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消防救援人员灭火救援伤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要:随着队伍职能的不断深化拓展,目前队伍日常面临的各类突发警情事故也越来越多,好多新业态、新情况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队伍救援安全风险,只有客观分析目前影响灭火救援伤亡的深层次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伤亡,这也是队伍长远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回顾近年内来消防救援队伍在接处警过程中发生的伤亡案例,分析了救援现场造成救援人员伤亡的原因,归纳了减少救援人员出现伤亡的对策,为消防救援队伍减少救援现场事故伤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伤亡;指挥层级;问责

1 引言

不完全统计,改革转制以来共有139指战员伤亡、1100多人在灭火救援等任务中光荣负伤。因此,及时总结剖析造成救援人员的伤亡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整个队伍迫在眉睫的实际需要,也是贯彻两个至上的必然要求,真正树牢生命至上的理念

2 灭火救援消防救援人员伤亡事故类型分析

伤亡案例

伤亡情况

伤亡原因

广西"4·12"农贸市场火灾

1人牺牲,2人受伤

建筑坍塌

北京“6.12”商务楼火灾

2人牺牲,1人受伤

吸入有毒烟气

四川“7.8”爆燃事故

1人牺牲

现场突发爆炸

山西“7.18”井下救援

2人受伤

吸入有毒气体

河北“8.23”污水泵井救援

2人牺牲

吸入有毒气体

安徽“9.18”矿坑救援

1人牺牲

二次坍塌

山东“4.3”旭阳塑料有限公司火灾

2人牺牲

建筑坍塌

江苏“6.23”垃圾中转站救援

1人牺牲

吸入有毒气体

黑龙江"8·1"居民住宅排涝救援

1人牺牲

触电

湖南8·5"边坡坍塌救援

2人牺牲

二次坍塌

安徽“11.12”社会救助

1人牺牲

高空坠落

上述表格是近几年发生人员伤亡的典型类别,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意外爆炸事故

救援现场可能存在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比如液化气瓶、燃气槽车、室内漏气等,这些物质对现场环境要求高控制处置不及时就会出现爆炸事故,对指战员生命造成极大的伤害也是人员出现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坍塌事故

坍塌是常见的一种事故类型,让所有消防救援人员记忆犹新的就是2003年衡阳坍塌事故。近几年,自建民房坍塌事故也层出不穷,比如湖南长沙、江苏苏州等地,都曾因为坍塌造成人员伤亡是由于救援现场本身存在倒塌安全风险,有时时间过久,有些结构改变,有些超过地基承载能力是由于救援现场环境高温,所有建筑承受时间烘烤有限容易出现结构稳定性降低最终出现局部或者全部坍塌的风险,三是救援现场不稳定因素多,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办法,出现人员伤亡。

2.3 高空坠落事故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救援人员时常会采取登高作业的情况。一是高空作业本身相对于地面作业危险性就高,安全风险增大二是救援现场时间紧张,人员心理压力很大稍有操作不及时就会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如挂钩脱落、保险绳缠绕因素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2.4 触电事故

队伍在普通火灾扑救和相关抽水排涝过程中都出现过人员伤亡,主要是现场未实施进行漏电检测,有些存在局部未断电的情况,现场侦察不够科学仔细,容易发生触电安全事故

2.5 中毒事故

人员出现中毒现象也时有发生,一是在处置过程中因为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现场出现的人员中毒事件,二是现场环境复杂,人员有时存在个人防护不够严格,有些物品燃烧后的气味进入人体器官出现中毒事故

3 当前灭火救援训与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3.1理论知识匮乏,岗位练兵模式不科学。一是面对许多新问题、新领域,人员理论知识匮乏。伴随着队伍职能的不断拓展,救援方面参与石油化工、水域救援、车祸事故、地震、自然灾害等事故处置不断增多,人员的能力素质距离实战要求有很大差距,安全理论知识极度匮乏,人员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自身救援能力不能胜任目前的岗位需要。二是队伍各级研战思战的氛围不够。岗位练兵工作存在量化考评的现象,队伍各级习惯于按照上级的考核指挥棒组织开展训练,主动思考实际问题不够,多数会采取容易出成绩的方面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花架子现象,人员流动性大,个别指战员基本的救援能力不具备已经投入执勤救援任务。

3.2 时间不能保证,训练与实战有差距。

目前基层队站要求训练时间占据日常的80%左右,但由于基层任务极度繁重,根本无法正常保证,日常会议、执勤、人员各类、比武竞赛培训等占据一定时间,在训练时间上根本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证,基层队站只能被动的接受,疲于应付,效果甚差。基层作为抓岗位练兵的最末端执行者,训练科目都是由上级进行严格的规定,每周训练计划包含的内容都要严格执行,有些自主的想法难以实现,个别科目距离实战要求有一定差距,分岗位分层级训练的模式未能形成,一锅烩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实战需求。

3.3问责机制不健全考核与实战有差距。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以后,队伍各级都进行了相应的问责力度,由于灭火救援行动是一个集体作业需要完成的科目,在深挖问题根源和对人员处理上多数存在法不责众的倾向,多数最终以写检查,短时间停止晋级等方式结束,问责的整个机制不够健全。考核

指挥棒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训练内容从上到下都有严格的科目规定,有些内容华而不实,与日常实战救援结合不够紧密,在指导基层抓好岗位练兵上方式方法运用不够灵活,指挥作用不够明显,突击式训练的模式未能彻底改变。

4 加强灭火救援训与战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提升指挥员能力素质,加强培训力度。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指挥员作为岗位练兵工作的主导力量,也是推进岗位练兵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抓好安全工作上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各级指挥员个人能力素质差异较大,主要受学历、培训经历、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指挥员自身素质不够高,在处置指导某些领域灾害事故中存在盲点,目前参与处置石油化工、地震、车祸事故、水域救援的任务逐年增加,在组织基层指战员训练上模式方式方法不多,需要通过基地训练、专家讲座、驻场培训、骨干培训、师傅带徒弟、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指挥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好领头雁主心骨作用。

4.2加强实战岗位练兵模式,突出班组科目。队伍各级要不断优化实战岗位练兵模式,从顶层设计规范全员岗位大练兵模式,坚持实战性导向为根本目标,不断细化各个岗位练兵的时间、内容、模式、考核办法,定期对岗位练兵情况进行研判分析,立足实战性导向,重点针对目前新领域、新业态开展培训,必要时借助驻场培训、基地化训练,及时邀请高校专家或者地方名师来队进行指导帮扶,填白队伍中的历史空白点,利用好师傅带徒弟的帮扶带动作用,针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进行班组训练,提升科目的实战应用能力水平。

4.3强化问责导向力度,建立人才库。针对全员岗位大练兵科目内容,各级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从严从实压实主体责任,避免责任出现空转的现象,针对新领域、新业态建立人才库,积极采取实地指导帮扶的模式,针对岗位练兵突出,基础工作扎实,进步明显等表现优异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适当对岗位练兵人才进行倾斜,在表彰奖励、晋级晋衔、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针对长期工作推动不力,发生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严肃问责,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5 结语

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任务,需要队伍各级抓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岗位练兵模式,在抓好岗位练兵上久久为功,坚持常抓不懈,始终坚持对指战员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持续推进岗位练兵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