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庄银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早期直肠癌患者50例,将应用EMR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MR组,将应用ESD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S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整体切除率、术后远期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整体切除率、1年、2年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直肠癌患者应用EMR与ESD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ESD手术相对复杂,时间较长,但能够提升整体切除率,降低远期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手术费用较高,可依照患者意愿酌情选择不同手术进行治疗。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直肠肿瘤;复发率;生活质量

内镜下微创技术发展以前,早期直肠癌常用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包括区域淋巴结、肿瘤附近的肠袢均为主要手术范围,能够将病灶完整切除,同时为了防止转移与复发,需要在切除原发病灶基础上行淋巴结清扫[1]。但是,手术范围较大,术后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肠粘连、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消化道肿瘤开展的内镜技术主要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氩气刀凝固术、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热活检钳摘除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等[2]。目前,我国临床对于早期直肠癌患者多推荐使用ESD与EMR,但是对于两种手术的效果分析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本研究选取5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EMR与ESD对早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早期直肠癌患者50例。将应用EMR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MR组,将应用ESD治疗的25例患者纳入ESD组。EMR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6.26±4.82)岁,病灶最大直径(1.71±0.52)cm。ESD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6.19±3.33)岁,病灶最大直径(1.83±0.3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胸片、心电图、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常规检查,确定符合手术指征后,进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全身麻醉处理,给予指脉氧及心电监护等生命体征监测。EMR组患者应用EMR治疗,将0.9%的氯化钠溶液注入病变部位并将其抬举,采用圈套器切除。观察圈套切除标本的完整性,若有残留,则再次圈套切除,标本固定送检,创缘予以钛夹夹闭,充分抽吸肠腔内气体后退镜。ESD组患者应用ESD治疗,以奥林巴斯290电子肠镜进行手术,确定患者病变部位,用Dual刀在病灶边缘5mm处标记,随后于黏膜下注入亚甲蓝、甘油果糖及肾上腺素,直到病变部位明显凸起。用针型刀环切,以IT刀进行黏膜剥离,注意不要对瘤体造成损伤,随后进行常规止血操作,并依照患者实际情况应用钳夹封闭创面。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治疗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与术后1年、2年和3年复发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与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排便时间(h)

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

治疗费用(元)

EMR组

25

65.15±13.47

51.82±8.08

47.85±10.98

35.57±6.13

13352.15±223.26

ESD组

25

72.95±14.34

52.35±9.12

48.62±11.23

36.31±7.15

16223.24±287.37

t值

-

8.756

0.314

0.347

0.547

53.5477

P值

-

0.000

0.721

0.568

0.575

0.000

2.2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与术后远期复发率比较

两组整体切除率、1年、2年和3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与术后远期复发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整体切除率

1年复发率

2年复发率

3年复发率

EMR组

25

96.00

4.00

4.00

8.00

ESD组

25

100.00

0

0

0

X2

-

0.577

0.756

0.756

1.247

P值

-

0.447

0.234

0.234

0.106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穿孔

迟发性出血

感染

总发生率

EMR组

25

0

0

1

4.00

ESD组

25

1

1

2

16.00

X2

-

-

-

-

2.348

P值

-

-

-

-

0.085

  1. 讨论

早期直肠癌患者大多无明显不适现象或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已经进入到中期或晚期,出现淋巴结转移现象。因此,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患者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直肠癌来说,内镜下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费用低,而且不会对生活产生影响[3]。有研究发现,应用内镜下剥离术,手术较为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消化道肿瘤直径<1.5cm,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剥离术整块切除率无明显差异。因此,本研究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直肠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希望为临床早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4]

本研究结果表明,EM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EMR与ESD均具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其中EMR更简单、省时、花费更少,但有残留风险。ESD相对复杂、耗时、花费大、但剥离更完全、残留风险小。所以对患者临床选择上可以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ESD组整体切除率高于EMR组,远期复发率均低于EMR组。由此证明,应用ESD手术能够提升病灶整体切除率,降低远期复发率。这是因为,EMR的原理主要是在内镜下应用高频电刀与辅助设备,一次性将整块较大的黏膜下病变切除,对于患者的创伤较小,而且不会影响肠道结构。有研究发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ESD与EMR进行治疗,对整体切除率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数据样本量过少,对结果分析有限[5]。因此,还需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进行持续深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虽然ESD操作复杂,但是对病灶旁组织损伤较小,而EMR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切除可能造成周边组织损伤,因此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有研究发现,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内镜下切除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切除术者。

综上,早期直肠癌患者应用EMR与ESD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ESD手术相对复杂,时间较长,但能够提升整体切除率,降低远期复发率,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手术费用较高,可依照患者意愿酌情选择不同手术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田原,曹金永,马志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健康之家, 2023(18):93-95.

[2]段红良,赵红梅,辛建锋,王进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7):798-801.

[3]曲东.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77-78.

[4]何应碧,田斌,张小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8):14-16.

[5]吴炜,任麦芳,段振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17):1793-1796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