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保护

刘畅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91

摘要: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25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傣族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承载着傣族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本文将探讨傣族剪纸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文化意义以及当前发展形式,并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傣族;剪纸;艺术;发展与保护

一、傣族剪纸的起源和发展

傣族剪纸起源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作为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它于2006年5月20日,被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剪纸来源于傣族古老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据考证,傣族剪纸最早是在族群祭祀仪式和宗教仪式活动中用做于装饰祭祀场所和神像。在使用纸张作为载体之前,也曾使用树叶、布料、金银箔等材料进行剪刻装饰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融合了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元素之后,傣族剪纸的艺术形式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开始广泛应用到祭祀、礼佛、婚丧嫁娶和日常生活装饰等方面。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傣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宗教信仰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二、傣族剪纸艺术的特点

1、图案题材的多样化:

傣族剪纸图案种类繁多,涵盖了多种主题。常见的图案题材有动植物、人物形象、建筑、几何图案等。其中在动物图案中,大象和孔雀作为吉祥动物的象征常被表现在创作之中。植物花卉也是傣族剪纸中运用最多的题材,在傣族剪纸的作品中常以菩提树、榕树、竹叶、鲜花等纹饰装饰画面。画面整体布局饱满和谐,体现出傣族人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价值观以及对自然的天然热爱之情。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作为创作元素出现在作品之中。佛庙建筑、挑水、种地、歌舞节庆、民俗传说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使傣族剪纸成为了向公众展示傣族生活的一个窗口,对我们了解傣族的文化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追求。其次,傣族剪纸还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它的图案造型生动传神,风格自然大胆,画面中多以锯齿、月牙等几何纹加以点缀,增加画面的装饰性,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剪纸中对点、线、面的运用,使画面在变化和统一中达到了平衡,具有律动之美。

2、线条简洁流畅:

傣族剪纸线条简洁流畅,浑然天成。剪纸的工具以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为主,其中剪刀和刻刀讲究尖锐、锋利,方便刻画出优美的线条。传承人运用剪刀和刻刀,将纸张巧妙地剪裁成各种形态,线条流畅、简洁,但又不失生动和活泼,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画面效果。

3、传统与创新并重:

傣族剪纸艺术在保留传统的剪纸技艺和图案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目前的傣族剪纸除了对传统主题的表现外,还将新时代的农村生活与理念融入到剪纸创作中,创作出了符合当下价值观的作品。傣族剪纸在材料上也有着新的发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思华章老师曾尝试在铝皮、铁件、竹、泥、纸、布上进行剪纸创作,借助不同的材料拓展傣族剪纸地创作之路。众多传承人在剪纸创作上的不断尝试为傣族剪纸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创意,使得傣族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窗体顶端

三、傣族剪纸的文化意义

傣族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装饰美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傣族传统中,剪纸图案与节庆、仪式和日常生活相关联,它代表着人们对吉祥、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祝福。同时,傣族剪纸的图案和线条也反映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生物和民间传说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观念,是傣族人民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之一。通过传承和弘扬傣族剪纸艺术,可以加强傣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和身份的认同感,也能够促进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

三、傣族剪纸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傣族剪纸作为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傣族剪纸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傣族剪纸技艺成为当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1、傣族剪纸发展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继续传承下去是傣族剪纸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经笔者在芒市的实地考察和与当地剪纸传承人的沟通得知,由于传统技艺的变现能力有限,所获得的经济回报较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和参与度正逐渐下降,傣族剪纸技艺传承面临着中断和失落的风险。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商业化的剪纸作品可以做到机械化的大量产出从而使价格变得低廉,而传统的手工剪纸耗时耗力又价格昂贵,在消费者市场上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这种情况也加大了傣族剪纸传承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宣传方面的缺失、经费不足等问题造成的民众在非遗保护方面意识淡漠,傣族剪纸在社会层面上受到的关注度不够,也没有形成完备的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全是在靠老传承人的情怀继续发展。

2、傣族剪纸艺术传承发展的对策

(1)与市场接轨,走市场化道路

在推动傣族剪纸艺术的发展时,应时刻注意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要善于利用剪纸这具有强烈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进行宣传和商业化市场化合作,实现传统艺术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

(2)学校剪纸课程的成立

可在当地学校发起“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向广大中小学、大专院校学生宣传傣族剪纸艺术,并传授基本技法鼓励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傣族剪纸,感受剪纸的魅力。在为傣族剪纸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提升当地年轻一代对本地非遗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政府扶持,重视宣传推广平台

    整体推动傣族剪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扶持。可在如文化馆、群艺馆等官方文化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公益课堂进行有关剪纸技艺的培训和传习,使社会上更多市民接触到这一技艺。同时也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结合当地的旅游宣传以非遗文化为卖点,为当地的旅游文化赋予人文内核,吸引更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拓展傣族剪纸的销售市场,提高消费者认可度。

四、小结

傣族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傣族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在保护和传承傣族剪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傣族剪纸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永恒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蚌小云,丁菊英.芒市傣族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J].艺术品鉴,2020,(08):14-15.

[2]李光华.民间剪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云南芒市傣族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03):49-54.DOI:10.13727/j.cnki.53-1191/c.2014.03.009.

作者简介:

    刘畅(1995.5—),女,汉族,籍贯:河南南阳,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瓷画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第二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 类别:人文社科类项目 项目编号:ZC-2222981  由云南大学研究生实践创新基金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