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干燥箱温度偏差及真空密封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1

真空干燥箱温度偏差及真空密封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张昆  陈素  史盼敬张帅星

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A真空干燥箱温度偏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

A.1概述

评定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环境条件:室温 22℃,湿度 40%RH;

测量标准:无线温度记录器,测量范围为(0~140)℃,扩展不确定度U=0.07℃,k=2;

测量过程:用无线温度记录器按照校准规范要求放置于真空干燥箱内,设定温度为60℃,稳定后,记录箱体内实测温度值。

A.2 测量模型

A.2.1温度偏差公式

                  (1)

式中: ——温度偏差,℃;

        ——设备显示温度平均值,℃;

        ——中心点n次测量的平均值,℃。

A.2.2 计算灵敏系数

      求式(1)对各误差来源量求偏导得出各项的灵敏系数:

=1;      

A.3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确定度来源:被校对象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A.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温度稳定后, 用无线温度记录器对真空干燥箱进行 10 次独立重复测量,由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则由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A.3.2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采用 B 类评定,无线温度记录器的分辨力为 0.01℃,则无线温度记录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A.3.3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根据上级校准证书, 则无线温度记录器自身的不确定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A.3.4标准器的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本标准器相邻两次校准温度修正值最大变化0.10℃,按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A.4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及计算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重复性

0.077

标准器分辨力

0.003

标准器修正值

0.035

标准器稳定性

0.06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除被测仪器分辨力引入的分量外其他相对独立, 则

A.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 k  2, 则扩展不确定度为:
 

B真空干燥箱真空密封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B.1 概述

评定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环境条件:室温 22℃,湿度 40%RH;

测量标准: 无线压力记录器, 测量范围为(0~400) kPa, 最大允许误差: ±1 kPa;

测量过程: 用测量标准按照校准规范要求放置于灭菌器内, 设定温度为 60℃,开启真空泵, 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后,记录实测压力值。

B.2 建立数学模型

B.2.1 数学模型

                   (1)

式中:——真空密封性,kPa;

——在设定真空度状态下,真空干燥箱真空度初始值,kPa;

——在设定真空度状态下,真空干燥箱真空度最终值,kPa;

B.2.2计算灵敏系数

      求式(1)对各误差来源量求偏导得出各项的灵敏系数:

=1;     

B.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来源:标准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B.3.1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以真空干燥箱稳定状态下压力表示指为 -100kPa为例,在真空干燥箱工作稳定后,用无线温度记录器对真空干燥箱真空度进行 10 次独立重复测量,由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 则由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B.3.2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采用 B 类评定, 无线压力记录器的分辨力为 0.1 kPa, 则无线压力记录器的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B.3.3标准器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本标准器短期的稳定性估值为0.2,按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

B.4 合成不确定度评定

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及计算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重复性

0.036kPa

标准器分辨力

0.029 kPa

标准器稳定性

0.116 kPa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除测量仪器分辨力引入的分量外其他相对独立, 则

B.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 k  2, 则扩展不确定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