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找矿中的成矿规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地质找矿中的成矿规律研究

黄建

辽宁省第三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 122000

摘要:成矿规律研究是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成矿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指导地质找矿实践,提高找矿成功率。我国地域辽阔,成矿地质背景复杂多样,成矿元素种类丰富,成矿作用过程复杂。因此,开展地质找矿中的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地质找矿;成矿规律

1地球化学与矿床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中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和地质过程中地球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运移、富集和分异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矿床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的形成与地球化学密切相关,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和分异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为矿床成因和分布规律提供重要的依据。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1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衰减和反射等特性,来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地质找矿中,地震勘探技术常常被应用于矿床勘查和矿产资源调查中。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布设地震检波器,人工激发地震波,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路径,然后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折射和衰减等特性,来推断地下构造、岩性边界和异常体等信息。地震勘探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可以为矿床成因、构造变形和矿体分布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对于深部矿床和难以直接观测的地质对象具有独特的优势。

2.2重力和磁法勘探

重力和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密度和磁性异常的技术手段。在地质找矿中,重力和磁法勘探技术常常被应用于矿床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中。重力勘探技术通过测量地表上的重力加速度变化,推断地下岩石的密度变化和构造异常。而磁法勘探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地表上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异常和构造特征。重力和磁法勘探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可以为矿床成因、构造变形和矿体分布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对于中小尺度的矿床勘查具有独特的优势。

2.3电法和电磁法勘探

电法和电磁法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电性和电磁性特征,来获取地下构造和岩性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地质找矿中,电法和电磁法勘探技术常常被应用于矿床勘查和矿产资源勘探中。电法勘探技术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成分、含水量和构造异常。而电磁法勘探技术则是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岩石的电磁性异常和构造特征。电法和电磁法勘探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可以为矿床成因、构造变形和矿体分布等问题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对于中小尺度的矿床勘查具有独特的优势。

3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3.1岩石和土壤化学分析

岩石和土壤化学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岩石和土壤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可以获取有关地质构造、矿床成因、矿物组成和矿产资源分布的重要信息。岩石和土壤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岩石和土壤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OES)等。这些分析方法准确、快速,能够对样品中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全面分析,为后续矿床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3.2水体地球化学分析

水体地球化学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矿泉水等,对地下矿床的探测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水体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揭示水体中的各种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为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常用的水体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对水体中的各种离子、金属元素进行准确分析,揭示地下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

3.3稀土元素勘探应用

稀土元素在地球化学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广泛存在,对矿床成因和找矿勘探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勘探应用主要包括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和稀土元素在矿床勘探中的应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研究可以通过对岩石、土壤和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分析,揭示地球化学异常带和矿化异常带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线索。

4地球信息技术在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4.1遥感技术

通过获取地表、地形、植被、水体等多种遥感信息,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矿化蚀变等特征。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检测和分析矿区的矿化蚀变带、矿床产出区、地表覆盖情况,为成矿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有效检测矿区的地质构造,包括断裂带、褶皱构造等,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遥感技术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清晰展现矿区的地表特征,为矿床的勘查和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矿床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4.2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GIS不仅可以整合多源地质信息数据,还能够对地质要素进行空间分析和关联性研究,为成矿规律的解析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形地貌等地质信息的空间叠加和综合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另外,GIS技术还可以用于成矿预测和资源评价。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化蚀变等地质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域。

4.3三维地质建模

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矿化蚀变等地质要素进行三维空间建模,可以直观展现地下地质情况,为矿床勘查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不仅可以准确表达地下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规律,还可以模拟地下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为矿床成因和富集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呈现。另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还可以与遥感技术、GIS技术相结合,实现多源地质信息的集成和空间分析。

结束语

本研究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于推动我国地质找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成矿规律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成矿规律的普适性和区域性特点、成矿预测模型的建立等,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江. 矿床勘查中地质结构与成矿规律关系的深入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3, (24): 124-126.

[2]王杰.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J]. 世界有色金属, 2023, (23): 55-57.

[3]刘良, 韩东, 秦升强, 于洋. 金矿矿床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的探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23, (11): 37-39.