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Ⅱ型呼衰治疗中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Ⅱ型呼衰治疗中的影响

何双

广元市中心医院  四川广元62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膈肌起搏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Ⅱ型呼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治疗法,研究组给予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PaO2以及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3d,两组PaO2与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对改善其血气指标具有显著作用,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膈肌起搏;呼吸功能锻炼;Ⅱ型呼衰;血气指标

    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现阶段呼吸衰竭发病率逐年提升。临床上将呼吸衰竭主要分为I型与Ⅱ型呼吸衰竭,其中Ⅱ型呼吸衰竭也被称为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其发病原理通常为患者自身气体交换出现障碍导致机体缺氧,发病后通常以呼吸困难、呼吸短促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甚至部分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等不良症状[1]。有研究指出,合理科学的呼吸功能锻炼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患者胸廓活动,使其呼吸肌功能保持协调,进而使肺活量与吸氧量增加,而膈肌起搏则是借助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产生膈肌收缩,以达到通气效果[2]。本文则探究将膈肌起搏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的影响效果,现将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3年1月份-2024年1月份于我院接受治疗的Ⅱ型呼衰患者中选择其中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筛选标准:选入标准: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者,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2)>50mmHg,同时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所有患者均无智力或认知障碍,能够积极配合此次研究;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难以配合此次研究者;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将所有对象以抽签方式平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各为25例、18例,年龄范围在51-82岁之间,平均为(66.2±5.4)岁,研究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各为24例、19例,年龄范围在48-76岁之间,平均为(67.3±6.2)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治疗,具体包括对患者应用抗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吸氧等综合性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组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膈肌起搏:对患者应用型号为EDP-D2型体外膈肌起搏器,应用方法为:将起搏电极粘贴于患者胸前位置,即在胸锁乳突肌下端外部位置粘贴起搏负极,一般粘贴时需距离膈神经最表浅处,辅助电极即正极需粘贴于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并在4个电极处均匀涂抹导电糊,完成后及时用胶布固定。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偏好保持坐位或卧位,进而确定脉冲频率、脉宽以及脉冲幅度、包络时间,其分别为40Hz、0.3mm、80V、1s,另将呼吸频率设置为15bpm,每日给予患者2次治疗,每次时间需持续为30min。

呼吸功能锻炼:早期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尽可能适应机械呼吸,在应用机械呼吸时应使自身肌群保持放松,防止耗氧量增加。随着患者病情好转与改善,可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如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呼吸方法,如每小时进行深呼吸2-3次,每分钟11次左右即可,在此过程中可与患者适当沟通以转移其注意力。后期患者完全脱离呼吸机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呼吸功能锻炼计划。如指导患者于床上进行腹式呼吸与膈肌锻炼,具体方法如下: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分别将手放置于腹部与胸部,进而经鼻深吸气。另指导患者掌握缩唇深慢呼气,具体方法如下:嘱咐患者使口唇保持收拢,形成吹笛状,在多次吹气后,使气体从缩窄口型中缓慢呼出。除此外,还可根据患者喜欢好指导其掌握其他呼吸锻炼方式,如使其保持仰卧位,并在腹部放置合理重量书籍,一般重量控制在2.28-3.61kg之间,从而在呼气时便于横膈活动,而吸气时加重膈肌工作,从而加强锻炼。最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呼吸锻炼的同时合理展开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如弯腰、下蹲、呼吸与扩胸结合等,从而增加呼吸运动量,增强全身肌力。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以及治疗7d血气分析指标情况,分别包括PaO2与PaCO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以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治疗3d以及治疗7dPaO2变化情况分析

    治疗前与治疗3d,两组PaO2变化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可比性,治疗7d,研究组PaO

2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如下表1所示:

1 两组治疗前、治疗3d以及治疗7dPaO2变化情况分析(,mmHg)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

常规组

43

44.853±12.034

51.054±12.367

56.048±10.689

研究组

43

45.002±11.841

48.679±11.563

65.227±8.153

T值

0.0579

0.9199

4.4773

P值

0.9540

0.3603

0.0000

2.2两组治疗前、治疗3d以及治疗7dPaCO2变化情况分析

    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3d,两组PaCO2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无可比性,对比治疗7d,常规组PaO2变化情况显著差于研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可比,如下表1所示:

1 两组治疗前、治疗3d以及治疗7dPaCO2变化情况分析(,mmHg)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7d

常规组

43

69.761±10.997

65.473±13.058

61.185±9.569

研究组

43

68.758±10.262

65.144±10.762

52.067±6.452

T值

0.4373

0.1275

5.1807

P值

0.6630

0.8989

0.0000

3讨论

当前临床对Ⅱ型呼衰患者多应用传统药物与呼吸机治疗,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膈肌起搏技术发展越加成熟,逐渐作为Ⅱ型呼衰辅助治疗方式,并取得良好效果,其应用原理是利用过脉充电流对其膈神经进行刺激,使其保持兴奋的同时增加膈肌收缩力,从而促使患者胸廓容量进一步增加,达到肺功能改善效果。而呼吸功能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无创呼吸机使用依从性,同样也可达到增强胸廓活动的效果,尤其患者通过锻炼能够自主调节呼吸以适应呼吸机的呼吸频率[3]

基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治疗前、治疗3d,其PaO2与PaCO2变化情况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可比性,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膈肌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整体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预后,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莉娜,陈菁,徐清,杨硕.针刺与体外膈肌起搏对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早期肺康复效果的比较研究[J].光明中医,2019,34(08):1231-1233.

[2]曹雅平.呼吸功能锻炼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中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394-395.

[3]谢秉煦,董雪聪,高绍衍,严英硕.体外膈肌起搏在呼吸衰竭急救中的应用[J].新医学,1989,(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