢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学科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机遇,更多的是一种挑战。新课改给传统的应试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对提高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良好的培养

1.开展研究式教学

语言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关系到语言技能、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整体提高。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赋予了语言本身纯粹的美,成为一种政治帽子,语言本身的纯美变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中国读现代杰作的高水平时鲁迅的“从草药到书店”,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描绘鲁迅童年的乐趣,但文章的主题被归类为反政治主义的封建主义文章,鲁迅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批评三维书店的封建和无聊的味道。但是,浏览文章来品味文字的含义,却与高中生的思想和兴趣非常吻合。在新编教科书中,逐渐放弃过去使用的旧版本的知识内容,并建议使用与现实相关的新教学方法,并与文章的内容保持一致,以便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培养提问能力对促进学生不同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1)详细询问,问一些额外的问题。比如荷花池中的月光教学过程,描述荷花池中的月亮之美,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并要求学生更多地了解这篇文章。(2)教师问相反的问题。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问题时,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内化知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3)师生平等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交流空间,学生可以质疑一些教师的想法,并要求教师提供具体的答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选择一些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在与学生互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解决课文中的问题,制造困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使语文课堂自主学习化

自主学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不是教师对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的作用不是“授鱼”,而是“授渔”,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应创设有利条件、环境,启发学生如何去学?应该学什么?自主学习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一定的知识面上,通过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再获新知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知识。它是在教师传授一定学习方法上进行的。自主学习还包括探究性自主学习。探究性自主学习是在学生基础性的自主学习上的发展,它是学生在掌握课文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自己进一步独立思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高层次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有理论深度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

三、进行有效拓展

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拓展、延伸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和再创造。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四、开发新教材,利用新教材

1.落实语文知识教学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突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减负工作,因此,课堂教学时间、课后作业时间、学生自习时间一再减少。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忽视自身语文知识的完善,片面追求语文学习的实践化、自由化。很多语文教师也是如此,为了突出语文课堂的新课改氛围,往往会舍本逐末,片面追求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越是新课改,越要突出语文传统知识的重要性。语文知识是学生理解我国传统、学习我国经典的首要途径。例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一系列的文言现象:实词、虚词、常用词、一词多义等,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2.强调语文课堂效率

新教材删繁就简,将语文教材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传统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兴趣爱好,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分为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可选性和自由性。对于必修学科,按照阅读鉴赏、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三部分实施教学。阅读鉴赏强调语文知识教学;梳理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思维逻辑性;名著导读提高语文教材的趣味性。与传统语文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在教材编写体制上,而且在教材的文本结构安排、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下的语文教材还在口语表达、写作训练、人际交往等方面提供了新契机,实现语文专项教学。每周的作文课、口语训练课、社会实践课等,都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可能。

3.拓宽语文教学广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成语、拼音、改错、文言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大多难以脱离语文的范畴。学生学来学去始终是不变的几样,自然会感到枯燥。在新教材中,除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开设了语文专项教学,如口语表达、写作训练、课外阅读等专项。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娱乐热点问题、政治焦点等内容,都得以在新教材中体现。在新教材的名著导读环节中,每册两部中外名著阅读,共有十部名著收录在新教材之中。名著导读环节又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三方面,从社会、人性、时代三方面充分还原名著形成的过程。通过中外名著的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在人情冷暖、社会变迁中感受人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究实践,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是一个长期曲折上升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新问题、新契机仍需要语文教师去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艳.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拓展空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