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

李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200

【摘要】目的 分析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方法  采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的本院尿液分析样本13248例,基于尿液分析流水线操作平台建立并验证自动审核规则,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000例样本调整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前,假阴性率4.30%,其中符合规则1、4、5、8的假阴性样本为12例、8例、5例、18例;假阳性率27.30%,其中符合规则1、12、6、4、15、7、8、16的假阳性样本为40例、25例、67例、81例、27例、16例、9例、8例。内科样本中有18例管型假阴性样本触发规则16,为了降低该类样本的假阴性率,针对内科优化规则。调整后真阴性率45.00%、假阴性率4.50%、真阳性率29.70%、假阳性率21.70%、镜检率33.50%。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和为建立审核规则前相比,镜检样本降低10.00%、镜检样本审核时间缩短9.32min。结论  基于尿液分析流水线操作平台建立审核规则,能提高临床检验尿液的质量,提高检验科工作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验证;临床应用

  临床实验室不断提高仪器自动化、完善信息系统,很多检验项目都建立自动审核系统,检验质量、审核效率均得到显著提升[1]。尿液分析由三部分(尿液干化学、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镜检)构成,由于这三部分的检测原理并不一致,显著增加自动审核难度[2]。以往都是通过人力审核尿液分析报告,审核结果直接受到审核人员自身能力的影响,且审核效率不高[3]。建立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不仅能统一审核标准,还能使审核效率显著提高、减少审核时间。本研究分析了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的本院尿液分析样本13248例,男2650例,女10598例,年龄1-85岁、均值(58.26±5.37)岁,样本来源:住院患者4468例/门诊患者4759例/体检中心体检者4021例,阳性4624例,阴性8624例。

1.2 方法

测试仪器系统性能,设计尿液分析自动审核系统流程,检测样本和处理数据,显微镜镜检尿液沉渣,建立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验证规则。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验证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有效性

1000例样本调整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前,假阴性率4.30%,其中符合规则1、4、5、8的假阴性样本为12例、8例、5例、18例;假阳性率27.30%,其中符合规则1、12、6、4、15、7、8、16的假阳性样本为40例、25例、67例、81例、27例、16例、9例、8例。肾脏内科样本中有18例管型假阴性样本触发规则16,为了降低该类样本的假阴性率,针对肾脏内科优化规则。调整后真阴性率45.00%、假阴性率4.50%、真阳性率29.70%、假阳性率21.70%、镜检率33.50%,见表1。

表1 验证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有效性

项目

调整前

调整后

真阳性率

310(31.00)

297(29.70)

真阴性率

365(36.50)

450(45.00)

假阳性率

273(27.30)

217(21.70)

假阴性率

43(4.30)

45(4.50)

镜检率

460(46.00)

335(33.50)

2.2 临床应用效果

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和未建立审核规则前相比,镜检样本降低10.00%、镜检样本审核时间缩短9.32min。

3 讨论

传统尿液分析采用人工审核,是将检验结果交由专业工作人员分析,确定该结果是否提示某些疾病的发生,并以按照行业指南分析是否存在某种潜在错误,该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分析结果还和工作人员自身经验相关[4]。自动审核是自动审核系统按照一定程序对审核人员分析过程进行模拟,能显著提高分析效率,降低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5]

和血常规、生化免疫等自动审核相比,实施尿液分析自动审核的难度更大,可能是由于:(1)目前临床未对尿液有效成分参考区间形成统一的意见,因此需要结合本实验室自身的特点自行建立尿液有形成分的参考区间。(2)尿液分析系统具有两种分析方法:尿液干化学分析(定性或半定量)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定量),这两种分析方法的一些检验项目具有一定的关联,理论上两种分析方法检测同一样本的结果必须一致。因此,需要先建立对应的Hb与 RBC、LEU与WBC的等级确认关系。临床相关研究文献证实,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中的RBC、WBC分别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Hb过氧化物酶、LEU的WBC酯酶反射率相近(

r=0.843、0.821)[6]。本次研究分析统计审核人员工作特征曲线和75%临界值,对比结果显示审核人员工作特征曲线由于存在小范围取值的缺陷,临床应用价值有效,因此本次研究最终采用75%临界值方案。(3)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尿液分析自动审核顺利、高效执行,只有在假阴性率≤5%的基础上有效控制镜检率才能满足临床需求。(4)自动审核软件是临床应用尿液分析自动审核系统的基础,因此设计出满足临床需求的自动审核软件才能真正实现尿液分析自动审核。

本次研究根据本实验室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调整,完成了符合本实验室需求、可操作性强的的尿液分析自动审核系统。结果显示: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和未建立审核规则前相比,镜检样本降低10.00%、镜检样本审核时间缩短9.32min。具体分析获得如此结果的原因:(1)本次研究发现尿液分析自动审核系统审核通过率体检者比住院患者、门诊患者高,这和临床实际情况(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尿样异常率较体检者更高)相符。(2)本次建立的自动审核规则:通过等级差<2的Hb与RBC、LEU 与WBC为阳性符合的样本,这类样本大多来自泌尿外科。(3)本次建立的自动审核规则为设置专门的拦截结晶类型、异常RBC的规则,仅镜检临床要求的这部分样本,其余部分通过。 本研究先以Hb与RBC、LEU与WBC、尿蛋白与管型交叉互检为依据建立自动审核规则,分析规则有效性,优化WBC、RBC、管型自动审核规则并增加4条新规则,显著降低了假阳性率和镜检率。

综上所述,基于尿液分析流水线操作平台建立审核规则,能提高临床检验尿液的质量,提高检验科工作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刚强,刁艳君,何娟,等.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 2023,1(10):957-966.

[2]刘雪凯,陈卫宾,李小龙,等.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2):1225-1231.

[3]张慧,王学军,樊爱琳,等.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与多中心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12):1217-1224.

[4]孙金燕,高志琪,娄霞,等.尿液分析系统智能审核规则的建立与临床验证[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3, 30(9):1577-1583.

[5]项伶俐,廖雨琴,祝宇翀,等.尿液分析自动审核方法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21,9(1):59-63.

[6]苏声.妇女及儿童尿液分析复检规则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