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肉羊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影响肉羊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周延辉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本文着力从基本要素、市场需求、企业导向和政府调控四个方面,对影响肉羊产业发展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肉羊产业链运行效率,有助于提升中国肉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为相关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和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肉羊、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肉羊产业是畜牧业中的“朝阳产业”,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一方面是市场对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和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面对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压力的不断加大;从经济角度看,羊肉价格的稳步上涨使得养殖户收入增加,而禁牧、限牧的政策缺少合理经济补偿机制;从技术角度看,一方面舍饲成本高的问题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是现代畜牧业提出了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从生产力角度看,传统放牧养羊与多数农户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而建设现代畜牧业又必须以一定的规模化养殖为基础;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一方面是对高质量,高品质羊肉产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是肉羊产业链间的相互脱节,导致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一、基本要素

1.基本生产要素可以划分为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初级要素)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高级要素)两大类。

2.初级要素即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劳动力和土地、水利等构成。肉羊产业的生产环节对传统生产要素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初级要素的重要性至今不可忽视。初级要素对于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肉羊生产在丰富的资源供给条件下得以在低成本水平上进行,从而增强肉羊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以此推动肉羊产业的发展。

3.高级要素及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现代生产设备和先进管理方式等。现代生产要素不是自然生成的,是需要依靠持续的资金、技术投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降低成本或为消费者提供优良品质的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的。

4.畜牧业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互结合的过程,高级要素和专用型要素的培育需要长期的过程和充足的资本。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农业社会里,传统生产要素对肉羊产业发展和竞争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的生产主要来自于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这时,对肉羊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是高级生产要素。肉羊产业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外,更要加大肉羊产业的高级要素和专用型要素的投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形成本国肉羊产业的独特优势。

二、市场需求

1.按区域划分可划分为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

2.市场需求的内生动力主要由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健康消费观念增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组成。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类的直接消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而畜产品的消费水平在逐步提高,人们追求高蛋白食品的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羊肉产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的典型代表,肉羊的饲养过程中主要以饲草料喂养为主,与生猪、禽类饲养相比,受添加剂、兽药污染的可能性小的多,有了这些安全保障,正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因此,市场需求成为肉羊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企业引领

1.产业价值链:在肉羊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企业联结形成了一条从生产到消费的产业价值链,肉羊屠宰加工企业以其前向控制羊源,后向开拓市场在肉羊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为肉羊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2.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划分。肉羊产业发展包括肉羊养殖、羊肉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其中肉羊养殖环节依赖于产前投入要素,包括肉羊的繁育、饲料加工、疫病防控等,这些要素产业称为肉羊产业的上游产业。肉羊产品的市场销售环节依赖于肉羊产品的运输、储存、营销渠道等,这些产业称为肉羊产业的下游产业。

3.经营主体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屠宰加工企业只有与最好的下游企业联合,才能保证在市场条件变化时其产品依然能够卖得出去,与其下游企业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屠宰加工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必要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可以为肉羊屠宰加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服务;有竞争力的下游企业则可以通过“提升效应”直接拉动肉羊生产的发展,因此,产业链经营主体之间的竞争、协作程度直接影响肉羊产业发展状况的好坏。

四、政府调控

1.政府宏观调控体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其主要作用:一是弥补市场失灵,完善资源配置机制,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益问题;二是直接体现经济发展战略意图,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三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政府出台产业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各项经济政策具有导向意义。政府通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整治生态环境,重视畜牧科学研究,肉羊繁育和饲养管理先进技术的推广,从而改善肉羊生产要素。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调控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企业行为,如政府通过实施肉羊生产相关补贴政策,完善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机制,来影响和调节肉羊的生产和需求。

总之,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肉羊产业发展正处于矛盾叠加期,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将会严重制约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从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对肉羊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赋予传统肉羊产业以新的内涵,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来改造传统肉羊产业。

参考文献:

【1】马宁,关于发展肉羊产业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04(3):4—5.

【2】张德鹏,我国肉羊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07(3):74—75.

【3】徐宏玲,李双海,中国肉羊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4(6):20—22.

【4】钱宏光,国内外肉羊发展趋势及国内肉羊业存在的问题[J].饲料广角,2000(15):5.

【5】肖西山,中国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5(1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