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县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若羌县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努热艾拉·库尔班

新疆巴州若羌县乡村振兴局,841800

摘要:棉花是新疆最具规模种植优势的经济作物,是保障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新疆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棉花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新疆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疆地区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在此背景下,提高棉花种植质量和产量是保证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实现新疆地区棉花种植生产效益的提高,本文就新疆地区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若羌县;棉花;栽培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若羌县棉花种植面积较大,为保证棉花的产量与品质,应重视对棉花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棉苗存活率、成苗率及结铃率,进而实现棉花高产、稳产。

1 若羌县棉花栽培情况

1.1若羌县棉花栽培概况

若羌县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东南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燥,雨水稀少,风力强劲,尘土飞扬,日间温度变化剧烈,日照时间很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36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这些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棉花种植及高产量栽培。这里是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温度11.8℃,年均降水量28.5毫米。若羌县的主要农业产品之一是棉花,目前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1180亩,若羌县的棉花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1.2棉花的生长特性

第一,喜光。棉花在整个生育期内都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的要求要比其他农作物高。第二,棉花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如果棉花根部断伤,能够长出新根。第三,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并目对肥料需求量较高。

1.3 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

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称为全生育期,一共210d左右,生育期主要划分为以下5个。第一.从播种到50%棉花出苗为出苗期,时间为7~10d。第二,从出苗期到50%棉花现蕾为苗期,时间为50~55 d。第三,从现蕾期到50%棉花见花为蕾期,时间为30d左右。第四,从开花期到50%棉花见絮为花铃期,时间为45~50d。第五,从吐絮期到棉花收获结束为收获期时间为70~80d,棉花的苗期和蕾期是生长关键时期、也是营养积累时期,要做好该时期的田间管理,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若羌县棉花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2.1品种选择

确保棉花产量的高效和稳定,关键在于挑选适宜的棉花品种。这需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和气候状况,遵循“高产、优质、机采”的准则,选择生育期在125至135天之间、株型紧凑、抗逆能力强、内在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种,并以“主要作物、辅助作物、示范作物”为基础进行布局。在选种前要了解当地的棉花种植情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若羌县干旱气候,沙漠性土质。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势强、结铃集中、易管理和不早衰的优良棉花品种,新陆中78号是若羌县的主要棉花品种,而新陆中52号和新陆早61号则是其辅助。

2.2准备工作

首先,土地处理。在3月初,土壤表层5厘米开始冻结时,进行土壤整理。对于使用双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地块,在3月底至4月初,当5厘米的土壤温度连续5天保持在12°C以上时,进行土壤整理。土壤整理的质量需要达到“墒、碎、平、齐、松、净”这六个标准。

其次,株行距配置。选择行距(66+10)cm或(72+4)cm,株距设定在11厘米,这样的配置方式,使得每亩的理论植物量达到15900株,实际植物种植量则在13000~13500株/亩。

最后,整地处理。棉籽的顶土能力极强,一般需要带着两片叶子出土,这就导致了出土过程中的阻力较大。因此,棉花的增产主要依赖于合理的密植,这就需要在整地时进行精细的操作。整地的要求是,土壤要细腻,不能有大块的土块,上部要虚下部要实,同时土壤的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在打垄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肥料的施用,其施用量应控制在50t/hm2左右。当春季土壤解冻后,应立即利用机械进行耙耱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耕层水分过多蒸发。播种前,土壤的质量需要达到规整、均匀、湿度适中、土壤微小、地表清洁和土壤松散的标准。播种前,应使用除草剂进行封闭性的除草;为了防止田野中的杂草过多,应使用48%的氟乐灵乳油,每亩的用量应在120~130mL之间。在使用除草剂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流程,以防止产生药物毒性[1]

2.3播种

若羌县一般播种棉种,需在4月初完成播种工作,如果播种太早容易造成烂种和烂芽,播种太晚会造成生育期延迟,导致棉花晚熟和减产。栽培模式主要采用机采栽培,控制好播种深度,深度为3m左右即可,此外,控制好播种量,每穴种子数量为4粒左右、保证土壤养分能满足种子生长发育需求。若羌县土壤为弱碱性土壤,在碱性土壤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10%即可,确保棉花出苗率要结合土壤墒情控制好播种时间。

2.4水肥管理

若羌县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为保证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需做好灌溉和施肥工作。在6月中旬开始灌溉,以推动根系的成长和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8月25日之后,需要全面停止灌溉,避免过度追求青熟和晚熟,以促进棉花提前吐絮,提升脱叶效率和棉纤维的质量。

2.5病虫害防治

蓟马:物理:早春需要严格清理棉田周围和田间的杂草,以减少棉蓟马的早期寄主数量并降低其虫口密度。同时,根据它们的光敏性,在田间悬挂蓝色粘板来诱捕成虫,从而减少虫害的来源,降低对棉田的威胁。化学:采用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种衣剂,例如护粒丹(噻虫胺+成膜剂)和高巧(种衣剂吡虫啉)来进行种子的包裹,能够有效地抵御棉蓟马在幼苗阶段的威胁。在幼苗出土和打顶后,使用内吸剂加上触杀剂,例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腈等化学杀虫剂来对抗棉蚜,但需要注意,这些具有强吸附能力的杀虫剂需要交替使用,5~7天使用一次,2~3次就能满足需求。

蚜虫:一般棉花苗期温度较低可使用对温度相对不敏感的吡虫啉和噻虫胺交替使用。

红蜘蛛:红蜘蛛的繁殖周期有两个阶段,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是冬卵孵化的高峰期,这个阶段对棉花幼苗的危害较大,因此在六月初进行防治。

2.6机械采收

在棉田棉花的脱叶率超过90%和吐絮率超过95%时,应立即进行收割。在收割1520天后,再次对根棚中剩余的棉花吐絮情况进行一次复查。

3若羌县棉花高产栽培发展方向

3.1精细化管理

棉花种植以及棉花纤维处理的管控已实现精准且规范化。制定棉花种植、机械采摘以及加工的操作规程,这些规程是操作的标准。根据棉花的品种、土壤类型、土壤肥力以及田间的生长状况,对播种时间、打顶、脱叶和机械采摘的时间进行微调。同时,对水肥的使用量、脱叶剂的使用量以及机械采摘的速度等进行微调。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精细化管理方法,提高了棉花的质量。

3.2机械采棉

一旦棉花的脱叶率超过90%,吐絮率超过95%,就应立即进行机械化收割。田间的操作速度应保持在3~5公里/小时。在采摘过程中,必须严格管理籽棉的水分和杂质,早晨露水消失后才能启动机械化采摘,确保杂质含量≤10%,回潮率(含水量)10%,采摘净度93%。

4结论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若羌县棉花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为了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风险,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若羌县积极实施了棉花政策性保险,为棉农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卫东,文秀金,刘春莲,等. 棉花高密度栽培的化控关键技术 [J]. 中国棉花, 2005, (09): 35.

[2] 邹雪波.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2023(13):33-35.

[3] 张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J]. 配套技术,2022(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