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罗炯昌

润楹物业服务(成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18

摘要:在现代生活中,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主要形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内部产业聚集,人口密集,建设结构复杂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在我国火灾事故中,因电气引起的火灾占火灾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比例最高。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作为建筑安全的重要一环,对建筑本身及建筑使用者有重要意义;做好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不仅是法律法规要求,更是社会稳定、高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

引言

从诱发电气设备火灾的原因出发,在高层建筑的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使用过程中进行措施防范,可以有效降低电气设备火灾风险,对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1.线路过载:高层建筑电气线路设计复杂,线路容量设计不合理或是电器设备使用过多,超过电路负载能力,导致电线过热,引发火灾。

2.故障短路:是电气设备及线路安装施工不规范或日常维护不当,造成电线绝缘层损坏或线路连接错误,导致电流过载,产生高温,引起火灾。

3.设备老化:高层建筑设备集中,单位空间设备密集,传输设备或末端电气设备若未按照要求进行定期养护或已达使用寿命极限未及时进行更换,如电线、插座、开关等电气设备老化或损坏,产生电火花,可能引发火灾。

4.电器故障:高层建筑内使用的大量电器设备本身出现故障,如电动机过热、电灯泡爆炸等,可能导致火灾。

5.过载保护不当:电气系统缺乏有效的过载保护装置,如保险丝、断路器等,无法及时切断过载电流,增加火灾风险。

6.不当使用电器:不正确使用电器,如长时间离岗不关电器或是使用不合格电器等,容易引发火灾。

7.雷击火灾:高层建筑因高度影响容易受到雷击,雷击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损坏,引发火灾。

8.人为火灾:高层建筑内部人员聚集场所,个人火灾防范意识不强,防火宣传及提示管理落实不到位情况下,个人行为可能引发火灾,例如随地乱扔未熄灭的烟头,火灾敏感部位堆积可燃物等。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内部可能引发火灾的因素繁多,电气原因诱发火灾的情况更加常见,更易产生。要降低电气火灾发生的风险,就需要高层建筑的建设者在项目建设伊始就关注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要求建筑使用者通过规范的人为管控来化解后期使用引发的安全风险。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备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 电气设备选型选材应满足消防要求

高层建筑建设阶段,从设计端严把质量关,电气设备的选型选材必须符合防火规范要求,与电气相关的装修材质也必须满足防火阻燃要求,以确保火灾隐患在初始段进行规避。同时建设单位需确保电气相关的施工工艺满足设备消防相关要求,避免因设备安装不当造成火灾隐患。以消防电梯相关的电气设备为例:电梯使用的线缆设计应选用铜皮防火电缆或是矿物绝缘电缆等具备耐火性能的特殊电缆,禁止选用普通电缆。

  1. 电气设备施工安装应满足消防要求

电气施工安装过程中,在容易引发故障或是引发火灾的重点施工环节和部位应专项监控,专项验收,规避因施工不规范造成的电气火灾。

电气线路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阻燃电线、电缆,尽量减少接头。线路穿墙、楼板或埋地敷设时,应穿金属管或套管保护。

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避免因安装不当而出现安全隐患。

照明灯具的选择与使用:照明灯具应当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专用灯具,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操作。

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电气系统的接地与防雷系统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消防设施的电气联动:电气设备的安装施工应当与消防设施的电气联动系统相结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相关消防设施。

  1. 电气火灾监测预警与消防设施配套完备可靠

高层建筑内大量的机电设备安装隐蔽,功能复杂,难免遗留设计施工引发的安全风险,电气火灾监测预警系统能够提早对异常信号进行感应并预警风险发生。同时消防配套系统能够在电气火灾初期发挥作用,第一时间联动机电设备,进行火灾自动处理。

因此,建筑过程中,必须按照建筑规范要求落实电气设备火灾监测预警设施及其他相关配套设备的设计和安装,如感温线缆,电气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同时,确保电气及相关消防安全设备调试功能正常,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电气火灾进行防范、预警、遏制。

  1. 建立安全用电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量火灾隐患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发生,一方面是使用者不了解一些设备的使用方法造成的,另一部分是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造成的。要解决相关问题,弱化电气设备使用过程的消防风险就需要从建立安全用电制度和维护制度开始。

结合高层建筑本身的情况及相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制定详细的用电安全规章制度如日常用电管理制定、电气设备安全巡查制度、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电气线路改造制度等并严格执行,同时对私拉乱接电线、大功率电器等不符合制度行为及时进行制止,重点关注可能诱发安全风险的环节,如二次装修改造、电气系统升级改造、重点设备的保养等。

  1. 专业人员检查检测及定期维护

鉴于高层建筑构造的复杂性及灾难后果的严重性,各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以便对火灾事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消防专业人员要依照作业标准,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包括电缆、配电箱、开关柜、插座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故障。对建筑物中的防火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检测,确保防火设备能够顺利地发挥作用。除此外,消防检查检测和评估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消防设施,应覆盖到可能诱发火灾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本身相关的防火结构、避雷设施的完好性等,尤其是电气火灾报警系统的完好性,电气设备绝缘检测、电气设备的维保状况等内容。

  1. 专业的电气安全培训与宣传引导

建筑管理企业单位应为建筑内的员工和使用人提供电气安全培训,包括常见常用电气设备的选择使用、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突发电气状况应急处理、日常电气消防安全咨询及紧急救援等。

通过专项的培训提升全体人员电气火灾防范意识和救援处置能力,降低使用端引发火灾的概率,提升建筑整体抵御电气火灾风险的能力。

除相应的培训外,物业管理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还应通过影音、海报等多种形式加强高层建筑火灾的宣传力度,提升建设使用人员对电气火灾的认知,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1. 定期风险评估与安全演练

根据建筑状况,定期进行电气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预防风险角度提前布局安全管理,将火灾发生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全员参与的应急疏散演练,确保高层建筑相关人员熟悉逃生路线和应急处理程序,提升大楼管理的风险应对能力,更加有效应对突发的火灾情况。

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气设备,但是有电气设备就有引发火灾的风险存在。只有结合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特点,从设计、建设、使用多端齐出,多措并举,才能有效化解因电气原因引发安全事故风险,从而降低高层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概率。只有这样建筑使用者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鲲,陈美伊,李壮,等.基于单片机火灾报警系统设计原理及方案的比较分析与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4(2):74-77,81.

[2]程望斌,刘凌,杨陈明,等.基于单片机的火灾烟雾报警系统设计[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44.

[3]邵婷婷,高瑛,亓宏涛.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火灾报警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1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