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探究

周均

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畜牧兽医站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态猪养殖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养殖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生态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的探究,为推动生态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疫病防控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畜禽养殖业中,生态猪养殖因其低碳、环保、健康等特点备受关注。生态猪养殖是指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培育出健康、无公害的猪产品,旨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生态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管理和疫病防控方面的挑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生态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1.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

1.1养殖环境管理

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环境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猪只的生长发育,还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生态环境和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养殖环境管理的核心在于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既要满足猪只的生理和行为需求,又要保障环境的卫生和生态平衡。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十分重要,养殖场地应远离污染源和重要水源区,地势应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排水和通风,在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考虑到猪只的生长特点和行为习性,合理布局圈舍和饲养设施,确保猪只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舒适的生活条件[1]。还要注意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如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养殖的能耗和环境负荷。养殖环境管理还包括对养殖场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定期清理圈舍,保持通风透气,清除污水和粪便,是防止疫病传播和维护养殖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管控,避免噪音、异味和废弃物的污染,保障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1.2饲料管理

在幼猪期,猪的体重比较轻,生长迅速,对高能高蛋白的需求较大。因此,饲料中玉米的比例要相对较高,占78%,提供足够的能量,鱼粉和豆类则为优质蛋白来源,分别占8%和12%,以支持猪仔的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发育,食盐和赖氨酸的添加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蛋白质的有效利用,分别占0.5%和1.5%。在保育期,病猪的体重逐渐增加,需要逐渐调整饲料配比。玉米的比例可以增至83%,以满足更高的能量需求。鱼粉和豆类的比例可适度降低至5%和11%,同时保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食盐和赖氨酸的添加仍然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分别占0.2%和0.8%。育肥期的病猪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玉米的比例可以进一步增加至85%。鱼粉和豆类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占4%和10%,以保证蛋白质的平衡供应,食盐和赖氨酸占0.3%和0.7%。

2.疫病防控

2.1建立健全防疫体系

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是保障生态猪养殖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疫病的爆发可能导致猪只死亡、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整个养殖场的关闭,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最大程度地减少疫病的传播和危害。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是防疫体系的基础。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收集和记录相关数据,及时掌握猪只的健康状况。同时,要与当地畜牧部门和兽医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及时获取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是防疫体系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疫病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疫策略,包括加强环境消毒、控制病媒传播、强化免疫接种等。特别是对于易发疫病,如猪瘟、猪流感等,应制定专门的防疫方案,建立起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置。

2.2加强疫苗接种

加强疫苗接种对于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的疫苗接种程序和科学的接种计划,可以有效地降低猪只感染疫病的风险,保障养殖场的生产稳定和经济效益。首先,需要考虑猪只的生长阶段和免疫需要,制定适当的接种时间和剂量。比如,对于哺乳仔猪,可以在出生20天后首次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然后在55-60天龄时进行第二次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持续和稳定。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疫苗,需要注意其接种部位和免疫期。比如,猪肺疫弱毒疫苗和猪丹毒弱毒疫苗均是肌肉注射,而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则可以选择耳根皮下或肌肉注射。在接种后,需要留意疫苗的免疫期,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或再次接种,以保证免疫效果的持续。另外,对于种猪和商品猪,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公猪和母猪的接种时机和剂量都有具体规定,需要根据其生产用途和养殖环境进行合理安排。最后,需要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和免疫效果,定期对免疫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季节或者猪只生长阶段转变时,需要及时调整接种计划,以确保养殖场的生产稳定和经济效益。总之,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需要综合考虑猪只的生长阶段、疫情情况和养殖需求,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免疫效果。

2.3强化疾病治疗

强化疾病治疗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病症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类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对于出现突发食欲下降不食的猪只,可以使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大黄苏大片口服和酵母片口服的组合,以帮助猪只恢复胃口[2]。针对发烧病症,需要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措施。比如,对于猪只精神沉郁、不发烧的情况,可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提升免疫力和改善精神状态。解热镇痛类药物的使用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猪只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柴胡注射液适用于猪病毒性发热和持续低烧,而氟尼辛葡甲胺则适用于急性、高热型猪病,并具有镇痛、解热、抗炎等多种效果。

3.结语

通过对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的探究,可以看出,要实现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养殖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建立健全的防疫体系,加强疫苗接种,全面提高猪只的健康素质,减少疫病的发生,促进生态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韦波罗冬群.生态猪养殖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J].兽医导刊,2022(5):180-181.

[2]朱琳.养殖场生物安全建设对猪病防控的意义与作用[J].畜牧业环境,2022(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